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结硕果,瓯海这4所学校姓“温大”!

2018-10-24 11:15 | 温州日报

“真幸运儿子能搭载上温大附中这艘即将起航的教育‘航母’。”瓯海区茶山中学初二学生家长陈先生说。陈先生儿子就读的茶山中学今秋不仅新校舍投入使用,更挂牌为“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从上海引进特级教师出任校长。而这得益于瓯海与温州大学全力推进“4+2”教育项目合作。

作为全省三大高教园区之一——茶山高教园区所在地,瓯海今年利用属地优势、借势发力,全面推进与温州大学举行“4+2”教育项目落地,分别是4所在茶山的学校挂牌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一实验幼儿园、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二实验幼儿园,同时成立温州大学教育实践基地、瓯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与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温州大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倾力打造茶山优质品牌学校,推进茶山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在“4+2”项目的基础上,5月,又成立了温州市温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7月,瓯海区出台《加强校地合作推进茶山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路线图,要高起点建设温大茶山附中,高规格建设温大茶山附小,高标准建设温大附属茶山一幼、二幼,通过一年的努力、五年的努力,将茶山基础教育打造成温州市基础教育新高地,把温大茶山附中、茶山附小建设成为温州市基础教育的标杆学校。

其中,温州市温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温州大学教育实践基地、瓯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与教师教育培训基地的成立,更为瓯海乃至温州校地合作模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心整合温州大学教师教育资源优势,为温州大学各附属学校提供战略规划、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人才培养、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服务,将更好地推动茶山基础教育发展。” 温州市温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朱照满说。为了精准把脉学校状况,中心成立初期就组织一批教育专家深入温大茶山附中开展全方位的教学调研,并形成了《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调研报告》。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前进的道路上策马扬鞭,努力耕耘,我们一同创造温大茶山附中的辉煌。” 在新学年开学典礼上,校长朱郁华饱含激情的致辞,也道出了他对温大茶山附中建成基础教育标杆的抱负。

引进上海青浦区省特级教师朱郁华就任温大茶山附中校长,是此次校地合作令人欢喜鼓舞的举措。短短五个月的接触,朱郁华就下定决心扎根瓯海教育,“让我做出决定的,是瓯海对教育人才的重视,是对家乡的教育情怀,我也看到了中心、基地对学校的支持。”温“才”的回归,得益于瓯海区突破原有的人才引进标准,对校地合作中涉及的重大事项实施“一事一议”人才引进制度。

同时,校地合作更是创新实行校务委员会制度,打破人才行政区域上的藩篱,聘请特级教师、同在茶山的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校长陈加仓担任温大茶山附小校务委员会主任,正式进驻温大茶山附小。“温大茶山附小新入职教师到大学城附属学校进行跟岗培养1年后,再进入温大茶山附小。通过两校领导班子结对,提高干部参与科学决策、高品质办学能力。”陈加仓说。

据悉,4所温大附校除了落实“每年将核定小学5名、初中3名、幼儿园每园4-6名教师编制用于合作学校引进名优教师或优秀毕业生”政策,今后,还将建立温州大学、瓯海区的教师联合培养机制,在优秀毕业生引进、校(园)长、教师的素质培训、挂职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为支持校地合作,瓯海区政府在资金投入、校园建设、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对合作学校予以适度倾斜,每年将安排合作办学专项经费500万元,确保校地合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