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华|我不想再演完美无缺的人了

文|一毛

《如懿传》就要播完了。霍建华大概是演了史上最不招人待见的乾隆,渣到令人发指,就连他的太太林心如都被气得发微博直言“想弃剧”。

粉丝们也是哭笑不得:“完全没有想过华哥有一天会演这样的角色,演得太好了,以至于我想揍乾隆一顿。”

霍建华饰演的渣渣龙确实一言难尽——自卑、多疑、孤独、腹黑,身体里装载着太多人性深处的不堪与阴暗,横竖都不讨喜,但他却为此着迷。

很多人都好奇霍建华为什么要接这样一个角色?其实《如懿传》未播出之前,他在接受《鲁豫有约》专访时就专门说过这件事。

当时霍建华并不知道《如懿传》播出后,观众会有什么反应。但无论观众喜欢还是不喜欢,对他来说都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因为他觉得此生能演这样一部戏,已足够精彩。

1. 活到快四十岁第一次有这种经历

2015年,一部《花千骨》让霍建华爆红网络。一生不负长留,不负六界,不负众生,不负任何人,唯独负了自己的上仙,突然成为万千少女的男神。

一时间,广告合约、媒体采访、杂志拍摄、以及各类商业活动纷纷向他招手,霍建华身心俱疲,看不清未来发展方向,整个人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

他试图转换跑道,拍了几部电影,结果发现疲惫感丝毫未减。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已经忘掉所谓的“理想和追求”,演戏对他来说不过就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会认真参与,却并不享受。

直到《如懿传》的出现,他又重燃了对表演的热情。

“以前我也演过皇帝,然后我觉得我是在‘演’。这次真的是导演、剧组所有人、还有周迅,让我进到那个世界里面,让我相信‘我就是’,不用演。导演他不叫我的名字,叫我皇上。我只要一穿上龙袍,剧组所有人看到我都会小让一下。中午吃饭时导演会说‘好,过,用膳。’就是不自觉地营造一个气氛,给我那种信心。”“这个(戏)拍摄时间又长,九个月,等于你是生活在里面,我们真的是过宫廷生活,变成宫里人的九个月。连每个人说话都变了,每个人讲话咬文嚼字的,我连发微信说话都是。你想我普通话这么烂的人,还那么咬文嚼字,真的好笑……”

霍建华将导演汪俊和对手演员周迅视为自己的“贵人”。他们创造出的氛围,让他相信自己就是乾隆,相信当下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就是真实存在的。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释放,甚至演到后面有一点“人戏不分”。

霍建华记得,有一场戏是讲乾隆因为做了很多对不起如懿的事而觉得很亏欠她,于是拉下面子跟她说,“朕知道从前很多东西让你受委屈了,可过去的都过去了,别放在心上了。”

这句台词虽然是乾隆在向如懿求和,但毕竟他是皇帝,不能太低声下气,演员在表演时需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结果霍建华最开始演这段时,整个人都是崩溃的,一直哭着说这句话。(现在观众看到的这一版是他克制情绪之后的表演版本)

“因为我想这九个月,这一路上对这个女人的亏欠,我觉得她太可怜了,这个女人太委屈了,真的太委屈了。那一刻已经变成我自己在对如懿说话,并不是皇帝。”

霍建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自己已经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手一直在抖,哭得稀里哗啦,周迅都看傻了。

一向理性的霍建华被自己吓到了。

在此之前,他从未经历过这种体验。这是霍建华第一次“入戏”,他形容这种感觉就像是“被附体”,仿佛有另一个灵魂进入到身体里面,做着他要做的事,说着他想说的话。

那一刻,他没有在演,他就是那位帝王,坐在云端之上为万人敬仰。

他带着阿哥们去草原上骑马打猎,他排除万难将微时所爱扶上后位,他因为孩子夭折而痛不欲生,他在婚姻中迷失幻灭亲手将爱人推向深渊。

人间九个月,戏里数十年。

他在这九个月里活了一辈子,过完壮阔又孤独的一生。

《如懿传》杀青后,霍建华回到台北,用近两个礼拜的时间让自己从乾隆身体里抽离出来,尽力像往常一样去生活。结果发现,剧中那些对白迟迟停留在心头挥之不去。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办法去回想剧中情节,一想起来眼眶就会泛红。

《如懿传》甚至让他有点模糊戏里戏外的情感。杀青一个月后,霍建华受邀参加上海电影节,和周迅一起颁奖。再见到周迅,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恍如隔世一样。”

霍建华没有想到一部戏可以把自己变成这样,如同脱了一层皮,活到快40岁第一次有这种经历,如此极致、特别、丰富,以至于他不知道后面还能再演些什么。

他想缓一缓再说。

“没准我可以当个观众去看看《如懿传》,看看‘人戏不分’演出来是什么样子。”

他不知道《如懿传》播出后,观众会有什么反应。但收视率好或不好,观众喜欢或不喜欢,都好像没那么重要了。他觉得此生能演这样一部戏,已足够精彩。

2. 只想用一部作品让大家闭嘴

早年拍电影,霍建华还是一个新人,没有知名度,对手又是大明星,剧组大概觉得他可有可无,所以对他不是太尊重,这让他感觉自尊有一点受挫。

当时他就在内心跟自己说:“一年也好,五年也好,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以后我来拍戏,我一定要让他们尊重我,我也会给他们尊重,公平的待遇,我只要这个东西。”

这些年他不断拍戏,尝试各种角色,都只是为了一件事情——获得认同和尊重。他渴望成功,只有成为男一号之后,他才有能力去阻止更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在同行眼中,霍建华很能吃苦,甚至有点“自虐”。

拍摄《花千骨》时,他每天早上到现场,第一件事就是脱掉裤子换威亚网。穿戴威亚网每次约需十分钟,为了节省所有人的工作时间,霍建华从来不脱威亚网,一穿就是一整天,只有吃饭时会稍微松一下。

大热天拍打戏,他不让助理打伞,衣服裤子全部湿透,妆也花了,整张脸晒到脱皮,白子画直接晒成黑子画。武术指导说,“我没见过你这种人,可怕。”

《花千骨》剧照

拍摄《如懿传》时,他每天早起在房间做运动,有时候还会提前两个小时起床,走路去片场。只有这样他才不会懈怠,才能维持住皇帝身上的那股“气”,才能有信心和那些实力派妃子们飚戏。

霍建华常常感叹,现在的拍戏环境太优渥,太过于照顾演员,舒适区会消耗掉演员的激情,所以他只能自己找一些苦头去尝尝,通过“自虐”的方式让自己活在演员该有的状态里。

混迹演艺圈十几年,霍建华的内心曾有过两次大反转。

第一次还是许多年前他在台湾拍戏,曾经一年拍过七部偶像剧,被片场的人称为拼命三郎。后来回忆起那段时光,他形容那是一段没有灵魂的日子。

“我每天都不知道我在干嘛,根本起不了床,一天跑三个剧组,稀里糊涂一年时间就过了……偶像剧嘛,台词都差不多,我爱你你爱我的,根本谈不上创作。”

偶像剧时期的霍建华

他想转型,于是在2004年选择离开台湾转战内地,成为第一代横漂,褪去光环从零开始。

他把所有媒体访问和节目邀约都推掉,只生存在片场里,尝试各种颠覆性的角色,不管好的坏的,一部接一部地拍,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可他自己觉得好快乐。

他坐在监视器旁看老演员们拍戏,向他们讨教表演经验。为了打磨演技,他还接了几部正剧。

霍建华接演正剧《战长沙》

就这样拼命演了几年戏后,他红了。

突然之间,好像所有人都认可他,喜欢他。小女生提起霍建华会两眼放光,感叹着“好帅”、“好酷”。

霍建华总觉得人们因为他所饰演的角色而对自己产生很多误解。去餐厅吃饭点餐时,他随意开几句玩笑,服务员都会一脸错愕:“你还会开玩笑的?”

他不想再这样下去,不愿意被外界绑架,被数字绑架,被评论绑架,不想活成别人期望中的样子而忘了做自己,所以他再次决绝地转换跑道。

《花千骨》杀青后,总有仙侠戏来找他演。有一阵空档期,一部热门IP剧找到他,也是仙侠戏,同事问他接不接。接的话还能维持一下现有人气,但也可能从此就被定型。

霍建华看了故事感觉还行,有想接的念头,听完同事分析后又立马打消了念头。“我说我不要了,这样我就毁了,以后就没有人找我拍别的戏了。”

后来那部戏大火,鲁豫问他“你内心一点都不后悔?”

“没有。”霍建华果断地回答。

“因为我不推掉这个戏,我便没有《如懿传》。所以人在做事,老天爷在看,你有舍才会有得,如果你不敢舍,他并不会给你另外一个机会。”

拍了这么多年戏,霍建华已经不再在乎一部戏究竟还能让他赚到多少钱,获得多少人气,他只想拍一部好作品,最起码是能够自我认同的。

年轻时,他想要通过演戏让大家认识自己,认可自己。现在,他只想用一部作品一个角色让大家闭嘴。

“这一两年大家太多的那种对你私生活的评价,我觉得有点烦了,虽然有时候口硬想要回两句,但最终我觉得要拿出一点真的东西去给观众看,让大家看到霍建华可以演很复杂的一个角色,真的是用一个角色让大家不再说话,只是说‘其实他真的演蛮好的’、‘说真的为什么从来没有关注过他的其他东西呢’……这样我就觉得很幸福了,够了,我就跪谢观众了。”

3. 完美人设,他从来都不想要

霍建华性格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他不交际,不应酬,不参加party,不爱分享自己的私生活,微信没有头像,朋友圈也是空的。跟新朋友加微信,对方说“你是山上的人吗?”

他没有宣传团队,没打算去特别经营自己的形象。“我从来没有想过当风评很好的人。我不管做事怎么样,演戏怎么样,起码我是善良的人,不是坏人。我就这样,怎么开心怎么来。”

他懒得回应网友的恶意揣测,觉得没意思。“别人说你什么,你去回应了,就代表你跟TA是一样的智商。”

他不爱打扮,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偶像。“前几天拍那个杂志,看到了我自己那个鱼尾纹,我就说特别好,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他不怕掉粉。以前录制节目,听到粉丝说“霍建华,我们支持你一辈子。”他会直接回应“话别说太早,你们碰到比我更好的人你们就去,没关系,我们就是过客,你们随意,我不用你们一辈子这样。”

他从来不做计划。恋爱、结婚、生子,一切顺其自然。

“什么都无所谓”的同时,另一种与之矛盾的基因却又在他的血液里蠢蠢欲动。

他没有微博。不能有,危险。他会跟你对呛——“只要有人在评论里骂我,我就会骂他。”

“很多人会我的个性有点误解,觉得我很温和,但不是的。我的个性也蛮冲动的,有时候真的是顾及到大局一直隐忍。刚好借你们节目说出来,其实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我其实挺有个性的。”

就在前几天,他的工作室也退出微博,关闭脸书,表示霍建华今后只想用作品和大家交流,切断了和公众最后的联系……可以说是非常有个性了。

他有强迫症,凡事都想要做到完美。和鲁豫一起吃饭,特意自备两瓶酒,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周到。吃饭过程中,反复询问鲁豫:“我点的菜还可以吗?”一定要确定对方是否真正吃得开心。

他私底下唱歌很疯,很投入,有时候能把自己唱哭。

他没有勇气直视过去的自己。

“我最怕什么你知道吗?我以前出过唱片,唱过歌,然后有时候去一个餐厅吃饭,他放我的歌,但我完全不想听那个。”

录制节目当天,他和鲁豫途经一处理发店原址。十三年前,他在这里拍摄了电影《做头》。直到去年,霍建华才第一次鼓起勇气看这部电影——在助理的电脑上,点开看了几个片断后,又关掉了。

“我不敢看。”“真的是没办法,我看我那种状态,真的好青葱。”

电影《做头》

对于自己演的戏,霍建华能回避就回避,《如懿传》算是是他第一部想主动去看的作品。

他曾在节目里说自己天生孤独,但他喜欢孤独,并不觉得痛苦。可是发现身边亲人与自己渐行渐远时,内心好像又被什么东西塞住。

有一次他想妈妈了,打电话给她,想跟她说会儿话。结果妈妈怕耽误他工作,一直急着挂电话。

霍建华有点儿生气,“我说你急着挂电话干嘛?你有什么事吗?你要去哪,那么晚了?她说没有,我怕你忙。我说几点了?晚上11点我忙什么?我忙就不会打给你了。”

挂掉电话,霍建华感觉有点儿凄凉。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打算一个人过一辈子,毕竟跟自己相处更容易一些。

他喜欢《孤独的美食家》,有一阵子也像男主人公一样,一个人吃饭,独来独往。

他还一个人运动,一个人开车去拍戏,一个人逛海洋馆、动物园,或是街边扫个码,骑着共享单车瞎转。

拍摄《如懿传》时,他也经历了很大的孤独感。

“我们可能一早上拍群戏,可能‘妃子’都在,大家说说笑笑的,很开心的,到中午,一半的人收工走了,换我和其他人演,放晚饭的时候全走光了,剩我一个人要撑到晚上再拍夜戏,就是很奇怪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把我跟这个人物(乾隆)弄在一块。”


霍建华记得有一次剧组跨年聚餐,因为机会比较难得,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喝到大概凌晨2点。回到住处后,霍建华看了一眼通告,发现当天早上7点就有他的戏,还是独角戏。

那场戏是讲乾隆对着前皇后的画像诉苦,台词有两页纸。霍建华当时整个人正处于宿醉状态,脑子是懵的,提前背了好多遍台词,但感觉什么也记不住。没想到正式拍摄时,却“神了”。

他对着前皇后画像说得声泪俱下,台词一点不落。本来剧本并没有要求他哭,但说到最后一句“朕这个皇帝,真是一个孤家寡人”的时候,他的眼泪突然就掉下来,时机刚刚好。他也很奇怪为什么会这么准,后来想想,大概是自己把戏外的孤独感都带到戏里面去了。



这些年,孤独感一直伴随着霍建华。

从小到大,他都是一个人做很多事情。后来他结婚了,有了家庭和孩子,一切好像又有了点儿变化。

以前除了演戏,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现在他试着将一些精力转移给生活:去小店吃东西,去公园散步,去街市上买菜,去超市里买水果。

以前他拍戏很拧巴,一个镜头没拍好,回酒店以后都睡不着,现在不会了,“要放过自己,不然太累了。”

以前不习惯别人拿手机拍他,觉得很尴尬。有一次坐飞机,过安检被搜身时发现有人拍摄,他马上走过去,说谁再拍我跟谁急。现在却劝自己必须要适应这些东西,“不然你生活就过不了。”

以前同事犯一点错误,他会发脾气,骂人,摔电话。现在却很少发火,“没有什么事对我来说是很严重的。”

以前他会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很少主动去交流,怕被拒绝,怕自己迈出第一步后,对方却不冷不热,怕自己的“大玻璃心”瞬间被击得粉碎。现在他愿意尝试跨出第一步,“我发现其实你只要真诚去交流的话,(对方)反应就是不一样的。”

老朋友觉得他比从前开朗成熟了许多,新朋友觉得他可爱又有趣。

这两年,霍建华经历了很多,也看明白很多事。过去他在意别人的评价,如今觉得自己舒服最重要。如果有一天没有人再对他尖叫了,也无所谓。

“我觉得男子汉大丈夫,什么状况你都要接受,好有好的过法,不好有不好的过法,我心里面都有一个底。”

不变的是他仍有他的坚持。

即便那些坚持在别人看来可能很老派,甚至有种不符合潮流的“怪异感”,他也要坚持到底。

反正完美人设,他从来都不想要。

-------------

封面设计|大吉

插图|配图来自网络,不做商业用途。

PS:更多新鲜好文好物可关注微信公众号:鲁豫有约(ID:lyyy_scndgs)每周三晚偶遇陈鲁豫,陪你走心地聊聊天,一切不止于《鲁豫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