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侠大师金庸先生逝世,江湖再无金大侠

据媒体报道,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今天下午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

金庸1924年3月10日出生,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担任副刊编辑,与武侠小说三大宗师另外一人的梁羽生一个办公桌,在梁羽生写出《龙虎斗京华》,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后,查良镛把名字中的镛字分开以后就成了自己的笔名“金庸”以自己家乡浙江海宁的民间传说“乾隆身世”的,写了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到1972年,写完《鹿鼎记》宣布封笔,退出侠坛,金庸先生把自己的15部小说写下对联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横批“越女剑”

金庸,古龙,梁羽三人被称为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但是梁羽生与古龙的小说与金庸相比的,正如凤凰网评说金庸的作品所表现的深厚意蕴确非古龙、梁羽生所能及,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

金庸写小说,从来不是单纯地营造武侠世界,而是将个人的政治抱负、现实观察都融入其中,小说之格局就很大、内涵就很深。可以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人性的等各种角度来解读和阐发,如同鲁迅说读《红楼梦》一样,不同的人读出的东西就会不同,道学家会看到淫,美食家会看到菜谱,文学家会看到文才,金庸小说也是受传统文化、古典文化的洗礼过程,单从人的名字和武功的名字都能和《道德经》《南华经》《易经》联系到一起。而主人公身上也凝聚着传统精神,比如郭靖是儒家大侠、杨过是道家大侠、胡斐是墨家大侠、萧峰是佛家大侠。可以说,金庸用故事和人物将传统文化融汇其中,缔造出哲学之美,看热闹有热闹,看学问有学问,让人难以拒绝。

金庸除了写小说,还做过其他?翻看金庸先生的人生经历,1924年3月10日,出生,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金大侠是不光是当代最伟大的武侠小说作家还是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人生在世,去若朝露。一个人的一生,为何不可以是一部武侠小说,前半生纵情恣意、洒脱妄为,后半生心怀敬畏,有不断向学之心。就如金大侠的人生,可敬,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