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神往的拉萨,圆梦的旅行 林芝 日喀则 阿里

行程是: 林芝 —民俗村— 拉萨 —品尝 西藏 特色美食。

林芝 市居住的基本都是工布藏族,习惯上,藏区(不仅是 西藏 ,还包括 青海 、 四川 和 云南 的藏族自治区)按方言划分可以分成卫藏、康巴、 安多 三块。以 拉萨 为中心向西辐射的高原大部叫做“卫藏”。这一地区是藏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念青 唐古拉山 ——横断山以北的藏北、 青海、 甘南 、川 西北 大草原叫做“ 安多 ”。 安多 一带是万里无垠的广阔草原,所以 安多 藏区以出良马、崇尚马而闻名;“康巴”藏区位于横断山区的大山大河夹峙之中,具体说来,也就是 川西 的 甘孜 、 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 西藏 的 昌都 地区和 云南 的 迪庆 地区。康巴最有名的是康巴人——康定的汉子 丹巴 的女,康巴汉子恩怨分明,彪悍神勇,崇尚横刀立马,康巴女人热情豪爽,勤劳能干,更有难以言状的妩媚。藏区有典:法域“卫藏”,马域“ 安多 ”,人域“康巴”。 卫藏又分三块: 拉萨 、 山南 地区称为“前藏”, 日喀则 和 阿里 地区为“后藏”。

上午十一点多一点,我们到达了民俗村,进入了一个藏民家中,这家是藏医世家,是响应国家政策从大山里搬出来的,现在的房子很漂亮,院子很大,占地约2亩,两层的房子,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楼是客厅和卧室,还有一个阁楼,用于存放粮食。在院子一侧还建有经堂,用于供奉唐卡、家人礼佛。

她介绍她家一共有22口人,藏族人不分家,都是一大家聚集在一起住的。爷爷是寺庙里的藏医,二哥是佛学院博士,现也在寺庙工作,家里有四十几头牦牛,爸爸妈妈和哥哥他们都在山上放牦牛,经常几个月不回家,吃住都在山上。

她介绍了藏族人的家庭观和财富观、生死观。藏族人是特别注重孝敬老人的,小孩子到都是放养的,不像汗区全家围着孩子转,在藏族家庭中,老人是一个家族的中心,年纪大的人基本都不干活了,他们只是念佛,在藏人眼里行善和礼佛是一辈子的事,孝敬自己的父母和长辈就是礼佛,他们非常注重一家人在一起,陪伴老人、生前尽孝就可以了,老人去世后一般天葬,没有墓碑、也不祭祀。藏族人很少存钱,他们基本生活物资都可以自给自足,家家户户在意的是自家牲畜的数量,在满足自己家基本生活后,一般家庭会把一半的财富捐给寺庙,用于供奉佛祖和应急及周济其他困苦的族人,在他们眼里捐赠越多,自己的功德就越多,利他就是利己。藏人都笃信佛教,少部分人信仰原始苯教,他们不避讳谈生死,大家都修来世,都希望通过自己今生的修行为来世及下一个轮回积累功德,为天下苍生祈福。

她还介绍了目前藏族人的生活,这些年国家对 西藏 的扶持力度很大,把很多藏民从大山迁出,集中建房、居住,这些藏民基本都用上了水电、孩子也有学上。但国家政策虽好,因为 西藏 面积太大了,藏人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牲畜和牧场,所以目前还有很多藏人生活在大山里,过着游牧生活,虽然 西藏 是实行的十二年义务教育,但因为居住太分散,还有很多孩子读不上书,生活在原始世界里,与现代文明无缘。

她还讲述了全家人助其求学和学成毅然回藏的经历,讲述了爷爷奶奶花三年时间去 拉萨 朝圣的故事,听到感人之处,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藏地人普遍有信仰,所以他们精神上是喜乐和富有的,生活条件确实艰苦,但正是恶劣的生存条件,让藏人家族都很团结,这种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家族文化在其他地区已经渐渐远去了,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现在每个城市居民都像在单打独斗,内心非常孤独,也许藏地文化是医治这种城市病的良药。

最后他还介绍了一些藏医药知识,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分散居住的生活方式,培养了藏人超强的生存、自救能力,感觉可能是药材质量问题,藏药还是蛮神奇的,藏医学也博大精深,未来藏医学也许是拯救中医的一剂良药。

在参观完民俗村后,我们就一路返回 拉萨 了,车外不时闪过湍急清澈的河流和高耸入云的大山,拉林高速是今年通车的,是全国除 海南 之外的唯一一条不收费的高速公路。沿路服务区还没有完全建好,只有三个可以用,这已经大大缓解了大家上厕所的压力,预计明年再自驾游过来就不愁上厕所了。

大约下午七点我们到达了 拉萨 , 拉萨 城建于公元七世纪,是松赞干布所建。 拉萨 四面群山环绕,处在山坳之中,冬季不冷,夏季也不热,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拉萨 下辖7县( 当雄 县、 堆龙德庆 县、 曲水 县、 墨竹工卡 县、 达孜 县、 尼木 县和 林周县 )1区(城关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56万,其中市区人口近27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回到酒店已经八点半了,洗了一下这两天的衣服,出去买了一点水果,就准备休息了。明天早晨5:50去 纳木错 ,来回500公里,大约十几个小时, 纳木错 最高海拔近5200米,全程十几个小时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行驶,看来明天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8月17日早晨五点起床,五点五十上车出发去 纳木错 , 纳木错 位于 拉萨 的 西北 方向,在藏北草原上,据说念青 唐古拉山 和 纳木错 是一对情侣,今天是七夕节去看这对情侣倒也蛮应景的。

在服务区租了氧气瓶后,我们就出发了。车子奔驰在一望无际的羌塘大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处处可见牧民栖息之所——帐篷。牧民们在这儿创造了梦幻迷离,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不仅有远古岩画,也有许多古象雄国的遗址,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及故事遍布藏北,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可见……,为苍芒的大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著名的 唐蕃古道 贯穿南北。

大约十一点三刻我们到达 纳木错 ,今天天公不作美,天上云层很厚,湖水很清,湖边一排全是牵着牦牛让游客照相的藏民,这些年旅游开发,藏民的经商意识也越来越浓了。

晚上七点半我们回到 拉萨 吃完饭的地方,今晚是品尝 西藏 特色菜,有烤藏香猪、烤全羊、牦牛肉等。感觉藏香猪和牦牛肉味道不错,晚上十点到达酒店结束了今天的行程。明天是大昭寺和布达拉宫,晚上看 文成 公主大型表演,8:45出发,终于可以睡个懒觉了。

8月18日上午我们先参观了大昭寺和八角街。大昭寺供奉了释迦牟尼的12岁等身金像,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本来是供奉的 尼泊尔 公主带来的8岁等身佛像,后来八岁佛像被武则天毁坏,所以改为供奉12岁金身。目前大昭寺在藏族信众中有很高的位置,藏民不远几千里磕头朝拜的终点就是大昭寺。

在寺外看到很多磕头的藏人,每个藏族信众,一生至少需要磕十万个长头,看他们那虔诚的样子,心灵还是受到震撼,有信仰的人精神是富足的,也是幸福的。 西藏 目前200多万藏族人,有寺庙近2000座,足见佛教在此地已深入人心。

我们布达拉宫门票预约的是两点二十,现在布宫每天限制游客数量,需要提前预约。进布达拉宫需要严格的安检,而且要过三道门,12:40分我们进入了第一道门。

布达拉宫用色以红、黄、白、黑四色为主,藏传佛教教义特征为: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