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辰,别再惯着你妈了好吗?|心理咨询

世上所有的爱都以结合为目的,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目的

图文 | 心之爱/新雨流泉

近日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中,青年演员朱雨辰的古稀老母彻底火了一把。这位自诩“以整个生命为儿子奉献作为终生信仰”的母亲,深陷于“无私奉献”的崇伟感中而不自知,仿佛是一个老龄巨婴正操控着儿子的人生。在节目中,朱母对儿子的所言所行简单概括为两个主题:一是吃,二是控制。以匪夷所思的吃喝照顾表达对儿子的爱,以控制儿子的婚姻自主来索取爱。

朱母自豪地说:“我没有自我,我完全没有自我,我现在还能奉献,我在家里的位置就是,我顶两个菲佣!”。十年来,跟随儿子生活、跑剧组,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为儿子熬制果汁,一日三餐盯着儿子吃,无论在哪里都随身带锅,任何地方都可以变成朱母的厨房。朱雨辰曾在节目中说,他每天都喝不了两口纯净水。有时着急出门,喝不下带不了水,朱母非让他喝掉,他就说:“我还是人吗?我怎么觉得我是个桶,你有什么就倒?”

朱雨辰并不像朱母担心的生活低能。有一次,朱雨辰亲手为母亲做了一顿美味的饭菜,朱母的第一反应是愧疚,认为儿子做饭太受苦,此后硬生生地赖着儿子,跟随跑剧组。若用心理动力学解释,朱母此举并非是满足儿子的需求,而是满足自己的需求罢了。她把个人的口欲依赖投射给儿子,再通过照顾儿子的方式满足个人潜意识里的依赖需求。这就是颇具迷惑性的病理性利他,这种防御机制的解释是“否认口欲欲望,并把它投射到贫困者(需要被照顾的人)身上,然后自己感到被滋养。”

如果留心我们会发现,朱雨辰参加诸多电视节目,每次话题都集中在母子关系上,几乎未提过父亲。2010年,在北京卫视财经频道《非常静距离》中,他说在母子关系好的时候,他会称朱母为“小朱妈”,朱母则称朱雨辰为“伊特爷(老伴)”,这就很像一个老爷照顾小姑娘的感觉了。

从选儿媳标准看,朱母怀有强烈的全能控制观念,根本不在乎儿女的心理感受。谈到儿子的情感时,朱母一语雷人:“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会去干扰。”,丝毫不掂量“干扰”这个用词是否合适。一个心理发育正常的成人,应该既在乎别人的看法又能体验他人的内心情绪。然而,朱母似乎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朱母透露,朱雨辰姐姐40多岁,至今未婚,这源于母亲的付出让她恐婚,无法担负像母亲那样的责任。说这句话时,朱母满脸云淡风轻,甚至带有笑意。

朱母要求儿媳必须是贤妻良母,“女人嫁人以后,就应该相夫教子,用生命去奉献。”女人首先是个贤妻良母。其次,穿着不能暴露,是淑女型。最后言行得体,坐沙发时不能坐在扶手上。在儿子找对象的标准上,朱母称“不能降低标准”。 40岁的朱雨辰至今未婚,朱母满不在乎地说:“我儿子真的不着急,他分分钟就可以(找个媳妇)!”(将夸大幻想投射到儿子身上,朱雨辰的痛苦似乎完全不能被母亲理解)。朱雨辰与汤唯、姜妍的恋情终结于朱母的干涉。“我结婚50%是为了妈妈”,朱雨辰曾说。

抑郁的本质是将指向他人的愤怒指向自身,内疚感便是导致攻击转向的情感动力。全能控制的母亲会养育出抑郁的儿子。朱母以自我牺牲的名义诱发出孩子的内疚感,从而夺得对孩子的控制权。作为孩子,一旦反抗,疚感就会从TA的道德良心里冒出来。朱雨辰的愤怒首先指向母亲,随后内疚感告诉他“恨母亲是不对的”,最终愤怒会以无能和无力摆脱的感觉指向自身,形成抑郁情绪,严重者会导致自残和自杀。

朱母巧逼儿子吃鸡毛菜就淋漓极致地再现了上述心理现象。从小到大给朱雨辰做菜后,朱母惯用苦肉计,常言“不吃就是不孝”。某日,朱母买了在北京很难买到的鸡毛菜。吃饭时,朱母一根鸡毛菜都不夹,朱雨辰顿时就火了,放下筷子就走。朱母当晚让儿子看着她的手说,“妈妈为了整这个鸡毛菜,把手都弄裂口了,你怎么说不吃就不吃呢?”,朱雨辰立刻向妈妈求和,请母亲给他煮面条,并把那一盘鸡毛菜统统加进去,硬撑着吃光了所有的面和菜。

朱雨辰对母亲的控制堪称绝望,曾说:“你会把我搞死的!”,“我有时候会累,就是很无奈,又气又爱,她就那样,你也没办法说她。……自己想想又何必呢?横竖是个接受,又何必搏斗一番呢?”,这简直就是一个抑郁者的内心独白。

有人总会以这句话劝导母亲放开孩子:“世上所有的爱都以结合为目的,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目的。”然而,从心理上来说,朱母似乎就是一个婴儿,寄托于婴儿主动和父母分离根本就是幻想。8年前,朱母就曾说过:“我下决心,我要改”,可是至今依然如故。由此可见,这个分离-个体化的任务只能靠儿子来完成了。某主持人在专访节目中提醒朱雨辰:“千万不要成为妈宝啊!”。“不会的,我还有理智!”朱雨辰说。最后想对朱雨辰说的话是:“别再惯着你妈了!再惯着你妈,老妈真会‘返老还童’的!”,独立自主就从摆脱内疚开始吧。

(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