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开风气不为师”:赵派篆刻的开创者赵之谦

赵之谦被后世评为“但开风气不为师”,这是来自龚自珍《乙亥杂诗》里的一句话,赵之谦是一位具备创新精神开“印外求印”风气的大师,但他不以宗师身份自居,后人把他列为“赵派”宗师,显然是因为他卓越的印学贡献,他一生其实只收了两个学生,就是朱志复和钱式,而钱式又是他的好友浙宗篆刻大师钱松的儿子,他以子侄待钱式,并不严格以师自居。但就是这样一位不以宗师身份自居的印人,后世的吴昌硕、黄牧甫、赵叔孺、王福厂、齐白石等都从他这里获取过营养,我们知道,后面这几位,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师,可见赵之谦对于中国篆刻史有多重要。建议想在篆刻上有所成就的朋友,一定要十分注意这一位篆刻天才。

(赵之谦像)

其实,在民国时期,习赵之谦印风的名家也很多,他们分别是:赵叔孺(1874-1945)、王尔度(1837-1919)、、钱君匋(1907-1998)、方介堪(1901-1987)、陈巨来(1904-1984)、叶潞渊(1907-1994)等。

我们把赵叔孺列为赵之谦印风的承继者,是因为他也是工稳一路的篆刻,其实沿的都是明末汪关,清初林皋到清末的赵之谦这一路的工稳雅致,而方介堪、陈巨来、叶潞渊又是赵叔孺的弟子,赵叔孺、王福厂(后面会提到)又是细朱文印的宗师级人物(两人又有区别,赵是“圆朱文”一系的代表,王是“铁线篆”一系的代表),但这一列人物,都不脱“工稳雅致”四字,赵之谦的风格接近于精金美玉式风格(对面的风格是野山荒原式),这些人又或多或少的跟赵之谦有师承关系。

我们看他们的作品吧:

(赵叔孺:净意斋)

(方介堪:三千大千)

(叶潞:潞渊画印)

(陈巨来:双江阁)

好作品太多,我们先记一些人名,将来按名找作品就好了,因为是民国时期的印人,印谱得来要比早期印人的印谱得来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