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在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里


也许,这是写给已逝的人的。

前几天,我一哥们吴老师发信息给我,说朱老师走了。当时我人在湖南,说当晚就会回武汉,到时一起去一下。

晚上下了火车,转地铁见到了吴老师,吴老师说后悔把朱老师逝世的消息告诉我。我问为什么?他说,其实也许我不知道会更好一些。只是他不想一个人来祭奠,而我是当时朱老师最喜欢的人。我说不用后悔告诉我朱老师逝世的消息,这么多年从未看望过他,其实是因为内心里觉得没脸见他。我这个学生并没有给他长脸,浑浑噩噩也过半生,却一事无成,如何去面对曾经那个最喜欢你的老师呢?现在他走了,也许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但是这种解脱也许也是对我的。

朱老师非常独特,在90年代里,他花白长发飘飘,腰杆笔直,走路铿锵有力,精神饱满,抽烟的样子屌炸天,怎么看都像一个艺术家,可他却是一个物理老师。从现在我的视野来看待那个时代的朱老师,我依然觉得他可以用炫酷屌来形容,用现在的话说,装逼风格别具一格。或者说他是一个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苦口婆心随便说而不理的人。现在他走了,到另一个世界继续去走他的路,我估计他也许在另一个世界里再不会教物理课了。因为曾经在教我们的时候他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志愿太低了。所以只当了一辈子物理老师。按道理他应该立志去拿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当然,在中国,大部分所谓的梦想,都只是梦一场罢了。虽然罗永浩说要在中国实现理想,然后让人们知道实现理想是可能的,即使是在中国。

标题《活着》是我一两个星期前写的,在这段之前的文字也是两周前写的,又被琐事所扰,写着写着也就放下了。然后今天拾起继续写,发现心境和当时又完全不同,当时在脑海里缠绕的语句,现在都烟消云散。在这两周之内,又发生了许多事儿,如果我真的如刚开始写公众号那种热情,必定每天都有无数事可以记述,只是现在已然不再如当初那般热情。热情,总在重复的日子里被一点点磨损掉,这就是一个氧化过程。所有的东西,摆放在空气中,都会慢慢被氧化,这是化学变化,其实,人变老,也是一个被逐渐氧化的过程。我们生存无法或缺的物质元素,恰恰最后是杀死我们的根本原因。

前天,爸爸接到叔叔电话,我另一个爷爷死了。是自杀,选在了一个冷雨纷飞的日子,自杀于自己的家中。据爸爸说,他是一辈子都要强的人,最后就是连死,也要自己做主,其实,这种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确实非同一般。农村的老人,无人照料,儿女都远走高飞,离开那个败落的乡村。我的老家,一个了无生气的地方。。。现在想想每一个坐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人,其实都只是在等死罢了。对于城市里的老人来说,也许大体都一致吧。人活一世,匆匆忙忙,到头来,仔细一想,也就那么二三十年是能自主的,那个时候如果活不出自己,这辈子也只能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个统计数字罢了。

活着,这个是余华的小说,看了小说,再看电影。感觉葛优把这个主人翁演活了。我在一个百无聊奈的下午,独自一人看的这个电影,看到最后泪水止不住的流,感慨,那一代人活着,其实不比死了强多少,从40年代到80年代,这年代中,多少人,多少青春,多少鲜血,都付了黄土。 然后好事者总会说,所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你觉得幸福了么?幸福从来不是比较出来的,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我不会和一个乞讨的人去比较,以这种比较来安慰自己过的还是非常好,要感谢政府感谢党。我也不会和王思聪去比较,来怨恨政府怨恨党。只是感觉到无奈,也许这个无奈是对自己的,但是何尝不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无奈。难道我们今天的活着,就不仅仅只是活着么?其实都一样罢了。多少父母,回家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不是今天作业做了么?在学校听话没?只是大部分人,都是从小就被完全的驯化,一个固化的社会,不会希望有多少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因为那样会更没有安全感,只是,我们做到和沉默的大多数一样了,我们就真的感觉到了安全感了么?

美国连续剧《行尸走肉》里有句台词说的非常好。在我们眼中,那些感染者是行尸,而何尝我们不是行尸走肉呢? 大部分人死在了25岁前,只是到了75岁的时候才埋葬。

写给活着的你和我,愿我们不仅仅只是活着,也许这只是一个愿望。。。

供稿 :大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