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洋股份程晓苏:骨子里8分男性,2分女性|接力人物

接力人物

在固有印象里商界似乎是男性驰骋的沙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在商界崭露头角。作为光洋股份副董事长的程晓苏就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果敢打拼出一方天地,打造出了自己的管理之道和坚守精神。

程晓苏

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

光洋(上海)投资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撰文 |顾雯

摄影 | 肖石明

跟程晓苏的采访约在了乌鲁木齐路的老洋房里,刚刚结束上一场会议的她,身着一袭黑色长裙,身段婷婷,笑脸盈盈,颇有一番江南女子的雅致、温婉。看似柔弱的她,管理起家族企业来,又成了不让须眉的女强人,让企业持续盈利、全力推动公司上市、拓展资本市场助力产业发展,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证明了她的果敢和睿智。正如她在集团30周年庆典所言,未来将担负起承前启后的重任,带领年轻的团队,把公司做得更好,再创下一个辉煌三十年!

以厂为家

1987年中国的轴承行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在常州的一间旧厂房里,主修工程学的程上楠凭借对轴承行业的感情和钻研精神,带领十几名员工,用即将被淘汰的旧机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创办了常州滚针轴承厂。在程晓苏儿时的记忆里,创业中的父亲每日早出晚归,爱厂如家,哪怕那时候的工资仅仅只够糊口。如今回看老一辈创业家吃苦耐劳的精神,依然让她印象深刻,“只要公司出了一点问题,哪怕是半夜11、12点,父亲和工程师们都会奋斗在一线,把公司当成家,把产品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情况在今天是很少能遇到了”。

今年2月,光洋集团迎来三十周年庆典,全体员工给这位两鬓花白仍意气风发的董事长的评语就是四个字——以厂为家。程晓苏笑称:“公司就像是我爸的儿子,他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办厂上,家事很少过问,基本全由母亲打理。放学回家想跟他分享一些学习、生活中的趣事,常常是没说几句就因为公司有事拎包走人了。”

忙于开疆辟土的创一代们常常无暇陪伴家人,在这一点上,程晓苏早早就学会了理解和包容。

我们家族不仅是父亲,甚至包括爷爷奶奶外婆一直都是这种性格,为了家庭,为了家族,一直在外面奋斗,所以我并不会因为缺少父亲的陪伴而抱怨。

相反,从小跟着父亲参加一些会议,创业的不易她也看在眼里,传统制造业的一大特色就是劳动密集型,领导者需要面对员工管理和沟通问题,遇到员工罢工闹事,父亲都会亲自出面安抚、调解,让员工从不满情绪中走出来,甚至最后都会变成对父亲的崇敬。这些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久以来的积累和在企业中树立起的威信。

让企业扭亏为盈

1994年常州光洋轴承有限公司成立,也就是光洋控股集团核心子公司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洋股份)的前身。那一年,初三毕业的程晓苏独自前往新加坡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随后到澳大利亚继续深造,主修金融。毕业后的她没有马上回到家族企业,而是选择留在澳大利亚的银行工作了两年,“那时候在澳洲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朋友都在那里,所以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要回来,父母也尊重我的想法”。老一辈创业家都喜欢凡事亲力亲为,操劳程度可想而知,某次回国探亲,父亲满头的白发深深触动了程晓苏,“父母年纪也大了,我也想着能回到家族企业帮父亲分担一点。”于是刚刚20出头的程晓苏选择回到集团工作。

一回来程晓苏就在董事会上提了好多建议,由于成长和教育环境的不同,很多理念得不到父亲的认可,当年稍显稚嫩的她就用“硬碰硬”的方式解决问题。

我记得很清楚,因为住得很近,当时为了向父亲证明我的见解是有依据的,就会专门买一块白板,吃完晚饭就不让他休息,把白板挂在电视机前,逼着父亲看完我的演算和解说,直到他忍无可忍向我妥协,我才把白板撤走。

回国的第一年,父女俩在公司的关系可以用“火星撞地球”形容。一年不到,年轻气盛的程晓苏就选择到另外一家不盈利的小公司,佳卓机械,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接手这家企业,就是为了向父亲、向其他董事们证明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

与其说是管理,其实更像是从0到1的创业过程,刚接手时,这家企业只有几十个员工,要强的程晓苏甚至一口回绝了父亲在技术和市场上给予的支持,凭借着一腔干劲和热情,她发挥了自己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重新调整公司架构,一手搭建了自己的团队,十多年前就大胆启用有热情、有主见、高学历的80后作为管理层,带领大家一起奋斗一起进步,员工也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短短五年,企业开始盈利,销售额达到了一个亿。程晓苏的管理能力和干劲也得到了董事会,尤其是父亲的初步认可。

有惊无险的上市之路

随着企业的发展,光洋逐渐成长为一家集精密轴承、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民营集团,公司业务网络遍及德国、美国、日本、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更好地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把公司做大做强,上市成了必然要走的一步。出于这样的考量,佳卓机械跟光洋股份合并了,程晓苏再次回到了家族企业,并开始全力推动公司上市。

其实早在学生时代,程晓苏就开始接触国际金融市场,主修金融的她身边的导师、朋友等很多人有着美国华尔街工作经验,因此常常能了解到最新的行业讯息。那时候她的心里就已经有了一张蓝图,“如果将来有这个机会,也许我们的公司也可以走上市这条路”。2003年,刚回到家族企业的程晓苏就提出过上市的议案,她清楚地知道上市是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甚至是一个转型的开始。虽然提案很早就提出,但是公司董事会内部的沟通就花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2010年,这个提案才得到一致通过。

光洋的上市之路可谓有惊无险,2010年决定上市后,2011年公司忙于股改,2011年6月开始申报材料,但在2012年底、2013年初的时候恰恰遇到了IPO暂停一年,光洋成了排队等待的其中一员。“前期做了这么多的上市准备,IPO的暂停让上市变得遥遥无期,大家都处在一个观望的状态,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会再启动上市,当时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程晓苏回忆道:“在那段时间内,我仿佛又回到了父亲创业的时代,各个部门都花费了12分的努力,齐心做好这一件事。”在恢复IPO之后,2014年初,光洋股份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如今回看这段上市之路,程晓苏依然感慨万千。

最初是为了向董事会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但其实,那段时间如果不是那么多人不放弃,公司的上市之路不会这么成功。虽然我选择的战略方向是对的,但还是要感激每一个一起奋斗的同事。

整合资源多元发展

上市之后,光洋开始调整产业布局,立足于公司众多专业化程度高、忠诚度高的员工、产品多样化,且拥有强劲的自主研发能力的基础上,朝新能源车配套、机器人行业配套延伸,并开始智能制造之路,逐步提高自动化使用率,朝着汽车产业链的各个方向涉及。2016年4月通过并购重组方式,100%收购了天津天海同步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天津天海精密锻造有限公司,提前布局新能源领域。

天津天海同步科技有限公司是新能源汽车超精传动的领跑者,拥有与用户同步研发、设计、制造、试验产品的强大能力。而光洋投资在上海的落地也是公司的发展布局之一。考虑到企业的长久发展,意识到必须在一线城市有一支更强有力的销售跟研发团队,帮助企业一起成长,因此,光洋投资成立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助力整个产业的布局,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这十多年的磨练和积淀成了程晓苏宝贵的经验积累,她也早已从最初的年轻气盛蜕变成如今的沉稳睿智,也开始渐渐理解父亲的经营方式,“虽然这十多年我的很多战略是正确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父亲的很多战略也是正确的。遇事冷静、学会忍耐是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经验”。

作为一名女性领导者、女性企业家,程晓苏在管理团队和项目沟通时又会发挥出女性柔和、坚韧的特性,在她看来女性的平衡能力大大优于男性领导者,“像我们股份公司所有副总级别的领导者里,除了董秘,只有我一个女性,其他都是男性,当大家的想法发生分歧时,我就会发挥女性柔和的一面,平衡好各方,让沟通变得更顺畅”。但其实,程晓苏从小就觉得自己性格8分像男孩,2分像女生,在创业时更是没把自己当做女孩子,反而有着男性的果敢和决断。对于想要创业或已走上创业之路的女性们,程晓苏也有自己的经验要分享:女性既然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入,不患得患失,在创业时既要保持女性的优点,同时也要吸取男性果敢、不受干扰的优点,拿得起,放得下。

如今,程晓苏身边早已有了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对于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这样的问题,性格直爽的她坦言道:“我觉得完全平衡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工作的时候就全身心地工作,陪孩子时就专心陪孩子”。

关于接力亚洲青年领袖训练营

接力亚洲青年领袖训练营是《接力》杂志旗下成立的独立实战派训练营。依托《接力》杂志长期采访和记录新生代企业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这一群体独特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接力训练营致力于打造实战领导力,提升企业传承力,是中国家族接班人的实战训练营!

获得接力训练营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详情咨询:崔老师 186212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