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业帝国系列之蒂森克虏伯,曾在二战中制造大量武器

超级工业帝国系列上一篇文章介绍了德国西门子,本期文章将介绍另外一个德国的超级工业帝国-蒂森克虏伯,大家现在最熟知的是蒂森克虏伯的电梯,但其实,他们的业务远不仅于此。蒂森克虏伯集团旗下有670个子公司,雇员超过199,000人,销售额达380亿欧元,为世界财富500强。由蒂森(Thyssen)股份公司和克虏伯(Krupp)股份公司于1999年3月合并而成,总部位于德国埃森,在金属行业是仅次于安赛乐米塔尔和韩国浦项钢铁的钢铁大王。

要了解蒂森克虏伯需要分别从蒂森和克虏伯分别说起。蒂森的创始人奥古斯特·蒂森于1871年4月1日建立蒂森联合公司,1890年在德国的杜伊斯堡建立了第一座自己的采煤与炼钢-轧钢联合企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采矿、冶金联合企业之一,其拥有煤矿、铁矿、钢铁厂、机器制造厂、运输公司、军火企业及商业企业等,成为名副其实的蒂森钢铁大王。奥古斯特·蒂森的儿子弗里茨·蒂森于1926年继承父业,他将一些兼并进来的公司组成联合钢铁公司,从而在德国冶金工业中取得了统治地位,被称为“鲁尔之王”。到二战前夕,蒂森所控制的联合钢铁股份公司已经占了德国煤产量的25%、焦炭产量的20%、生铁产量的38%和钢产量的40%。

蒂森公司不仅仅是一家单纯的企业,也是希特勒的主要支持者之一。1932年,希特勒同鲁尔地区300名大资本家会面的仪式,这是德国垄断资本与纳粹勾结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由弗里茨·蒂森曾主持。弗里茨·蒂森也是纳粹党员和帝国议会议员,在鲁尔地区的工业家中, 他第一个给纳粹以财政支持。二战期间,蒂森控制的企业全力为希特勒的法西斯战争服务。战后,盟军责令蒂森公司进行清算,其资产一度被没收,不久又被返还。

克虏伯是由克虏伯家族创办,早在公元16世纪,当时阿尔登特·克虏伯就开始从事贸易经商,从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出售给德皇威廉第一批武器开始,这个家族的命运就已被注定。克虏伯家族认为和国家做生意才是最赚钱的,在阿尔弗雷德写给德皇威廉的一封信中,他说到:我将自己的公司看成“一个国家的工厂”。从那以后,克虏伯就以其民族的国家主义抱负而著称。

一战后,德国战败,协约国拆掉了克虏伯公司的部分工厂,而当时执掌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克虏伯也被宣布为战犯。而在整个二战期间,克虏伯为德军生产了大量的火炮、坦克、装甲、U型潜艇、部分舰船以及用于制造其它武器的特殊钢材等。到1943年,克虏伯帝国直接或间接的雇佣人数已达20万,不过战争中,克虏伯的工厂也遭受到严重的空袭,而随着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的开始,美国和英国想重新武装德国,克虏伯帝国则得以逃脱了战争的审判,成为“现实政治”的受益者。1951年,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在狱中待了不足4年后被释放,其回到埃森后就开始重整家业。不出10年,克虏伯帝国重新崛起。到60年代初,他的雇员已多达11万,年营业额达到15亿美元,跻身欧洲十大企业之列,其经营范围包括造船、成套设备、桥梁建筑、化工、纺织、塑料、水处理、炼油和核反应堆等。不过由于债务问题,1967年,克虏伯被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和CEO也不再是克虏伯家族的人。

克虏伯大炮

克虏伯不仅可以生产用于制造性能出色的后膛炮的钢材,在机械制造上也有强大技术实力,并且克虏伯家族与国家仅仅捆绑在一起,因此,克虏伯在普法战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都生产了很多令人畏惧的武器。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克虏伯大炮,克虏伯大炮是19世纪克虏伯公司生产的一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这种大炮曾使铁血宰相俾斯麦带领德国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克虏伯大炮的口径为280毫米、炮管长11.2米、重44吨、仰角可达30度,有效射程接近20000米,炮弹在3000米内可穿透65公分厚的钢板,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

而克虏伯大炮与中国也有着很深的渊源,这就要提到洋务运动了,当时晚晴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引进西方先进武器,特别是水军,建立北洋水师。而在福建厦门建造的炮台,就是清政府官员先后考察了世界各地38家兵工厂,比较了各国工厂制造的大炮,最后决定购买克虏伯所生产的火炮。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克虏伯大炮就在福建省厦门市的胡里山炮台。

还有一种威力更大的大炮也是出自克虏伯,古斯塔夫巨炮。二战期间,德军为了摧毁敌方的防御工事、大型要塞以及巨型碉堡,因而决定设计和制造一种重型火炮。重炮的射程要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克虏伯公司制造了这个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火炮口径高达800毫米,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可将重达7吨的炮弹投射到37公里以外的目标。

克虏伯作为钢铁大王,特别喜欢建一些特别庞大的家伙。战后,在民用、工程机械以及其它相关专业领域,克虏伯所生产的产品也同样令人惊叹,而这一切,依然少不了其在钢材生产方面所积累的强大技术实力。Bagger 288是1978年由克虏伯所制造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它高约95米,长约240米,总重接近14000吨。

中国的蛟龙号深海潜水器也就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发展成熟,而德国在1960年1月23日,一艘小型潜艇“里雅斯特号”历经4小时47分下潜到海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而当时系统显示的深度为11521米,此深度下的压强约为1.25吨/平方厘米,相当于1100倍的标准大气压。而承受压力的设备是一个由克虏伯钢铁厂生产制造的压力球体,球体的厚度为12.7厘米,重量约为13吨。

克虏伯海事系统研制的IDAS潜射防空导弹成功发射。潜射导弹是当今世界最困难,技术条件要求最高的导弹技术。

2004年,在上海建成的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则为德中两国合作结出的硕果。蒂森克虏伯公司在此项目中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与产品。

后续超级工业帝国将会继续介绍其它在世界范围内有重要地位、有重大影响力的公司,感兴趣的可以加关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