第四届“十大杰出消防救援卫士”候选人事迹|用最美好的年华守卫万家平安——记乌鲁木齐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中队长助理李建伟

在浓烟烈焰中,他赴汤蹈火,冲锋在前;在抢险救援中,他一马当先,坚毅果敢;在拥政爱民中,他扶贫济困,无私奉献……入伍22年,从一名普通农家子弟到一名优秀消防员,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消防,献给了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万家平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消防事业。

李建伟,男,1978年8月出生,1996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二级警士长,现任乌鲁木齐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二中队执勤中队长助理。入伍22年来,李建伟同志先后参与“9.8”西山爆炸事故、“5.18”阿塞拜疆货机空难救援、“5.13”华电红雁池火灾、“5.8”建筑机械厂火灾、“1.2”德汇商贸城火灾等各类灭火救援战斗3500余次,成功营救遇险遇难群众300余人。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嘉奖6次。2015年5月,被公安部消防局授予“全国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2016年8月31日,被乌鲁木齐市党委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2016年12月2日,被自治区公安厅表彰为“全疆优秀人民警察”。2017年5月9日,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连续3年被新疆消防总队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在灭火和抢险战斗中

舍生忘死、冲锋在前

2005年5月13日,乌鲁木齐市红雁池第二发电厂油罐区发生爆炸,造成发电厂工人5人死亡、1人重伤。接到报警后,李建伟所在的特勤一中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作为一名消防老兵,他已身经百战。然而,这场大火的猛烈和危险程度,远远超出了他此前所参加过的任何一场战斗——周边1平方公里的区域浓烟滚滚,遮天蔽日;数百平方米的油罐区爆燃着,火焰蹿起30多米高;还有一座高18米、直径8米的大油罐倒在地上,随时有可能被烈焰高温引燃而发剧烈爆炸。生命高于一切!现场指挥部命令,特勤一中队立即在火场区域搜索是否还有人员被困。李建伟和一名队友主动领受了这个极其危险的任务,进入到油罐旁的3间配电房搜索。室内高温灼烤,浓烟弥漫,伸手不见五指。十多分钟里,两人搜索了全部地面,成功营救被困人员1名。7个中队的37辆消防车、250多名消防官兵英勇奋战,历时3个多小时后,终于将这场大火扑灭。尽管许多灭火战斗都了充满危险,但是李建伟却没有半点犹豫和半步退缩,“因为我明白,努力完成战斗任务,是军人的天职。检验一个消防战士是否真正合格,就是在这样的战场上,就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

2017年3月28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八道湾路一处地段因受地下煤炭采空影响,地面塌陷,一建筑物严重受损,7人被埋。李建伟所在的特勤二中队接到指挥中心调令后,立即携带救援装备赶到灾害现场。这幢房屋为两层框架建筑,东北侧房屋已滑落至一个离地面约40米的漏斗型深坑中。各种倒塌物、建筑构件层层叠叠,被困人员具体位置不详。塌陷区土质疏松,深坑中流沙不断,加之下方是深度约300米的采空区,深坑还可能继续塌陷,现场十分危险。时间就是生命!李建伟和3名队友主动请缨下到深坑搜救。由于深坑内空间狭窄,为了防止震动导致的继续塌陷,现场无法使用各种大型救援装备,这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艰苦搜寻,李建伟和队友们成功救出了两名被困人员。在此后的9个多小时里,他们冒着30余次局部滑坡、坍塌的危险,通过手刨沙土、搬移建筑物构件的方式,先后找到了另外1名幸存者和4名遇难者遗体。就在他们搜救结束后约两个小时,漏斗型堔坑的底部完全塌陷,滑至地下更深处,形成了一个令人胆寒的大窟窿。

在一个个消防灭火、抢险救援的战场上,李建伟舍生忘死、英勇顽强、沉着冷静,从死神手中挽救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入伍22年来,他先后参与了“9.8”西山爆炸事故、“5.18”阿塞拜疆货机空难救援、“5.13”华电红雁池火灾、“5.8”建筑机械厂火灾、“1.2”德汇商贸城火灾等各类灭火救援战斗3700余次,成功营救遇险群众300余人。

要当兵就要当一个优秀士兵

1996年12月,18岁的李建伟怀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从四川农村应征入伍,成为乌鲁木齐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的一名消防员。 初入新兵营时,李建伟对什么是消防、怎么当兵,心里一片茫然。在新兵训练的最初阶段,他的各科成绩也仅仅是中等水平。是甘于平凡、泯然于众,还是超越自我、创优争先?李建伟选择了后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当兵,就要当一个优秀士兵!”于是,在训练场上,战友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李建伟——为了提高各科目成绩,他每天利用下午收操归队之后和早上起床号响起之前的时间,在场上带着傻劲训练。他对各种技术动作一丝不苟,一遍遍地找不足、抠细节、求突破。通过成百上千次的练习,他的技术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连贯快捷。凭借用心和刻苦,李建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各科成绩迅速提升,很快便超出了战友们的平均水平。

“即使再苦再累,也要走在别人前面。”这些年来,被大家叫做“兵王”、已成长为执勤中队长助理的他,依旧保持着不服输的劲头,不论是日常训练,还是理论学习、业务培训,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战士们“跟我做、向我看”。

把驻地当故乡

视群众为亲人

自入伍以来,李建伟始终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对驻地群众捧出一腔赤子之心。

2000年以来,李建伟一直帮扶着驻地附近的两位老人,其中一位是百岁孤寡老人臧凤贤。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前去看望老人,为老人买粮、买菜、换液化气罐、打扫清洁。2015年的一天,老人生了重病,李建伟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到医院,忙前忙后,通宵守护,让老人转危为安。驻地的百姓们都说,老人有个当消防兵的好孙子。

2016年的一天,李建伟到和平南路社区慰问,得知当地有两名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家庭困难不能上大学后,立即发动中队战友为这两个学生捐款,让他们圆了大学梦。李建伟给大队领导汇报后,成立了“爱心助学奖学金”,官兵每年集资2万元,用于资助更多的贫困孩子上学。如今,这一爱心行动,在中队官兵中已坚持了12年,已有数十位少数民族学生获得资助。

群众冷暖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十多年来,每逢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李建伟都不忘去驻地附近的贫困家庭看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送去温暖,从不间断。

“是消防事业把我从一块铁炼成了钢;是消防这所大学校,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李建伟说,无论今后自己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将忘我奋斗、冲锋在前,永葆共产党员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