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明明有十多個兒子,乾隆爲何要把皇位傳給嘉慶?

用戶58535274128


乾隆在位六十年,一共有十七個兒子,但從乾隆元年至乾隆三十八年,三十多年間一直在考慮皇儲問題,且先後屬意五位皇子為太子人選,實際冊立兩位太子,最終選擇一人繼承皇位。這些立儲的經歷在歷代帝王中不多見。故按照時間線來梳理乾隆立儲的過程。

乾隆曾經屬意的五位人選分別是皇次子永璉、皇三子永璋、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皇十五子永琰。


皇次子永璉,即嫡長子,冊立時間乾隆元年至乾隆三年。乾隆元年即正式立儲,按照雍正秘密立儲原則,確立時年僅七歲的永璉為皇太子,乾隆三年,永璉病逝,乾隆帝命以皇太子的身份下葬,也是清代唯一一位以皇太子身份下葬的皇子。


皇三子永璋,系純貴妃之子,其被選時間在乾隆三年至乾隆十一年之間。曾有“朕先以為尚有可望”之語,說明在永璉之後,乾隆曾考慮於庶子中選擇一人立儲。但在乾隆十一年嫡子皇七子永琮出生後,永璋立即被取代。乾隆十三年,因為在嫡母孝賢皇后去世時不能盡人子之道,明確表面不能繼承大統。


皇七子永琮,孝賢皇后次子,也即嫡次子,被選時間在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二年。十一年出生,一出生即被乾隆視為“可屬承祧”者,但皇七子僅二歲二殤。被選時間在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二年。


皇五子永琪(是的,是《還珠格格》中五阿哥永琪的原型),雖為庶子,在乾隆十二年至乾隆三十一年長達二十年時間,永琪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曾回憶立儲的過程,言及除兩位嫡子外,“若以次序論,則當及於皇長子,既弗克永年;若以才質論,則又當及於皇五子,亦旋因病早逝。”(《清高宗實錄》)但事實上乾隆並未真正屬意過皇長子永璜,乾隆十五年曾直接言明未曾屬意他,這裡所言只是因其長子的身份而論;乾隆四十八年,乾隆再一次提到永琪,“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覺貴重……頗屬意於彼而未明言”。均表明曾想立賢以五阿哥為皇太子,可惜永琪於乾隆三十一年去世。


最後一位是皇十五子永琰,第二位被冊立者,也是最後繼承皇位者。乾隆三十八年,乾隆最終確定立年僅十四歲的永琰為皇儲,按照秘密立儲制原則,書其姓名於正大光明匾之後。乾隆四十三年,臣民請求立儲,乾隆遂言明已於三十八年秘密立儲,同表明至乾隆六十年八十五歲時,將傳位於皇太子。也即乾隆三十一年至乾隆三十八年,第二次立皇儲。

從乾隆元年至乾隆三十八年,共有五位皇子列入考察,乾隆三十八年第二次建儲以後,皇儲再未變更。


楚邾


其實乾隆也不滿意嘉慶的!

眾所周知,乾隆曾經至少有4次秘密立儲過!第一次是嫡長子永璉,第二次是嫡次子永琮,第三次是著名的五阿哥永琪。可惜,前面三個都死了!所以乾隆也一直認為自己命硬,喜歡的女人,兒子,都活不久,都先於自己而去!比如以上的三個兒子,比如元后孝賢,皇貴妃慧賢,包括著名的令妃,年齡比乾隆小很多,也是40來歲就去世了。所以,乾隆認為自己註定是個孤家寡人!

所以,乾隆在後期也就不想著立儲這件事兒了!第一是因為立誰睡死,第二也是因為滿意的都死光了,剩下的都那麼回事兒,沒有特別滿意的!

根據朝鮮史料記載,當時乾隆在選擇繼承人上曾經有過思量,因為他實在太能活了!以致於生生熬死,熬老了前面幾個兒子!後面年輕力壯的兒子又沒有出彩的,所以也有人建議乾隆仿照前朝。在孫子裡面選一個出彩的繼承皇位!當時最受寵的皇孫是定恭親王綿恩。這個綿恩是皇長子永璜的次子,但是他的長子早逝,所以綿恩的地位和建文帝是一樣的,都是老皇帝的大孫子!但是乾隆皇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認為跨過兒子直接立所以會造成動亂,不利於皇朝的統治!所以孫子輩的所有人都被排除在外了!

前面說了,乾隆太能活了,前面的兒子死的死,養廢了了的養廢了!所以前面幾個兒子不予考慮!後面的兒子,除了廢后生的不予考慮,朝鮮妃子生的不予考慮,最大的就剩嘉慶了!剩下的都比嘉慶還小呢!最主要是乾隆最小的幾個兒子都被令妃包圓了,立誰都一樣……

然後乾隆就愁啊,嘉慶他也不滿意啊!於是,據說,他在祭天祭祖宗的時候就發下誓言,列祖列宗在上,今有皇十五子永琰,若不可立為儲君,就讓他隨了幾個哥哥去孝敬各位祖先。若是尚可立為太子,就讓他好好的活著。最後,永琰活的好好的,乾隆地也都80了,所以就立了永琰當太子了!永琰當時也35歲了。乾隆帝考察了永琰也考察了10來年……最後,沒招兒了,沒別人了,然後這孩子也命硬,沒被儲位剋死,所以他就當了皇帝了……當然,據說最後嘉慶是被雷劈死的,所以,看來這列祖列宗的也還是不滿意他啊,就是反射弧長了點兒……

當然,乾隆皇帝不止一次的說過,如果最小的最受寵的十公主(就是嫁給豐紳殷德的那個)是個男孩子,必立為儲君!這個孩子不止長相上,包括性格上,為人處世上都像極了乾隆!可惜她就是個女孩兒……這事兒就連嘉慶也是知道的!在繼位後也是對這個妹妹多有照顧……


趙佳巖律師瀋陽


 乾隆皇帝有十七個兒子,但是卻沒有出現康熙朝代時候“九龍奪嫡”兄弟相殘的局面,主要一方面是因為乾隆皇帝實在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皇帝,做這樣一個皇帝的兒子,長期在父親的光芒背後很難有什麼大的動靜。另一方面,乾隆皇帝的這些兒子們基本上沒有遺傳到乾隆皇帝的優點,基本上都資質平庸,沒有突出的人才。


乾隆歲朝像

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在選擇嘉慶皇帝為太子之前還立過兩位太子,說明嘉慶皇帝並不是乾隆皇帝最好的選擇。被乾隆選中的第一個人是二皇子永璉,永璉是乾隆的嫡皇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是乾隆最寵愛的皇后。因此乾隆對這個兒子寄予了厚望,認為他是皇后所生,身份貴重,天資聰穎,所以就立了永璉為皇太子。但是永璉長到九歲的時候就不幸去世了,之後乾隆皇帝又立了皇后所生的第二個兒子永琮,但是永琮兩歲的時候就因為痘症而死了。


博65773938


乾隆有17個兒子,但是有13個都沒活過他,在他前面死了,乾隆是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活了88歲。立過幾個太子都死了。乾隆死的時候就只有4個兒子還活著了。為什麼要傳位給嘉慶,因為他實在沒人可挑了啊。

剩下的4個兒子裡面還有三個都不成器,最小的兒子因為最受他寵愛,從小就被慣壞了,紈絝子弟的毛病一樣不少,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

其餘的三個裡,另外兩個也是不好好學習,行為不端,經常被乾隆訓斥。只有嘉慶是個規規矩矩愛好學習的好孩子,除了他壓根也沒有第二個人選了。

所以說,嘉慶的皇位得的毫無壓力。乾隆也很無奈,誰叫他兒子們都沒遺傳到他身體好這個優點。


漂浮菌


乾隆之所以選擇永琰(嘉慶)繼承皇位,有點排除法的意思。乾隆名義上有17個兒子,其中13個先他而離世。早逝的那些皇子中,也有他中意的,比如永璉、永琮、永琪等,但乾隆活得太長,這些皇子活得太短。

為數不多的幾位長大成人的皇子也不能令乾隆滿意。

皇八子永璇是諸皇子中最長壽的一位,死於道光十二年(1832)。但是永璇剛愎自用,向來不為乾隆所喜愛。上圖永瑆書法

皇十一子永瑆,詩文精潔,尤善書法,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乾隆也深愛其才,常巡幸永瑆府邸,並命令刊行其貼,行諸海內。可是,永瑆天性隱忮、好以權術馭人,又不講信用,惟知逢迎權要,持家也十分苛虐,他的護衛常因莫須有的罪名而遭到斥革。家中積銀80萬,然守財如命。一天其乘馬倒斃,竟令全府吃馬肉,整日不再舉炊。其妃奩資甚厚,永瑆將奩資索入庫中,逼得王妃食稀粥度命。永瑆這些行為不為乾隆所喜,不選擇他也正常。上圖永瑆書法

上圖永璘墓

皇十七子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兒子,是一個好遊嬉,不喜讀書,不務正業的皇子。年輕時,屢犯宮禁,微服出遊。乾隆對他深惡痛絕,將其降為貝勒。永璘深知自己在老爸心中的地位,也無非分之想。當乾隆晚年,皇位繼承仍未成定局時,有人詢問於他,他曾笑對人言:“即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頂上。惟求諸兄見憐,將和珅第賜居,則吾願足矣。”

乾隆在建儲之事上,並沒有多少選擇餘地。

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才手書嗣皇帝之名藏於鐍匣,儲於正大光明匾後。這次選中的是永琰,但乾隆也不十分滿意和放心。《清高宗實錄》記載,在當年冬至南郊大祀時,曾以永琰之名默禱於上帝:如若永琰賢且能,願上帝護佑他治國有成;如若永琰不賢,願上帝促其早亡,毋使它日貽誤社稷,再給他一個重擇元良的機會。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永琰的身份才曝光。這一天,乾隆於勤政殿召集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入見,將乾隆三十八年(1773)所定密緘嗣位皇子之名,公同閱看,宣佈立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建元嘉慶。同時宣佈自己將禪位於嗣皇,以明年為嘉慶元年。


鄧海春


這個問題算是歷史研究的“顯學”之一。之所以成為“顯學”,有很多人討論,主要是嘉慶能夠當皇帝,怎麼看都是一個“奇蹟”。

簡而言之,皇位傳給嘉慶,既是不得不為的結果,也是可選擇範圍內最好的結果。

乾隆長壽,多妻多子,前前後後總共有十七個兒子,嘉慶排行十五。排行靠後,且不是嫡子,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皇位落到他頭上的或然率低的可憐。

雖然清代沒有嚴格依循“立嫡立長”的繼承原則。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到嘉慶自己,沒有一個皇帝是靠“立嫡立長”而登上大寶的。

But!“立嫡立長”依然是皇位繼承的重要考量因素,而且乾隆對“立嫡”的執念,比起他爺爺康熙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道是“子憑母貴”,排行和出身不佔優,靠母親的孃家牛逼而逆襲成功,這種例子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可惜嘉慶的生母魏佳氏的孃家也不牛逼。

魏佳氏的父親名叫魏清泰(漢人),本是正黃旗包衣,屬於正黃旗漢軍,無權無勢的一介小吏。先是沾了女兒的光,被抬旗入鑲黃旗滿洲。之後又沾了外孫的光,被追封一等承恩公。

有一點,嘉慶跟他母親很像,都是起手一把爛牌,最後愣是打成了清一色。魏佳氏進宮時只是個“貴人”,別看title帶個“貴”字,其實等級很低。這個等級連固定編制都沒有,只要皇帝身體扛得住,弄多少個“貴人”都不違反禮法。魏佳氏靠著自己精明能幹,加上兒子給力,一路混到了皇貴妃,死後還被追封為皇后。

按照封建迷信的說法,能當皇帝的主,都是八字死硬死硬,剋死一大票兄弟那是基本操作。乾隆有十七個兒子,十個成人。成人的十個裡面,過繼了兩個,早死了四個,最後實際有可能競爭皇位的也就四個人。

乾隆帝即位初年,立過一次太子。當時密立正妻元配富察氏的兒子永璉為皇太子。可惜永璉立為太子兩年後偶感風寒,於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巳刻夭亡,年僅9歲。感冒都能弄死個皇太子,這也只能說是這孩子福薄壓不住。

這事對乾隆的打擊還是挺大的,他連續五天沒有臨朝,並把密定諭旨公佈於眾,

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

死了嫡長子,還有嫡次子。可惜嫡次子永琮不到兩歲就歸西了。乾隆十三年,孝賢純皇后,也就是元配富察氏也去世了。這下徹底斷了“立嫡”的可能性,儲君只能是在庶出皇子裡選擇了。

要不怎麼說“天子自有神明護佑”呢。嘉慶生於乾隆二十五年,出生前十幾年,老天爺就出手把“立嫡”的可能性徹底抹殺了。

既然不“立嫡”,那就“立長”唄。結果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立刻莫名其妙掉坑,就因為對孝賢純皇后之死顯得不夠悲痛,倆人被乾隆申飭,已經基本被排除在儲君候選人之外了。其中永璜還因此鬱鬱而終。

乾隆的兒子“死走逃亡”的,最後剩下有希望當儲君的只剩下“仨兒子+一個孫子”。仨兒子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一個孫子則是皇長子永璜的第二個兒子綿恩。

從《清史稿》看,永璇似乎沒有什麼過錯,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陷。但朝鮮人的史料中,但是記了永璇不少黑材料。

據《李朝正宗實錄》記載,乾隆五十六年,朝鮮使臣金履素回國覆命,讓書狀官沈能翼整理了一份別單,別單稱“第八子永璇,為人輕躁,做事顛倒,故皇帝不以子待之”。《李朝正宗實錄》還記載“第八王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


綜合來看,永璇應該是生來腿有殘疾,不受乾隆待見(一直到嘉慶四年才混到親王),也無望儲君之位。所以沉湎酒色,算是破罐子破摔了。但就是這麼個沉湎酒色的主,居然是乾隆兒子裡面活的最久的,一直熬到了道光年間。

永瑆寫的一筆好字,據《清史稿》記載,“永瑆幼工書,高宗愛之”,而永瑆的族侄昭槤在《嘯亭雜錄》裡也稱讚永瑆的書法“書法遒勁,為海內所共推。”

但這位皇子據說人品差點意思。按照昭槤在《嘯亭雜錄》中的說法,永瑆是“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駇人。持家苛虐,護衛多以非罪斥革……逢迎權要,其上眷稍有衰者,即罵詈之”。

而且這位皇子據說還摳門至極,搞出了不少奇葩事。身為盛世皇子,秘了媳婦的嫁妝,還摳的媳婦吃不飽穿不暖。自己的馬死了,煮了給全家當口糧,一點不浪費,“是日即不舉食,其吝嗇也若是”,也算是難得一見。永瑆這種性格跟他爹肯定是談不到一塊去的,也基本被排除在儲君候選之外了。

綿恩雖然是孫子輩,但年齡比嘉慶還要大。綿恩生於乾隆十一年,比嘉慶大了整整十四歲。雖然是“長房長子次孫”,但乾隆實際上是把他當長孫來培養的。綿恩長期擔任京師禁衛軍的領導,負責拱衛京畿。朝鮮國使臣曾認為,未來的皇帝將在十五子永琰和皇次孫綿恩之間產生,綿恩的可能性會更大。喜歡歸喜歡,但畢竟差著輩分,而且有建文帝的前車之鑑,乾隆最終還是沒有選擇隔代傳位。


月下沒有花


乾隆一生共十七子,在各朝皇帝裡面算是比較多的。

但是,乾隆這個人氣場太強,堪稱克妻克子,因而多數妻、子都走在了他的前頭。

以兒子為例。其中,十歲前夭折的有七人,分別為皇二子、皇七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

長到二十而未滿三十去世的有五人,分別為皇長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十二子。

而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年紀稍長的皇六子去世。

換言之,乾隆總共十七個兒子中,只有四個活到其身後,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顒琰、皇十七子永璘。

當然,一方面是乾隆自己太長壽了,兒子再多,也經不住他活那麼久。

而在另一方面,乾隆最開始是刻意打算立嫡的。

但不幸的是,孝賢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璉與皇七子永琮相繼夭亡,而緊隨其後是孝賢皇后本人。立嫡之願,遂化為泡影。

此後二十餘年,乾隆再未認真考慮過立儲之事。

當然,如果乾隆還迷戀立嫡的話,也不是沒有機會,畢竟他當時只有四十歲左右,還屬青壯力強之年。

乾隆十五年(1750年)後,原嫻貴妃烏喇那拉氏被立為新後,其先後生下二男一女,即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與皇十三子永璟。

儘管後兩個很快夭折,但皇十二子永璂畢竟順利地長至成年。如果要立嫡的話,永璂還是完全符合要求的。

但不幸的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度南巡時,繼皇后烏喇那拉氏與乾隆發生嚴重衝突而被打入冷宮。次年,烏喇那拉氏在淒涼無助中死去。

由此,永璂的命運被迅速扭轉,當其以二十五歲之齡去世時,他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皇子身份。

如此一來,可供選擇的皇子有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七人。

最後,也實在是沒什麼好人選,只好從矮子裡面拔將軍,選中了皇十五子永琰為皇位繼承人了!


坑爹史冊


因為截止到秘密立儲的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的17個兒子,已經死了10個,只剩下7個,其中還有三個是沒有繼承資格的。

所以乾隆的繼承人只能在八阿哥、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十七阿哥四個人中選。

至於為何最後選中了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延禧攻略》中魏瓔珞之子),且聽咱慢慢分析~

乾隆一生有27個子女,17個兒子,10個女兒。

乾隆認為,大清立朝後沒有一個皇帝是以嫡長的身份繼位的,這是一大遺憾。

所以事事要做歷史第一的乾隆就發誓在任內一定要以嫡長繼位,來彌補這個缺陷。

但是,孝賢皇后富察氏生下的兩個嫡子永璉和永琮都不幸夭折,皇后悲痛過度,很快也去世了。

在《百家講壇之成敗論乾隆》中提到,乾隆曾發了一道諭旨說這個事,他反思為什麼嫡子會一再夭折,認為可能是“不能以嫡子承統”,是上天給他定下的規矩,他挑戰這個規矩,所以遭到報應。

從此之後,乾隆再也不考慮立嫡子。

十五阿哥永琰出生於乾隆二十五年——乾隆五十歲時生的他,他的生母魏佳氏,是漢軍旗人,地位不是很高(《延禧攻略》中的“令妃”魏瓔珞)。

但永琰學習非常用功刻苦,為人寬厚質樸,名聲也很好。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秘密立儲,立了13歲的永琰。

為什麼當時乾隆不考慮其他阿哥們呢?

因為截止到秘密立儲的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的17個兒子,已經死了10個,只剩下7個,其中還有三個是沒有繼承資格的:十二阿哥的生母是廢后,四阿哥和六阿哥很早就被乾隆過繼給其他親王。

所以乾隆的繼承人只能在八阿哥、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十七阿哥四個人中選。

八阿哥永璇的問題是,做事兒有點不靠譜,乾隆派他去黑龍潭祈雨,他卻跑去逛市場,乾隆對他的為人處事非常反感;

十一阿哥永瑆,是清代書法四大家,但他武功騎射不行,被乾隆認為是一個嚴重的不足。

十七阿哥永璘,從小就不愛讀書,經常換便服跑出去尋花問柳。他曾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將來哪個哥哥當了皇帝,把和珅的府邸賜給他,所以後來嘉慶當了皇帝,果然把和珅府邸的一半,賜給了他。

所以,這四位阿哥里,希望最大的只有十五阿哥永琰。

在秘密立儲十幾年後,乾隆通過觀察,認為永琰身上有四個優點讓他特別滿意。

一,永琰少年老成,自制力強。每天生活非常有規律,辦事認真負責。

二,人品端淳,富於同情心。

三,學習成績很好,武功騎射也不錯。

四,長得不錯,五官端正。

於是,乾隆明發諭旨禪讓皇位。

傳位大典後,乾隆仍然把重要的權力牢牢地抓在自己手裡,而35歲繼位的嘉慶皇帝,每天都過得規規矩矩的,早睡早起認真地批閱每一道奏章,出席每一個重要典禮,但是不做任何決定,不發佈任何命令——都聽乾隆的處分。

所以說,乾隆這個繼任者對他自己來說,他覺得選得還是相當成功的,至少嘉慶沒有像歷史上的其他皇帝一樣,將禪位的父皇軟禁或者送他老人家一程!而是任由乾隆在太上皇的任上繼續大權在握。


藝能八卦局


乾隆皇帝是在85歲時將皇位傳給嘉慶,因為當時他已經當政60年,他也早就說過,當政不會超過爺爺的61年,所以他選擇了在這一年退位。乾隆皇帝一輩子生了很多的子女,但為什麼他會選中後來的嘉慶皇帝呢?其實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傳位是採取的秘密建儲的辦法,這個辦法確實很保密,以確保皇子之間不會爭位。連乾隆皇帝最寵信的大臣和珅也是臨時知道新的繼承人的,所以給嘉慶帝送了一個玉如意,結果後來還被算到自己犯死罪的原因之一。

乾隆皇帝曾兩次進行秘密建儲的活動。他曾將孝賢皇后所生的二皇子永璉立為皇太子,秘密建儲,當時永璉才6歲,不料三年之後,也就是永璉9歲就夭折了。此後,乾隆皇帝又立孝賢皇后所生之第七子永琮為太子,不料永琮又因為出痘而夭折死。對於兩立兩死的局面,乾隆皇帝非常傷心,曾說:“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者,朕乃欲行先人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之過耶!”

乾隆皇帝一生共生過17個兒子。大約在乾隆三十多年的時候,乾隆皇帝才又立儲君。

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除夭折外的外,當時共有七個兒子。其中十二子永基為廢后烏喇那拉抵所生,絕對不可能繼承皇位,因為一旦繼承,廢后就會被尊為皇太后,這與禮制不全。

四皇子永成、六子永容已經過繼給別人,不能立為儲君。當時身邊只有4個兒子,其中八子永璇,有足疾,殘疾人,又好酒色,不可能立。十一子永星是書法天才,文氣太重。十七子永遴,年僅8歲,不可能立得太早。故只能立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

乾隆皇帝對這個兒子並不是很滿意,所以在立儲之後說,說果此人如無福享受,希望老天立立即懲罰,將他收走,以便再立新君。


倪說歷史


乾隆帝對於自己立儲的問題上,遇到的煩惱不比祖父康熙皇帝小。立嫡長子為儲君是自古以來的立法,但是乾隆的嫡長子永璉(諸子排行第二)剛被立為太子沒多久就不幸夭折,死的時候還不到十歲。乾隆為此痛哭一場,為這位太子舉行了隆重葬禮。

太子夭折,接下來仍舊是嫡子繼位。永琮是皇后生的第二個兒子,哥哥死了他就是嫡長子了。然而不到兩歲的時候,這位小太子也死了。皇后僅有的兩個兒子先後死去,自此痛心疾首撒手人寰。乾隆傷痛不已,面對前來接皇后靈柩的庶出兒子們張口叱罵,第一個遭迎頭痛擊的就是庶出的皇長子。因為嫡子據死,按常理來說下一個就是皇長子封為太子了。因此乾隆看到皇長子就來氣,想當然的認為他覬覦太子之位。皇長子身邊的皇三子也被無辜波及,乾隆皇帝一時想不開竟要拔劍殺人,眾人趕緊阻攔。皇長子受了驚嚇很快病倒,沒多久也死了。乾隆皇帝這才緩過神來,又為皇長子痛哭一場,封他為定親王。

嫡子俱死,後來乾隆皇帝也不再另立皇后。太子只能從其他庶子中選擇。乾隆兒子雖多,但夭折了不少。成活的皇子成器者也少。直到乾隆晚年,立儲的問題實在不能再拖。而此時乾隆活著的兒子只剩下六個,其中兩個過繼給兄弟。剩下的四個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然而這四個候選人,乾隆一個也不喜歡。他常常苦惱自己英明一世,怎麼會有這麼一幫犬子。太祖時代諸王都沒受過系統的教育,但個個都有入承大統的能力。自己的兒子自幼飽讀詩書,結果都教育成這般模樣。

1.永璇是個瘸子,這般儀表難繼大業。再加上他比較散漫,做事缺乏耐心。儘管永璇年齡居長,詩詞書畫樣樣精通,乾隆還是不喜歡他。

2.皇十一子永瑆書法造詣極高,風雅多才。但乾隆覺得他附庸風雅、忘記滿洲尚武之風。但乾隆若是從沒考慮過他,也不是實情。但時間久了,大家對永瑆越來越沒信心。永瑆本來是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吝嗇地出了名。他府中攢著幾十萬兩白銀,卻天天領著大家喝粥。王府裡死了一匹馬,他也要求把死馬吃了省飯。時間久了,連王公大臣都拿他取笑。再加上他一身怪癖,乾隆就把他毫不猶豫地排除了。

3.皇十七子永璘年紀很小,後來也證明他確實不成器。他整日出宮閒逛,和販夫走卒侃大山。從小不愛學習,乾隆又覺得這孩子太輕佻。永璘倒頗有自知之明,對皇太子的位置沒有半點渴望的意思。所有的皇子都暗暗為當上太子努過力,偏偏他不屑一顧,當他的遊俠。

4.最後就剩下十五子永琰了。然而對於他,乾隆也不喜歡。永琰雖然學習刻苦認真,成績也不錯,舉止也算得上端莊大氣。不過乾隆認為這不過是普通皇子分內的事。乾隆渴望有一個才能出眾的兒子承繼大統,偏偏永琰既沒什麼突出的優點也沒什麼突出的缺點。乾隆十分寵愛和孝公主,曾說你若是男可立為太子。這側面反映了他對皇子們普遍不滿。乾隆曾想過直接從孫子中挑選繼承人,但礙於森嚴的禮法作罷。最終在萬般無奈之下,他終於決定讓相對不那麼糟糕,各方面平平的永琰做太子。

永琰後來登基,乾隆做了太上皇。過了三年提心吊膽的日子後,乾隆駕崩。嘉慶皇帝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國之君。

參考書目:《嘉慶皇帝》喻大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