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多情傣乡孟定,引沉醉不知归去

从阿佤山下来,南定河蜿蜒过一片温暖富饶的坝子,这就是水傣聚居的孟定。翠绿的大山远远环抱,橡胶林、芭蕉林、果园铺展到天边,田野绿浪翻滚,凤尾竹在河畔一路荡开去。“丰沛”、“茂盛”、“肥沃”、“温暖”这些词语,在此太适合。当地人说,云南有三块富庶美丽的热带坝子,如三姐妹,大姐叫版纳,二姐叫瑞丽,小妹呢,是我们羞答答的孟定。拥有和版纳、瑞丽一样的风景、风情,却没有游客的喧嚣,孟定坝子如深藏闺中的傣家少女,原汁原味。

会弹琴的坝子 虔诚静美的傣乡

“孟定”傣语意思是会弹琴的坝子。相传体纳嘎鸟从勐卯(瑞丽的历代政治文化中心)叼来了怀孕的皇后,在这片坝子生下了召武定。天神赐给他三十二弦琴,指引他拨响琴音,招来百鸟朝贺,大地万物苏醒,开辟地方建立村寨,孟定傣家人蓬勃的生命从此开始。南定河与其条条支流就是琴弦,叮叮咚咚的流水声就是孟定的旋律。在这片98.4平方公里的绵绵沃土上,信奉小乘佛教的傣家人,以及临近山乡的佤、布朗、景颇、德昂等多种民族,虔诚、温和、安闲,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在孟定的日子,每日早起穿过濛濛的雾逛傣式建筑风格的早市,蹿到邻近的芒团、洞景、允景、芒坑等寨子去打发中午安闲的时光,叩拜106岁高龄才圆寂的金旺藏布老和尚安息于橡胶林中的灵塔,给安静的小乘佛寺庙添香,看傣族人以传统手工造棉纸,虔诚地抄写贝叶经文,看老人用阿佤山特产大龙竹的外衣做笋叶帽、用蒲葵叶做扇子,看清清溪流里浣衣的傣家妇女,到傣族大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单位景信村的老舅舅家摘缅桂花插满头,到热水塘温泉泡澡……


夕阳里,晃悠在依依的凤尾竹下,眯着眼望着南定河蜿蜒而去,远远的寨子飘升起炊烟,田园里风起绿浪,悠闲的人们划着小舟,绯色的落日在他们身后……一首傣族民歌,远远飘来,“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阿罗,傣族人民在那里生长阿罗,密密的寨子哟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注:原描写德宏盈江)

多想,在这个田园生活悠闲、“插一根竹竿就能发芽成林”的丰美坝子,也扎下根来,如坝子上的竹林和无边的香蕉、西瓜一样,沐浴着傣乡的阳光清风,卸掉水泥森林里养的一身肩颈病和失眠症,健康、蓬勃地在这里过日子……

多情傣乡 妖娆傣妹

傣乡的妇女都着传统筒裙,肩披钩针白花的自织围巾,腰间挂着小巧竹篓子,头戴织锦相间的小尖竹斗笠,窈窕轻盈。她们会多种手工,无论走到哪家,都看到她们在绣花、钩围巾、缝帽子、织筒帕。傣家喜爱以各种颜色的糯米(傣语叫“毫”)做各种甜食,包在绿绿的芭蕉叶里,好看又好吃,到傣族人家,都被这样的美食招待着。寨子外的田园,稻子一年能熟三造,上好的黄糯米、紫糯米、红米、香米,远近闻名。万亩香蕉,万亩西瓜,豆角、芹菜、茄子也是无边无际地种到了山脚……

傣家姑娘的袅娜和善舞,是人们对傣族最普遍的印象。行走在傣乡,时常可见头戴镶花尖斗笠、腰系竹编小背篓,鲜艳小背心、长筒裙紧裹窈窕腰身的傣族卜少,娉婷而过。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河灯节等重要节庆,满街都是五彩缤纷的傣家美女。

不仅傣女善歌舞,这个感情丰富、细腻,心性如水般纯净、温和,生性爱美、懂美的民族,全民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文艺才能。以《智慧的阿暖》系列故事和《喃逢唤》、《喃软南》、《喃艳珑》系列公主小姐生活为题材的故事歌谣,自古在孟定坝子代代口传。

孟定坝最有名的拟兽舞是马鹿舞、蝴蝶舞、孔雀舞、白象舞。

手工远扬 红糖飘香

自古以来,傣家民间手工艺人的泥塑、剪纸、彩绘、扎纸、雕刻、金水(刻版漏印金水图案)等技艺远近闻名。傣族家家都会酿酒、竹编、榨糖自用。男子8、9岁进寺庙当和尚,持家的都是女子,制陶和树皮造纸等技艺自古传女不传男,目的是让女子有门手艺,能够自食其力。制茶、纺纱染织、缝纫、刺绣都是评价妇女才能的尺度,因此傣家妇女个个心灵手巧,傣家织锦、绣花鞋等精巧美丽,自古闻名,多少傣家妇女的智慧和心血汇聚其间。

在那片灿烂的阳光下,腰挂钥匙、操持着全家事务的傣家妇女,对劳动和手工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她们喜滋滋地通过双手,把对生活的爱和美的感受传导到劳动当中。

从临沧市到耿马、孟定的丘陵地带和广袤坝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叶茶种植基地和甜蜜的甘蔗之乡。耿马县的蔗糖产量,位居云南第一。孟定甘蔗土榨熬制红片糖的历史悠久,清代《土司贡赋礼仪底簿》曾记载红糖是贡品。民间有馈送红糖表示友好亲善、吉庆平安的传统。“吃糖靠孟定”,远近熟知。历史上种植甘蔗以南定河沿岸沙滩地为主,至今孟定的河谷平坝灌木丛中,还生长着多处芦蒿甘蔗丛。

每年一月初是甘蔗收获的季节,最好的收割时间只有20天,此前甘蔗尚未熟透不够甜度,而过了此时甘蔗就开花了,空心失去了水分,所以每逢榨季,坝子一片忙碌。虽然80公里外的耿马城到处是浓烟滚滚的现代化糖厂,但在讲究吃糯米甜食、对糖的甜香要求很高的孟定,人们还是更欢迎土制的红糖。在派卡乡的下坝村,我们见识了传统手工作坊里的榨糖工艺。

这是个阳光通透的下午。进了凤尾竹掩映的寨门,远远就闻到一股蔗糖的甜香。一片竹棚旁堆着小山一样的竹蔗,这种甘蔗傣语叫“苇楞”,汉语叫黄蔗和罗汉蔗,是孟定本地种植历史久远的传统蔗,出水多、糖分高、味清香又便于土法压榨。小小手扶拖拉机还在近旁的农田里源源不断地将新收割的甘蔗运过来。甘蔗堆旁是一台小马达发电的榨汁机,雪白的甘蔗汁通过一根管道接到竹棚底下的大煮锅里。竹棚的地下挖空埋了联排的锅灶,甘蔗汁咕嘟嘟在火苗旺盛的大锅里沸腾着,几口大锅一溜儿排开去,非常热烈。甘蔗汁煮透、挥发去水分后,倒到容器里,用竹篾迅速地搅拌成浆,待搅拌得起糖沙后,均匀地倒入铺在稻草上的木长条夹里,晾干,切块,装箱。这套流水线工序十分科学,但因要抢榨季确保甘蔗新鲜即榨,农家半夜两点就得起床,在这流水线上一天忙碌十几个小时,非常辛苦。这种手工片糖是远近乡民做傣家节庆“毫崩”、“毫诺索”等甜食首选的材料,供不应求,糖刚切出来,买家已等在一旁了


一向不甚爱甜食的我,被下坝村那种纯天然的甜香彻底征服了。抱着刚晒好的一摞红片糖,走在纤陌纵横的田野里,我蓦地发现,自己是那么地依依难舍……

【特别注明:本文整编自 新浪博客kittyqiuqin,有较大调整改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本文】

我们的红糖就是来自于这么一个多情美丽富饶的地方——孟定下坝,下坝村隶属孟定的一个古老傣族村落,以制作传统且古老的手工艺红糖而闻名,其制造的红糖远销国内外,目前推广期爆款价,买三盒送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