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聂二牛:头雁逸羽 杏坪之幸

关注我们,一起做时代新人

记者 马英虎

人物名片

聂二牛,47岁。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杏坪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杏坪村委会换届时,聂二牛当选为杏坪村村委会副主任,连续六届当选为杏坪村主要负责人,多次被评为镇、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聂二牛是革命老区的后人,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守着红色革命老区,发扬清太徐革命精神,用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践行着乡村振兴战略。

“这个人,有劲!”见到聂二牛,他正在树下抡竿子,只见连续几次甩竿,枣树浑身在晃动,扑簌簌的红枣像在跳伞表演,伴随绿叶叮咚叮咚落地,霎时就落在茵茵的地上。红红的秋枣,和他憋红的脸相映,自成一道人与自然的和谐。他穿着朴实,在地里和普通农民一样,泥土挂身,上衣偶见被树枝扯裂的缝;脸上的红润稍稍褪下,但不乏汗水的滋养;眼睛忽闪忽闪的,可见农民特有的聪慧;最能给人们留下记忆的,不外乎那甩竿子时的力量,似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浑大而精准。我想起了来村前,先期看过的一部分他的资料。这位“奔五”的村支书,十几年把身心都扑在了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他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经营思路的前瞻,他红色旅游项目串起农家乐的互动,他革命老区特有的坚韧和奋进人格魅力,他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务实和凌厉,最可敬的是他作为村支书,时刻牢记着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期冀,牢记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地在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杏坪村而不懈实践着……

■“我来”

没当村官时,聂二牛就在村里以“活套”而受村民夸奖。2000年,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杏坪村委会换届时,聂二牛自然被村民高票选为杏坪村村委会副主任,并分管杜里坪自然村(自然村是由村民经过长时间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一般由行政村管理)。那一年,天气大旱,杜里坪村很多泉眼干枯断流,村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村民选我,我就不能负村民。选上咱,咱就不能干差了。”在一次村两委碰头会上,聂二牛显现出他的魄力与果敢:“这事,我来!”

杜里坪村海拔较高,多少年来村里泉眼涌出的水,全都汇集到了沟底的水沟沟里。“在沟底建个蓄水池,再用泵把水输送回村里。”说干就干,聂二牛跑镇跑县,把他的活套用在了和有关部门沟通上。没几天,就成功解决了修建蓄水池需要的材料。“当时没有一条通往沟底的正经路,材料运输成了问题。”聂二牛说。他就挨家挨户动员村民,自己和家人一起带头,搬运各种材料。村民们在他一家的带动下,纷纷手拿肩扛,将水泥、沙子等运到了沟底。第10天的上午9时,合闸上水,清澈的泉水从水管喷涌而出,流到了户户村民水缸里。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容之一。回顾历史,抗日战争开始后,在杏坪村成立了中共清太徐县政府,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打击清源、太原、徐沟三地日伪军,而成立的太原市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当时晋绥边区的前哨,也是太行解放区通向延安的红色交通线,留下了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遗迹。在村里产业规划有序展开的基础上,发展红色旅游成为首选。“要把革命遗址保护传承下去,就是要将我们村建设为红色教育基地。”聂二牛从上任到现在,从开始的层层申报,到旧址的修缮改造和保护,一直以“这事,我来”的精神,和村委两班子成员一起,跑镇跑县跑市里,级级沟通申请,于2005年,利用配套资金对抗日民主县政府旧址的纪念馆进行了保护性修缮,2007年,被太原市委市政府确立为“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区委区政府又对抗日民主县政府旧址进行大规模修缮,并将其确立为“晋源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热门地,年接待游客数万人。

■“我讲”

二牛也“牛”在他的口才上。村里刚开始红色旅游项目时,因没有专业人才和相关资料缺乏,游客来了也就只能走马观花。“知名度打不响,回头客少啊”,想起那会儿,二牛下意识地搓着手,“那只好赶鸭子上架了,我讲。”他摊开双手,手心泛着红色,仿佛当初那沸腾着的热情,于是,找人帮忙收集资料,向旅游讲解员讨教,当然,也不会忘了把自家的杏果、杂粮等“活套”地回报相关人员,确保了“学艺”到精。“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日。中共清太徐县政府成立了!”二牛没有用麦克风,那洪亮而磁性的声音,明显底气十足,又不乏共鸣的平和。讲到地道,他会让你好像回到峰火岁月,从锅台和田地钻入,拿起土枪,在射击口射杀鬼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讲到支前,你就会觉得自己推着独轮车前行在泥泞中;讲到歼灭鬼子,你也会在仔细观察弹洞的同时,心中涌起胜利的欢悦……

前些年乡村盛行自然风光旅游,特别是秋天,来村里休闲的游客纷至沓来。就是些山呀沟呀和农作物,能讲出点什么?二牛就找旅游专家来村一玩,“活套”地让他们对配套旅游指点,同时,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对重点景点进行策划。说全貌,歌声来概括:“一道道山梁,一棵棵树;一座座房屋,一间间窑洞……梁是那么平缓,树是那么葱郁……”他这自编自唱的调儿充满乡土气息,高音处竟然有回声传过来;说果木,嘴唇开合语滔滔:“杏儿黄,味酸甜,润肺定喘,生津止渴,止渴养胃一大宝;枣儿红,秋冬进补之佳品,益气生津,日食三个枣,百岁不显老,补血又提气,男女养肾皮肤好……重要的是咱村的水果和粮食都是原生态,纯地道的有机食品。”二牛兴奋地介绍着,不忘把红枣给我一把:“你尝尝,是不是?”作为村支书,农村基层党建是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相关理论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等党建学习;杏坪村发展规划、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乡村文明建设、清产核资等事关村民利益的政策实施,在支委班子、党员会议和村民大会上,聂二牛义都义不容辞:“我讲!”

■“我办”

这可是村里地头啊,不是猜拳行令的酒馆。今年3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罗清宇在清徐县就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调研。罗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加大支持帮扶力度,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政策,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等农业新业态,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二牛根据市、县、镇的总体规划,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以红色旅游产业为中枢,乡村自然风光旅游、农家乐为配套,特色粮食和水果为延伸,广泛利用互联网、微信等平台进行推销,为村民增收。今年47岁的聂二牛,还兼任着清太徐抗日纪念馆馆长。村里端上了红色旅游的“饭碗”,他功不可没。从宣传到修缮改造,从拉旅游资源到和农家乐互动、乡村一体化风光旅游,都离不开他实干的精神。

杏坪村是产杏大村,红枣和核桃也不少。可因知名度不高,一直存在销售难的问题。村民屡次反映,二牛特爽快:“我办!”最早,他专门跑了十几个水果大户,费劲口舌“临阵磨枪”,解决了当年的销售问题。可还是存在价格上不来的问题。后来,他就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创建了网上为村民销售土特产的杏和缘专业合作社,把绿色新鲜、富含维矿物元素的山区农特产品宣传推广出去,解决群众土特产销路不畅的问题;邀请各单位到老乡们的林子里进行采摘;引深山区农产品加工,把山里的特色食品分类进行特色包装,让老区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就比前年增加60%。

“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村民才能同心合力。我们村以红色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农家乐+互联网销售的发展思路,就是为着乡村振兴,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中央组织部组织的革命老区党支部书记在深圳集体学习培训班回来后,才发现在创新精神、思想观念和发展思路上,还是有很多的差距和欠缺,这就更得加油干了!”聂二牛咬口大红枣,嘎巴脆,特别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