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择之路》:野心这件事是要有的,不过你总不能大到没高潮吧?

1

诗和人

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可惜我不能在同一时间走两条路,我选择了少人行走的那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罗斯特

这几句诗非常的有名,有文采,有哲理

这么多年,不断的被人引用。最新一期罗振宇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节目里,也用这几句话作为煽情的开场白。

据说,在准备拍摄《未择之路》的时候,导演找到了自己要的男主角王学兵,就把这段诗朗诵给他听。




把王学兵感动了,就自然而然进了剧组。

这部电影想讲的东西其实似乎并不模糊,就是选择

2


王学兵本人就是新疆人,在影片中他饰演了遭遇人生不幸的失意男人二勇。影片在自己故乡拍摄,他也操起了家乡话言语。

影片伊始,二勇就被五哥要债,他开始捧着一个苦瓜脸出现在镜头前。

在茫茫戈壁上,他与鸵鸟赛跑,无助无力。




他给离婚的妻子打着注定会被挂断的电话。而他们其实离婚已经两年了,妻子早和别的男人一起生活。

无边的戈壁滩上,欠下高利贷的他,还意外和债主五哥塞到他手里的来历不明的孩子尕娃一起。

这种孤独感一直到伴随到最后他的死,总结这个人物的处境,几乎一个字可以概括:




但他就这样邋遢的,亡命的,被动的踏上了一段凶险的追妻之旅

笔直又狭长的公路上,二勇和尕娃与忧郁暴躁的女卡车司机小眉相遇,三个性格迥异的人因故临时结伴而行。在穿越戈壁的三天两夜里,三个孤独的人度过了一段恍若家人的时光。




然后,分离,这或许就是导演有意为之,想要叙述的人生旅程。

至于,那个小孩的人物设置,则通过在多处与二勇的朝夕相处中慢慢会交流,会倾诉,直到生死离别。曾先森人认为,还是挺

到位的。

随着旅途的继续,他们邂逅的人和遭遇的事,使得每个人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的命,路的头,在苍茫天地之下都变得微不足道




欠债的二勇,最终死在血泊之中。他是被车撞死的,死在前妻的单元楼附近。

这是他的宿命,他逃亡的宿命,一个失败男人的宿命。

未择之路,最终还是做出了命运的选择。

3

细心和野心

曾先森很肯定这部电影的一点就是,导演算是用心的,但他好像还缺一些细心

用心体现在摄影,也体现在他想表达的主题上。甚至, 他在多处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现。




羊羔作为西北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生来就是为了成为食物链系统里的盘中餐。开场不久,便是血淋淋的羊羔隐喻,而实际上,在同样类型,相似地域的《暴裂无声》中,我们也常常能见到类似的一幕幕。




它的命运,就代表了不少底层小人物的命运。

我们每个人看似都能在分歧的路口做出自己的选择,但其实命运早已安排好了道路。生活总是在不断选择后,让你不断地失去,没有还手之力。

主题或许是想讲,人,摆脱不了命运。

其实是这部影片最让人扼腕叹息的一点,当二勇死了的时候,他什么都结束了。

想要摆脱命运的他,从开始到结局都没能摆脱,这是他的命。

如果导演想表达出这个主题,曾先森觉得他确实做到了,这部分必须有掌声。




但是同时,不得不说影片在次要人物方面,缺乏一定的人物小传基础

反派人物几乎没有站得住脚,我们在这个故事里只能看到反派由导演出身的王旭峰饰演的五哥的凶残暴戾,只能看到在废墟中驱除一家老小的变换画幅。

小眉这个角色也犯了同样的毛病,这个由上海女演员马伊利饰演的角色应该说,造型上她还是有牺牲的。除了一贯的落短发外,她灰头土脸。人物设置是寡妇,一副虽然也是倒霉,但是利索直接的样子。而她的表演也算是对自己以往的银幕形象的突破,只是剧本上还是欠缺足够的笔墨,使得人物过于扁平,没有丰富性。




甚至,几乎可说这个人物究竟和整个人故事有多大的关联,都值得商榷。

这两个配角,是本片的一大遗憾

而最让曾先森不过瘾的地方是,没有高潮戏。

这种西部的,追杀的,亡命天涯的,又很有野心的电影没有高潮戏,实在让本来就扁平松垮的结构,亮点消失,可惜啊。

4

最后,曾先森想聊聊对于男主角王学兵。

王学兵演得好极了,这都可以成为他个人大银幕上最佳的表演了。




在人物处境上,他努力接近一个失败男人的本色,在行为模式上他也和人物几乎可以达到默契,互为照应。

这才是一个演员应该做到的基本功,入戏即是角色。其他人物,也是可圈可点,马伊琍的突破,尕娃这个小演员的生动,都让曾先森眼前一亮。这是一部还可以的电影,只是剧本方面还需要调整啊。

野心这件事是要有的,但你总不能大到没高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