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失敗後,幼天王洪天貴福的結局是怎樣的?

海派思維工作室



蘇州博物館新館與舊館(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王府遺址)

洪天貴福(1849年11月23日-1864年11月18日),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長子。廣東花縣人。初名天貴,後加“福”字。登極後,玉璽於名下橫刻有“真主”二字,清方又誤稱為“福瑱”。生母賴蓮英、清代廣東省廣州府花縣官祿村人。

1864年7月天京失陷,洪天貴福逃出天京(今江蘇南京),到達浙江湖州。8月末洪天貴福與當地太平軍從湖州出走,打算會合江西的太平軍後北上中原。部隊沿途被清軍緊追,10月9日部隊在江西被擊潰,洪天貴福在附近地區流浪多日,10月25日在江西石城荒山之中被清軍俘獲,11月18日在南昌被沈葆禎下令凌遲處死,年僅十六歲。

幼天王洪天貴福最後的日子

同治二年十二月(1863,2)曾國藩習天京形成包圍圈,李秀成入天京說天王洪秀全出走,不從。因天京缺糧,商令李世賢分四路前往江西就食,待秋禾成熟,再北返以解天京之圍。因溧陽至饒州,浮樑數百里,處處乏食,頗慮裹糧急趨為難。因趣世賢持二十日糧,道長興,廣德,寧國入江西,先踞腴區待已,於是世賢等諸王前後共分四路進軍江西。四月(6,1)洪天王去世,幼天王継位,尊為洪天貴福,赴江西就食並收集糧食四路計劃先後全部失敗,損兵折將,太平軍幾經敗績失據,天京空虛,已無力可迴天。 (參見沈文肅公政書,卷三, 同治三年四月至七月各折)

六月十六日(7,19)天京失陷,湘軍入城放火刧掠,忠王被俘,幼天王出亡,當天京城破曾國荃初次報捷,以內城未破,未及奏報天王下落。 (督辦江西皖軍務楊嶽斌奏報克復金陵大概情形折,六月十六日)二十三日(7,26)曾國藩則奏天王已服毒身死,幼主舉火自焚(湖廣總督官文等奏報政克金陵詳細情形折,六月二十三日) 。至七月十四日(8,15)之折又報幼主自焚查無實據,但據忠王供則挾之出城,然湘軍兵追至湖熟圍殺淨盡。 (欽差大曾國藩奏報分別處置洪秀全李秀成並粗籌善後事宜折,七月十四日)曾國藩一生處事嚴謹,極少出此錯誤。

南京: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

城方破時,幼主在王宮樓上望見清軍擁入,即攜二弟光王、明王走出朝門,由忠王率千餘人護送由太平門缺口衝出,敗回後帶幼一人回其王府,途中因見幼主坐騎不良扵行,即以已之戰馬換之,回府後與母、弟及家人哭別,護幼主至清涼山暫避。三更後,忠王率諸王及數千人,全體換著清軍服裝,再由城東太平門缺口拼死衝出,但因深夜昏暗,屢經阻礙,忠王所乘劣馬不良於行,君臣失散,忠王在清涼山被俘。

幼主洪天貴福與忠王衝散後,仍繼續向東行,經句容向南,湘軍馬隊從後追擊,在淳化、湖熟趕上,殺斃多人,幸幼主在前隊連同殘部數百人逃至溧水,與自皖南廣德來迎的幹王洪仁幹會合,再由幹王洪仁幹、養王吉慶元、楊王李明成、譽王李瑞生等保護忠王之母及其親生二歲之子於六月二十一日(7,24)自溧水至廣德,二十六日(7,29)由堵王黃文金迎入湖州,幹、堵二王等以湖州城小兵單,難以立都,擬至江西撫、建會侍王、康王等再入湖北會扶王陳得才,據荊、襄以圖西安。此是太平軍入贛的第五路軍,但與前四路軍目的不同。七月初三日(8,4)黃文金遣弟昭王黃文英等保護幼主及忠王子往廣德,七月二十六日(8,27)幹王及堵王放棄湖州往廣德,二十九(8,30)日至廣德,是夜放棄廣德繼續南走,繞過寧國十里分兩,幹王,堵王,昭王等保護幼主為一路出浙江昌化,偕王譚元,首王範汝增等為另一路出浙江淳安約定同赴徽境。八月初三日(9,3)堵王黃文金在寧國七都受傷,至白牛橋死亡,軍心乃散。

幹王繼續保護幼主率軍向昱嶺關進軍,初八日(9,8)與提督黃少春,總兵劉明燈,楊芳桂作戰失利,多員主將陣亡,損失甚重。初九日(9,9)折回昱嶺關至唐村,黃石潭一帶。次日至蜀口再與黃少春等相戰,並擬分路越嶺,十四日(9,14)黃少春等繼續來攻,黃文英等失利,唐村,黃金嶺一帶五十里行館皆被毀。轉至淳安,徽州間之建口,十五日(9,15)夜,由建口涉淺過河,已過萬餘人,未過尚有二萬餘人,正向上下兩灘搶渡,黃少春軍又來攻,失地勢,復大敗,列王邱國文等陣亡,黃吉建,忠二王殿下李容發等被俘,首王範汝增受傷逃走,降者數千人。己過河之軍於十八日(9,18)在遂安東亭村與黃少春再戰,列王蕭雅泗,邱萬順率二萬餘人降(與前報過河人數不符)。幹王等保護幼主翻山向昏口大溪邊一路南走。到開化縣七都村頭,二十日(9,20)與副將劉明珍作戰,享王劉裕鳩,天將謝元美,李有才等陣亡。二十一日(9,21)黃少春派總兵楊芳桂及劉明珍趕到,總兵王開琳派丁長勝,參將康榮詔抵開化白渡,幹王等放棄開化保護幼主走玉山縣七都球,天將汪仁和率四,五千人降於康榮詔,二十二日(9,22)總兵王開琳,道員王德榜,副將劉明珍等至七都球,幹王等繼續向玉山進軍,一路進向江山縣,廿三日與副將劉明珍戰於常山縣草坪,方王,早王等陣亡,天將胡元興等多人降於劉明珍,同日禮王某在玉山縣徐村陣亡,天將鄭得志被俘。廿四日干王等到江西廣豐縣五都,夜與王開琳等作戰失利。道員王德榜等到江山縣新塘,天將方福泰等率數千人降。

廿五日(9,25)統領南方統帥(不知何人)及黃文英等軍在玉山廣豐間之杉溪敗於記名總兵顧雲彩所部。同日幼主堂兄洪珍元、李遠繼之侄李金信在新塘被殺,廿六日(9,26)幹王、佑王李遠繼等保護糼主至鉛山地界,廿八日至湖坊,受黃少春、王德榜等襲擊,譽王李瑞生(李遠繼之兄)被俘,王宗譚幹元、譚慶元等率三千餘人降,天將吳紹全以八百餘人降。幹王等保護幼主由鉛山之陳坊過高崗至花橋,軍分兩路,幹王幼主等由茶山出瀘溪縣境,黃文英等由雲際關進走福建光澤,約定會於江西新城。席寶田截於珀,黃文英等改道由杉關出飛鳶。廿九日黃文英在雲際關與道員魏喻義相戰,九月初四日(10,4),與幹王、幼主、李遠繼會合於新城縣,向橫村前進,兩路僅剩萬人左右。

席寶田於初五日(10,5)抵新城,領軍晝夜行進,餐後即行,席寶田舍輜重,晝夜緊追,初九日(10,9)在廣昌縣之唐坊、白水嶺追到,一度接戰,又復奔馳,席寶田令諸將不得幼主不得收隊,疾馳三十里,又遇於楊家牌,緃兵鏖擊,太平軍倦甚失措,以數千人護幼主退據廣昌、石城交界之古嶺,擊斃清軍遊擊夏鴻、外委廖生達,棄嶺而退,人馬擁擠,為敵所乘,幹王、佑王李遠繼、偕王譚體元等均與幼主相失,幹昭二王被席寶田所俘,天將、天義寺百餘名將領被殺,約有千餘人退入閩境,席寶田追至距福建寧化縣二十餘里,太平軍巴星散無可蹤跡,恤王洪仁政、副軍師尊王劉慶漢被俘,幼主獨自伏暗處得免,潛入荒山中躲藏數日,飢甚,有一白衣人給予餅一得以充飢,越二日,下山至唐姓家,詭稱姓張湖北人,為之割禾,又越四日,出走徘徊於廣昌、石城之間,茫然不知所措,廿五日(10,25)終於在石城荒谷被遊擊周家良所俘,忠王次子李其祥同時被俘,囚於石城縣桂花巷桂花屋。十月五日由席寶田派員護解到南昌,由巡撫沈葆楨親鞠之,錄有口供。 (參見江仁玕自述)

南京:瞻園

幼主時年十六歲於十月廿日(11,18)、幹王於廿五日(11,23)皆在南昌被凌遲處死(沈文肅公政書,卷三, 同治三年十月二十七日,洪福瑱就地凌遲處恐片,洪仁玕等三犯就地凌遲處死片))(沈筍玉: 《沈文肅公軼事考證》,東方雜誌,第四十四卷,第十期,頁39),忠王次子李其祥年僅四歲,席寶田交其幕友陳寶箴(陳寅恪教授之祖父)帶回家由陳夫人扶養成人,以近身侍婢嫁其為妻,仍住陳府,妻任管家,李其祥在外工作,又隨陳寶箴赴湖南巡撫任,生有二子一女,仍姓李,陳教授幼時常同其女遊玩。 (簡又文著:《太平天國全史》下冊,頁2285,)

幹王與黃文英在新城會合時,汪海洋正在瑞金,李世賢在粵北,相距不過二百餘里,席寶田須四日方可達,如能會合,局勢尚可改觀。侍王李世賢九月十三日(10,13)進入福建,康王汪海洋亦於九月十五日(10,15)前往福建,李世賢在漳州一帶繼續鬥爭,同治五年春左宗棠率重兵圍攻,力戰不敵,撤至永定,清兵尾追,七月(1865,8) 往廣東鎮平投汪海洋,汪因曾殺李之部將李元茂,畏罪將李世賢殺害,次年汪也被左宗棠殲滅。

幼主在江西的囚室至今尚存,位於石城縣桂花巷桂花屋。桂花屋是縣城內唯一保存較好的客家民居,該屋佔地1500平方米,有70餘間,分三進,前、中、後廳,兩側是廂房。桂花屋系原石城鉅富黃性存的私宅,建於清咸豐元年(1851年),1864年竣工,因廳前院內有金桂、銀桂而得名桂花屋。幼主被捕後,即囚禁於桂花屋花廳。側室為幼主臥室,花廳為供訊寫自述之所,幼主曾題詩於南壁上。現為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瓦當歷史


洪天貴福是洪秀全之子,1864年6月6日繼承洪秀全的天王之位,僅僅五個月之後,即在江西南昌,被沈葆楨下令凌遲處死。

洪天貴福死時不過15歲,大概是歷史上被處以凌遲之刑最年幼之人。

下面,我來為大家詳細還原洪天貴福從即位到被殺這段歷史。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死,此時的太平天國已經是風中殘燭。7月19日,湘軍在南京城東太平門用炸藥炸開城牆,天京陷落。

當天夜裡,在忠王李秀成的掩護下,洪天貴福僥倖逃出天京。不過,這個代價相當之巨大:李秀成把自己的良馬換給洪天貴福,結果自己未能衝出包圍圈,被湘軍俘獲。

假設李秀成如果能衝出包圍圈,讓他來指揮幾十萬太平軍餘部,戰爭必然將會繼續持續下去,洪天貴福的命運也未必會像後來那樣慘。

不過歷史不能假設:藉助於李秀成的良馬,洪天貴福在尊王劉慶漢的掩護下,一口氣逃到安徽廣德。不久之後,得知幼天王安然無恙的消息後,在湖州的幹王洪仁杆前來投奔,擔負起保衛幼天王的責任。

在廣德呆了半個月之後,幹王洪仁玕和堵王黃文金等人商議之後,決定護送幼天王前往江西投奔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

9月5日,驍勇善戰的堵王黃文金傷重而死,這對洪天貴福的太平軍餘部更是一記重擊。

失去黃文金後,人心離散的太平軍在江西湖坊再次被清軍擊敗,譽王李瑞生被俘獲,宗王譚乾元、譚慶元等投降。1864年10月9日,洪天貴福及其殘部,在江西石城楊家牌遭到清軍偷襲,幹王洪仁玕被俘獲,狼狽不堪的太平軍餘部徹底覆滅。

不過,此刻的洪天貴福似乎還有一線生機:危急時刻跳入一個深坑,躲過了清軍的圍捕。四天後,洪天貴福悄悄下山,來到當地一個唐姓人家,假稱自己姓張,並在唐家幫助收割禾苗。

對於清軍來說,自從攻克天京之後,幼天王洪天貴福的下落一直是揮之不去的心病。偷襲楊家牌得手並抓獲洪仁玕之後,清軍無意中得知苦苦尋覓的洪天貴福就在附近。於是下令繼續嚴加搜捕,洪天貴福離開唐家後,很快就被搜山的清軍抓獲。

由於清軍是有目的的抓捕,洪天貴福的年齡、口音、相貌等無疑都符合他們所要抓的“大魚”。然而,15歲的洪天貴福自幼被洪秀全困於天王府內,毫無任何社會經驗可言,天真且抱有僥倖心理的洪天貴福很快詳細的交代了自己身份。

在接到搜山清軍的情報後,江西巡撫沈葆楨心中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甚至下結論認為“東南大局,從此底定矣”。

隨後,洪天貴福被押送到江西省會南昌,此時的洪天貴福還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是什麼樣的命運,他告訴巡撫沈葆楨,“那打江山的事情,都是老天王做的,與我無干。就是我登極後,也都是忠王、幹王他們做的,與我無干。”

不僅如此,他還幻想清政府能饒他一命:廣東地方不好,我也不願回去了,我只願跟唐老爺到湖南讀書,想進秀才。然而,天真的洪天貴福此刻的命運已經不能為自己所主宰,在清政府看來,“黃口小兒,無足介意,惟洪秀全竊號十有餘歲,流毒十有餘省,遺孽猶在,則神奸巨憝倚其名號,足以揮召群兇”。

沒過幾天,洪天貴福被押赴刑場,處以凌遲之刑。


小奔說史



據我所知,這洪天貴福被捕時才16歲,還是個孩子!他的下場十分悲慘,據說雙手雙腳被曾國藩用長釘釘住,鮮血直流,所以在去往菜市口的路上是一路哀嚎,痛苦不已。

而針對洪天貴福的凌遲之刑持續了整整一天,劊子手一共割了不下一千刀,其命根子和眼珠還被人買去,當了藥引。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父親是洪秀全,當年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