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汇总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山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科学及人文素养又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和创意媒体设计系,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学术型硕士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拥有“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公共传播研究所和视觉传播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平台,及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等智库研究机构,围绕媒介融合与当代中国新闻业、政治/视觉/应用传播等公共传播、大数据传播与媒体设计等学科方向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

一、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院系:传播与设计学院

招生专业:050300新闻传播学

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43 新闻与传播学基础

④ 838 新闻与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

复试专业课: 1705027 新闻传播学综合知识

二、中山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学校官方没有指定,根据往年整理,供大家参考。)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巴兰,戴维斯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E.M.罗杰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类传播理论》斯蒂芬·李特约翰 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李彬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 中国传媒大学出

《新闻报道写作》刘冰 南方日报出版社

《时评写作十讲》 曹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创造性采访》 肯·梅茨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五版)卡罗尔·里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报道教程:新闻采访写作的方法与技术》高钢 高等教育出版社

《视觉传播概论》任悦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风笑天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朱同丹

三、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复试分数线

2017年:政治/英语:50 专业课:90 总分:355

2016年:政治/英语:60 专业课:90 总分:360

2015年:政治/英语:60 专业课:90 总分:360

录取情况

2018年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报考人数:235人,录取总人数35人,其中推免15人

四、2018年中山大学考研真题

643 新闻与传播学基础

一、简答题

1.新闻是选择的结果,新闻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麦克卢汉的理论有哪些,从微信的角度分析其理论的适用性。

3.随着媒介技术的扩散,媒介高度集中,跨国媒介集团在当今世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试解释这种现象,并分析其利弊。

4.新闻与舆论有哪些联系和区别,新闻舆论工作应该怎么做?

二、论述题

1.什么是媒介素养,为什么要提高媒介素养?从媒介组织、政府机构、公众的角度分析如何替身媒介素养。

2.人工智能给新闻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新闻从业者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838 新闻与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策略传播

认知偏差

框架理论

刻板印象

类社会关系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第三人效果,影响该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为什么说PPS(样本与规模的比例)是等概率抽样?

3.什么是媒介融合?试举例说明。

三、案例分析题

材料:王者荣耀被人民网批评的材料。

1.试分析网络有些有什么样的特性可以吸引如此多的用户。

2.从风险沟通的角度出发,分析王者荣耀团队应该如何应对舆论的争议和质疑。

四、综合题

材料:网络欺凌现象

1.你所认识的网络欺凌现象有哪些?

2.针对网络欺凌现象的影响,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理论与依据、研究方法等。

五、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9月份之前把所有的参考书过了一遍,主要是构建理论框架,打基础,我看得很细,还做了笔记,这耗费了我很多时间,建议第一轮不做笔记,至少不详细地去做笔记,构建框架就好了。9-11月,进入了第二轮,根据真题和考纲对应参考书做专题整理,巩固提高。当初真是蠢,用手写笔记,也浪费了很多时间,我总是安慰自己,手写加深了记忆,不过真觉有点浪费时间,建议用电脑打字。真题非常非常非常重要重要重要!!!真题里出现的考点对应参考书标注出来、另外中大有考试大纲,给了范围,很方便找出考试重点。

像考纲里的新闻与宣传,就把参考书中提到关于新闻与宣传的内容找出来,如李良荣和陈力丹各自对此的论述是什么,有何不同,有何相同,并进行自己的思考,综合整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真题,真题会告诉你考试的范围和重点,而且,中大很喜欢考原题啊,17年业务一出现了两个原题,坦白讲自己对于真题的研究就不太够,别步后尘。11月后进入第三轮,开始背专业课,每天疯狂地背,早上看完单词一直背到吃饭,背到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机器人啊,下午会抽1个小时左右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