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行力需凝聚“政”能量

执行力是什么?是党和政府的生命力。一直以来,各级领导的执行力是群众评价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尺度,干部执行力的强弱更是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执行力越高,人民群众就越拥护,执政效果就越好;人民群众越拥护,执政党的先进性就越被体现。可以说,干部执行力的高低是衡量我党执政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少数干部存在“能不干则不干,能少干则少干,能推掉则推掉,能应付则应付”的思想,在工作上表现出拖沓、推诿、怕担当和无作为等现象,降低了自身的执行力,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笔者认为,干部执行力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关键在于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而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就必须凝聚起能够把准政治方向、净化政治生态的“政”能量。

提高执行力需把准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坚守信仰、站稳立场,始终把准政治方向,是我党战无不胜的法宝。把准政治方向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只有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矢志不渝与党同心同德,才能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思想和行为。因此,要解决少数干部思想上的畏难情绪,明白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以党的方向为方向,经得起风浪考验,绝不在政治方向上走岔、走偏,坚定不移确保政令畅通,以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提高执行力。

提高执行力需净化政治生态。干部干净担当才能执行力高,而干净担当的干部需要良好的政治生态来保护,但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必须净化政治生态,确保干部的执行力不受影响。净化政治生态,树立干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想走捷径的投机者、两面派无路可走;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正向激励,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对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严肃问责,问责一起、通报一起、警示一片,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方能通过压力促动力,促进党员干部想干事、干成事,从而提高执行力。

提高执行力是燃眉之急,也须久久为功。凝聚“政”能量,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下,干部有行动力,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方解燃眉之急;在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中,促干部形成愿干、会干、快干、干好的自觉意识,从而强化执行理念,提升执行本领,改进执行作风,方能久久为功。(文/刘厚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