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界|挺起昆山科创的脊梁

站在交汇点上回眸过去、眺望未来,科创始终是昆山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从关山难越,到切口突围,昆山练内功,动真格,主攻高新特的科创硬核才是融入城市竞合新时代大局的依靠,为之付出的不止于个体经验层面沉淀下的信心、勇气、担当,更有在系统实践层面淬炼出的视野、眼光、格局。沿着创新道路向前,一切分野伏在眼前。

引得源头活水来,创新格局清如许。

创新不是无土之木。当前,创新更加依赖于“橘生淮南则为橘”背后系统的洪荒之力,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昆山用好长三角“系统红利”,实现城市逆袭的奋力一跃。

借力长三角创新城市群,主动融入“上海2035”规划,参与“嘉昆太”协同创新圈建设,加强“青昆吴”深度联动合作,发挥花桥经济开发区、淀山湖沿沪区位优势,链入长三角紧密互动的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协同创新高地。

发挥国家深化海峡两岸合作试验区的昆台合作优势,支持昆山专业技术转移机构与台湾知名研发机构建立深度合作交流渠道,为经济赋能、为创新添彩,更好地推动科创为昆山发展插上创新的翅膀。

通过昆山创业周、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昆山融入上海合作发展推介会、两岸产业合作论坛等媒介,对接国际创新动态、创新趋势及创新成果,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科创喜雨涨秋池,春色满园亦可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喻指无穷,是开天地、创万物的质变起点。在昆山,科创就是“创万物”的起点。全力打造智创高地,培育“一廊(夏驾河科创走廊)一园(阳澄湖科技园)一港(花桥国际创新港)”一环创新圈,创新“政能量”不断叠加和传递,续写昆山之路“激情燃烧的岁月”。

坚持产业是昆山的“立市之本”,既脚踏实地密植人才科创“茂密森林”,又优中选优培育顶尖创新“参天大树”。用好“政产学研金介贸媒”八要素深度融合,营造科创孵化成长的创新生态。聚焦产业区镇联动创新,促进跨空间联合开发、研发孵化、招才引智、要素协作。支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小核酸技术公共服务中心、柔性显示技术研究院、模具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开放式专业平台,提质增效,建成创新发展基础支撑。

雄关漫道真如铁,实干奋斗从头越。

奔流不息的娄江孕育着山灵水秀的昆山智慧,创新不止的企业织筑了特质鲜明的昆山产业。昆山的现在源于创新,未来依靠创新,创新主体在企业,动力更要靠企业。

聚焦昆山战略,推动国资国企与国际知名企业等开展交流合作,统筹部署市属国企资源,推动国企释放创新需求,加速技术创新,联动开发,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外资研发机构深度参与昆山国家级科创中心建设,促进产业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支持好孩子等龙头企业设立创业企业发展基金,延伸产业链条,增添创新动力。

聚焦企业高端创新资源持续发力,华恒焊接自动化装备重点实验室、龙腾平板显示技术研究院、中德宏泰人工智能实验室、捷安特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新企业原始和应用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开花结果、种树成林。汇聚风投机构发起创投联盟,围绕创投行业“募、投、管、退”的业务链条,深化对接合作,提高科创项目支持能力和服务水平。

▎文:朴仲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