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路上的“红烛”——好人赵志坚

 大千世界,有城市之繁盛,有草原之辽阔,也有山河之壮美。在这大千世界里,庆幸与他相遇。

第一次与他相见,不记得具体的时间了,地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协会每次集合的老地方,东关汽车站。在这里,见证了青年普法协会的成长与进步,在这里,见证了我们彼此间在公益的道路上纯真的友谊。

首次的相见,彼此不熟悉,更不用说他叫什么名字,因参加协会的爱心活动,我记得见面时,我们都会心的一笑,算是见面礼。

随着公益活动次数的慢慢接触和了解,他做公益的身影经常出现在长垣县青年普法协会、长垣县爱心传递协会和长垣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活动现场。我们开始有了第一次谈话和交流,没有更多的语言,但在心里,已成默契,彼此放在心里的老朋友。

他叫赵志坚,县蒲东办事处南关街人,在一次公益活动中,他简单的给我叙述了他在公益慈善这条路上的经历。从2012年说起,他由于生意关系认识了任丘市残疾福利院的郝大姐,他还记得第一次进进福利院的情景。

眼前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眼睛却看不见五彩的世界,有耳朵却听不到美妙的音乐,有大脑却理不清社会的经纬,有嘴巴却无法吐露真诚的心声,有脚却在人生中艰难地爬行……,由于先天缺陷,他们一出生就遭到遗弃,却一直渴望有父母的关爱,有温暖的生活……。

从福利院出来,他心有感概,难以用言语表达怜惜之情,孩子们是不幸的,同时孩子们又是幸运的。不幸是因为先天造成的缺陷,幸运的是他们还拥有像郝大姐一样的好人,无私的母爱温暖着他们!

从那开始,他走上了爱心慈善之路,每年六一儿童节、圣诞节都会给孩子们捎上很多食品,看到孩子们吃的很香,他的心里也充满着温馨和幸福。

他常说,善是内心自然生发的一种诗意情怀,只要你想着这个世界、这个国度、这个家园,并且付诸行动,你就可以成为传播善良的种子。我们正走在慈善公益事业的大道上,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大家手牵手走出了一条慈善之路。善会成为公益事业的核心,善一定会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上开花结果。坚持热心慈善事业,不忘初心,用我慈善我快乐的人生理念,作为我们的生活信条和工作动力。

现在他加入到了长垣县青年普法协会,长垣县爱心传递协会,长垣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爱心活动越来越多。一次他听说恼里镇高章士村王青海家的困难,王青海老人半身不髓,两儿子残疾,一家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六十多岁的老伴身上,生活没有来源,全靠政府、邻居救济。在青年普法协会会长刘建国的带领下,他们一起去关注,带给他们吃的用的还有慰问金。

 他爱的脚步已遍布在长垣有困难的家庭,志坚很谦虚,每次交谈,他都不愿多谈他所做的公益事业。他说,他也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青年普法协会会长刘建国,从他的身上,让他感受到什么是无私的付出和博爱的胸怀;一个是爱心传递协会会长李双明,从他的身上,让他感受到什么是公益的力量和爱的海洋。

在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王永昌的带领下,他记得每到入冬时节,候鸟从长垣县黄河滩区经过,特别是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大鸨,长垣黄河滩区是大鸨迁徙的必经之地,每到这个时节,他和护鸟的志愿者们,冒着严寒在黄河边巡视保护大鸨。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善就是智慧,是方向,是目标,也是一种态度。

那些我们孜孜以求的所谓成功,不过是追求完美的过程。我想,每个人只要心存善意,付诸行动,都可以履行慈善,壮美人生。崇德尚善,并不是要成为慈善家,而是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力所能及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一次与他交谈中,志坚哥说:“真正的成功,远远不止一面,除了事业,以公益慈善升华人生,是我毕生的梦想。”这也是他的人生哲学。他崇德尚善,也是位可爱的践行者。

在那次的谈话中,我突然想起了闻一多先生写的的《红烛》: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节选)

这首诗写于1923年。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此处的红烛象征着红红的赤子之心!诗人歌颂红烛,就是歌颂这种奉献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从赵志坚的身上,他一路的公益之路不正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吗?

审核 韩潇楠

监制 刘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