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最全老年人防骗攻略上线!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又是一个爱的轮回

值此重阳佳节

浙江经侦特推出

《浙江老年人 · 防骗攻略》

希望能够对广大老年人有所帮助

全社会共同参与

为老年人营造幸福的晚年生活

老年人为何总被骗子"盯上"?

近年来,屡屡看到老年人被诈骗团伙“盯上”的新闻。

早在之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3人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63.4%的受访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骗,生活中,74.6%的受访者觉得老年人最常被养生保健类骗局所迷惑。其他类别依次有:投资理财(50.6%)、祛病消灾(42.0%)、假钱币(28.0%)、旅游购物(26.4%)、金银首饰(24.5%)、亲友求救(21.4%)、古玩字画(19.9%)、彩票中奖(18.8%)、慈善捐款(14.6%)、高薪工作(5.7%)和出版发表(4.6%)

等。

照理说,老人阅历深,更应该识破骗局,“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道理老人们比年轻人更懂,但为什么这些常见的诈骗套路虽然屡屡被揭穿、曝光,但是用到不同的老人身上,还是往往还是会奏效呢?

小时候,父母谆谆教导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长大后,年迈的父母轻易就相信了他人的“甜言蜜语”。

下面经侦君就从两个方面

追根溯源

▌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多半是他们特殊年龄段的心态使然,与眼界、见识其实没有多大关系。

一是深层焦虑:疾病与死亡。一生哲学比不上半个小时痛苦,当焦虑灼伤自信、恐惧冲毁理性,决策便会偏离正常思维,也就容易受骗;二是空巢焦虑:空寂与茫然。盯上老人的保健品推销员大打“感情牌”,有老人形容,“比自己的儿子女儿还要亲”。话说到这份上,老人岂能不上当?

除了心态,老年人的自身防范意识以及辨识能力都有所下降。

▌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关爱不够

防止老年人被诈骗,不只是警方的事,家庭和社会层面,也应该在“救救老人”的问题上多出一份力。

过去的很多案例显示,那些被骗的老年人往往都缺少子女、亲人的保护和提醒,如果子女在精神上多一些关照,让老人有信任的交流对象,很多诈骗悲剧就不会发生。

很多“健康讲座”类的诈骗活动堂而皇之地在商场、小区举办,如果能多一些社会阻力,也许诈骗就不会如此猖獗。

所以

预防老年人受骗

必须多管齐下

▌老年人:六招练好内功

老年人自身要多学习防骗知识,改变固有心态。

▌家庭:别让孤独成了家里老人的弱点

▌社会:建立属于老人的“社会共同体”

人老了,交际圈子越来越小,那些轻信陌生人的老人,恐怕身边已没有多少能说话的熟人了。他们孤单,想与人交往,可要么不敢,要么被人嫌弃。于是乎,甜嘴蜜舌的骗子就钻空子了,因为老人太想听那些“高兴话”了。如果有个人像亲人一般地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老年人的心理防线不会这般被轻易攻破的。一些老年人缺少社会交流及缺少亲人关爱,有时明知道是骗局,却心甘情愿送上门……

金钱诱惑、感情哄骗、威胁恐吓……

针对老年人,

骗子们都有哪些诈骗手段?

通过哪些媒介实施?

非法集资、假冒保健品、电信网络诈骗……

针对老年人,

骗子们都设计了哪些类型的陷阱?

针对不同陷阱老年人应如何防范?

请关注浙江经侦

《浙江老年人 · 防骗攻略》

(二)

综合:龙海农商银行 防骗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