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既给员工加薪又不增加成本,打破“平均主义”现状?

多数中小微企业常遇的管理难题?

1)企业每年被员工要求涨工资;

2)员工工作表现被动、消极、人效低;

3)绩效考核费人费力;

4)绩效管理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是否您的企业还在用传统薪酬或者KPI等绩效考核。

老板、员工思维差距?

1) 老板想成本费用低公司赚钱,员工想要拿更高工资;

2) 老板想员工卖力干活价值最大化,员工想压力小工作轻松;

3) 老板想员工越忠诚越好,员工想哪里有发展愿意付更高的工资我就去哪里;

4) 老板想员工收入与工作结果挂钩,员工想我有能力,但结果好不好不只是我的问题。

现在有不少企业的管理现状出现问题。

比如,平均主义、大锅饭、按出勤分配薪酬等等。这种状况的直接表现:

(1)过分追求公平与平衡,忽视个人贡献不同的差异化;

(2)认为团队价值大于个人价值,其实没有个人价值作为支撑,团队价值可能小于0;

(3)担心过度利益分配,其实做好分配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没什么不好。

老板们谁不想做大,虽然存在风险,但机会总是更有诱惑力。

​我看到一些企业在期待做大做强、扩展新业务,因此不断招兵买马。这里提个醒,请这些企业想清楚几个问题:

(1)新招的人是人工成本,还是人力资本?

(2)是来做蛋糕的,还是来分蛋糕的?

(3)是人效价值的创造者,还是人效浪费的制造者?

(4)是你养他还是他养你?在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不要把企业仅存的一点点利润作无效的分配。

案例:

一老板与主管商量:你现在每月5000元,加双薪65000元,现在我想每个月发你4000元,年底按标准25000元(须达到95分)发,总数是73000元,干不干?这是一家企业老板亲口告诉我的“年薪”制。

我认为这并非好的方案。以年度为单位评价员工表现与激励看似很合理,可这都是事后诸葛,员工每天、每月的工作成果与及时激励远比年终评价更有意义。

年目标是天、周、月目标成果合计,目标周期越短,成果肯定越多。企业一方面要将激励长效化,一方面还要短期化,这才是长短兼顾、相得益彰。

企业要如何做好利益分配?

首先要厘清企业应该分钱给谁,分钱的依据、标准是什么。

①直接创造产值、利润的人;

②直接创造价值的人;

③间接创造产值、价值的人;

④当下创造产值、价值的人;

⑤未来创造产值、价值的人;

⑥独立创造产值、价值的人;

⑦共同创造产值、价值的人。

其次,要明确采用什么薪酬激励模式。对不同岗位、层次、需求的员工要采取对应的薪酬绩效方案,不能搞一刀切,更要避免固定薪酬模式。

然后,要想办法规划分配次序。分配越直接就越有效,分配次数越多,关注的点与面就越丰富。

最后,做好分配预算,分割好各自的利益蛋糕。

很多中小企业薪酬绩效考核方案怎样设计?

1)为招人而设计,但却易忽视了留人--薪酬主动、持续增长机制,弹性薪酬与多元化奖励制度;

2)为能力而设计,重视能力标准的判定,却迷失企业真正的需要--价值;

3)为懒人而设计,一次定薪,长年有效,简单易计,却迷失了薪酬与价值的匹配。

任何企业都有三种人:

第一种人:只做事、不做结果,有想法、没目标,明白职责、不清晰价值,每天工作没有计划、不满负荷,这种人是企业的人力成本。

第二种人:认真履行职责,有目标有计划,重结果讲价值,这种人是企业的人力资源。

第三种人:不仅能超出定位价值,还能创造剩余价值,向复合型发展,这种人是企业的人力资本。

对这三种人,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并不重要,更有意义的是如何通过利益分配激励第一、第二种人变成第三种人。

加薪而不增加成本

原则1:只要做得比过去好、超越标准就可以分钱。

原则2:为与利润粘合度高、与岗位核心价值匹配度高的指标付费。

原则3:平行线思维,员工收入增加、企业利润增长、平行向上、良性增长。

薪酬全绩效模式设计方案

本文讲述的薪酬全绩效模式,在《绩效核能》一书中有系统研究和表述,书内附数十个行业案例,并附送独家配套视频学习资料,前10名赠送咨询师线上辅导一小时服务,更有机会和本书作者面对面交流。

欢迎关注,私信“绩效”两字,免费发送6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