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霉的大米不能吃 长期食用这物可能患肝癌的机率

大米是一种常见的主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储存不当,可能引起霉变。

那么,发霉的大米能吃吗,怎么辨别食物霉变?

当储存大米出现起眼和起筋等现象时,大米发霉程度已比较明显。

有的人认为发霉的大米经过淘洗和蒸煮还可以吃,其实一般的烹饪方法根本无法破坏黄曲霉素等霉菌毒素。

因此,发霉的大米绝对不能吃。一旦大米霉变,不可食用,否则会引起肝脏损害,人体中毒症状。

大米在一定环境下会产生霉变,时间长了会产生"黄曲霉菌".

霉变的大米不要吃,因为其中的黄曲霉素一则洗不掉,二则经高温煮沸也无法去除。专家指出,食用霉变大米虽然一次性毒性不怎么大,但长期食用无疑会致癌。

黄曲霉毒素中毒症状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肝部会有病变,2~3个月后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还可能伴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晚期会有直肠、肝、胃大出血现象。

医学专家指出,食用"致癌大米"虽然其一次性的毒性没有这么大,但长期食用将无疑会致癌。因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生物致癌物,试验表明,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黄曲霉素的毒性很强,大约是砒霜的68倍,一下子吃的量多了,容易死亡,如果少量长期食用,容易导致癌症,尤其会增加肝癌的发病率。

一旦出现霉变大米中毒,一是可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B、葡萄糖水等,以缓解体内的黄曲霉毒素。二是多喝水,症状严重的,要立即送医院。

我们在购买食品时不能掉以轻心,千万不要食用发霉的大米。一旦发现大米有霉味或颜色有变化,就不应再继续食用,因为这样的大米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即使将发霉部分去掉,保留剩余部分食用也不可取。因为此种做法,虽然有霉菌的部分被去除了,但毒素往往会存在于余下的食物中,食用后仍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如何辨别大米是否变质?

1、闻

如闻到大米有异味,这是发热霉变的先兆,处于霉变早期的大米,异味并不明显。

2、看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大米是否发生霉变:因米粒潮湿,粘附糠粉或米粒上未碾尽的糠皮浮起,可看到米粒显得毛糙、不光洁。由于大米胚部组织较松,含蛋白质、脂肪较多,霉菌先从此侵蚀,使胚部变色,俗称"起眼".米粒侧面与背面的沟纹呈白色,继而成灰白色,故称起筋,米的色泽发暗。

3、摸

由于大米和微生物的强烈呼吸,局部水分凝结,米粒潮湿,称为出汗,其硬度下降,散落性降低,用手握可以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