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影片《路过未来》摄影指导王维华揭秘幕后

《路过未来》是一部由李睿珺自编自导、杨子姗、尹昉等演员主演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生活在底层的一些年轻人为各自的人生目标奋斗,却因为种种原因换来不同结果的故事。

“我喜欢ALEXA系列摄影机影像的质感,包括它对明暗细节有丰富的呈现、层次过渡的润泽以及其色彩表现的真实感。”

—— 摄影指导 王维华

该片曾入围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并于上个月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近日,该片摄影指导王维华为我们分享了他使用ALEXA系列摄影机拍摄《路过未来》的一些幕后故事。

ARRI:请为我们介绍下你担任《路过未来》的摄影指导的一些故事,对于题材的选择,你是否会有一些偏爱?

王维华(以下简称为“王”):当时拍完《清水里的刀子》,影片的后制阶段基本完成后,王学博导演跟我说李睿珺导演有个新片想找我聊聊,几天后我就跟李睿珺导演见了面,他非常详细地阐述了他要讲的故事的事情脉络。之前我对他以往的作品也有一些了解,不过这次不同的是他把故事发生的空间主要部分放在了城市,并且涉及到一个更大的社会议题。从和李睿珺导演聊天的过程中,我初步产生了想要和他合作《路过未来》这个片子的创作冲动。之后,我们经常去一家咖啡馆,根据剧本开始讨论影像的表达和呈现方式。整个沟通过程非常顺畅,在创作想法上非常契合,我们都比较喜欢长镜头调度的那种气韵,也比较倾向于那种写实而不失风格化的影像方式,所以后来也就有了《路过未来》这部片子。

对于题材的选择方面,我作为摄影师来说没有太特殊的偏爱,除了不太喜欢一些浮于表面的爱恨情仇题材。大体上,我更愿意去拍一些在我个人认知的基础上,对社会或者个人情感有更深入观察挖掘的剧作,或者是和更有趣味性以及独特见解的一些导演合作。

ARRI:在《路过未来》里你选择了ALEXA XT以及ALEXA Mini作为主要摄影机,这背后有什么技术考量?你是在什么时候决定要使用ALEXA的?

王:自从我拍摄广告和电影以来,只要预算允许我基本都会使用ARRI的摄影机。《路过未来》使用了ALEXA XT和ALEXA Mini 两台摄影机,但影片大部分镜头都是用ALEXA XT来完成的。我习惯使用单机拍摄,因为我觉得这种方式可以促使我对镜头语言做更深入地思考和设计。《清水里的刀子》也是用的ALEXA XT,《马赛克少女》用的是ALEXA SXT。我喜欢ALEXA系列摄影机影像的质感,包括它对明暗细节有丰富的呈现、层次过渡的润泽以及其色彩表现的真实感。

ALEXA Mini是我用作备机以及特殊角度和移动摄影的最佳选择,它体积小巧、重量轻,方便安装在一些手持稳定的移动装置,并且它也可以拍ARRIRAW格式,和ALEXA SXT这些摄影机有很好的对接。

ARRI:你对ARRI摄影机的了解始于何时?《路过未来》开拍前做了哪些技术测试?你和导演为这部影片设定了什么样的画面风格?

王: 当时在ALEXA摄影机刚发布的时候,我在电影学院参加了一场活动,体验到了这款摄影机,当时给我的感受是它的画面润泽,宽容度很大,低照度噪点的控制也非常优秀,所以后面的很多项目都在使用ALEXA系列的摄影机。

《路过未来》的剧作给我的感觉更侧重于呈现和观察,强烈戏剧冲突的点是隐藏起来的,更多的是人物处于环境中的真实状态。我和李睿珺导演都比较倾向于写实风格的呈现以及长镜头拍摄,让镜头有一种流淌起来的感觉,我们觉得这样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观察感,会弱化以人为引导的主观意图,也暗合了《路过未来》中“路过”这一层面的表达,然后在写实的基础上去寻找不经意之间的气氛渲染。

ARRI:《路过未来》里有大量自然主义的场景与光效设计,在这些场景下你是基于什么样的标准来控制曝光的?你对ALEXA摄影机画面的宽容度有何感受?它对这种自然光效的场景有什么帮助?

王:这部电影分为甘肃和深圳两个大的空间,甘肃部分的光线设定更直接、更硬一些;深圳部分的光线设定就更温吞、更阴沉一些,尽力维持在一种阴天或者薄云天气的观感,所以天光对室内影响也是漫散射的效果,对情绪有很好的发酵作用。我在整体光感的控制上基本都在尽力去还原每一个空间结构本来应有的面目,尽量减弱人为痕迹,对叙事和情绪的辅助做到不易觉察。

在曝光的控制上,外景主要以人脸综合环境为依据,室内基本以外景的层次呈现为依据,最大限度让光线自然过渡、自然衰减,室内部分会适当地用灯加以修补。如果我认为光线从室外到室内的过渡本身就呈现出了特别真实、自然流畅的明暗层次和衰减,那我就会尽量少地在室内使用灯具,甚至不用,这样意味着对摄影机本身的宽容度有很高的要求。

窗外为绿幕抠像拍摄

有的时候照度实在不够就在窗外使用较大的镝灯,但整体光效依然会控制成不使用灯具的观感。ALEXA系列的摄影机从高亮到暗部有非常优秀的纳光能力,对我所想要的光线自然衰减和过渡有很大的帮助。

ARRI:你在低照度场景画面的噪点控制是如何选择的?经常会用到多少的感光度?你觉得什么样的画面质感是《路过未来》所需要的?

王:从噪点控制上我习惯于越是低照的场景就越尽量采用低感光度的方式,然后在低照的环境中有选择地去做局域光区来均衡一下,让画面在技术层面和气氛上成立。

在《路过未来》里有两三场夜戏不太可能实现大面积布置环境光,同时也为了处于保护精心选择的原有的自然状态和光线分布,就提高了一些感光来满足自然环境光呈现的需求,我记得最高的时候用到了ISO1280,从直观上看噪点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路过未来》从建构画面的初衷上,就想呈现一种自然不雕琢的状态,让这种自然真实建立在优良的工业标准基础之上。

ARRI:这一次使用了哪些灯光产品?在一些要突出气氛的室内夜景戏中你是如何布光的?介绍几场让你比较难忘的布光场景?

王:这次使用的主要灯具包括ARRI的M系列M90、M40、M18镝灯和ARRI SkyPanel S60和S30 LED平板柔光灯等。M系列镝灯有很好的穿透力,并且体积相对轻便,像M18可以直接使用墙插供电是特别方便的,亮度输出还可以达到传统2500W日光灯的亮度。而SkyPanel的柔光质感非常舒服,并且控制色彩也非常方便。

当时有一场KTV的戏,也是整部电影里难得的一个具有欢快气氛的场景,我直接把SkyPanel S60-C放在移动车上,从正向模拟色光的交替变化。SkyPanel将柔和的色光直接打在人脸上,再通过变换色彩帮助体现当时的场景气氛和人物性格,同时也不会显得夸张和躁动。

ARRI:在色彩还原与肤色表现上,ALEXA给你的感觉如何?这次拍摄录制的是什么格式的素材?

王:ALEXA摄影机对色彩的还原以及肤色自然、真实地呈现是我特别需要的品质。这次录制的是ARRIRAW格式,因为ARRIRAW在后期调光可以保留更多的层次,并且给后期特效的空间也会比较大。

窗外为绿幕抠像拍摄

ARRI:《路过未来》片中大量的运动镜头是如何实现的?摄影组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王:由于这次我和导演都比较倾向于长镜头方式,深圳部分的场景设计了大量的移动镜头。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轨道铺设的位置就要很准确,从起点到落点整个移动会保持一个速率,演员的一场戏可以从头演到尾也不会被打断,变化自然形成,摄影机始终保持冷静的观察感。有时候由于轨道移动极慢,一点点小小的波动都会被放大,这对轨道的铺设和轨道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偶尔还是会因为移动不匀和抖动不得不再多拍几次。

ARRI:在《路过未来》中,ARRI的产品给你什么样的综合印象?除了这次拍摄所使用到的ARRI系列产品,你最近还关注了哪些技术发展?如果有机会使用,你想在下一部戏中尝试什么样的创作方法?

王:ARRI的设备让我非常有安全感、很稳定,摄影机拥有宽广的动态范围以及能真实地色彩还原。ARRI从胶片时代传承下来深厚的工业基础在数字化之后依然保持着非常卓越的开拓精神,值得让人信赖。最近看到了ARRI最新发布的大画幅ALEXA LF摄影机,它有更大的感光元件、更高的分辨率;以及最近还推出了Signature Prime大画幅电影镜头,遇到合适的项目我愿意去尝试一下。在创作方法上也并没有某种固定的形式,还是看影片的题材,根据题材多做一些尝试,风格自然就出来了。

ARRI:《路过未来》入围了戛纳“一种关注”单元,作为摄影师来说,这方面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

王:《路过未来》入选戛纳电影节是对导演和整个创作团队工作极大的认可。作为摄影师我觉得对导演想要传达的概念一定要有深入的了解,吃透剧本的核心表述,这样在制定具体的影像方式上才能准确呈现出恰当的情绪和气氛,也会让你在影片中保持一种风格化的特质。摄影创作要找到与导演思路的平衡点,既要完整地统一保持从影像创作上对一部电影的理解,也要尊重和保护好导演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