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有术

15日上午,市委书记蔡奇再次到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参加“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并希望有更多党员、居民、志愿者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一同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美好明天出一份力。(《北京日报》 9月16日消息)

八十万居住人口与公共服务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优质教育资源匮乏、职住失衡、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落差的相互叠加,让这个走过20年的“北京最大社区”被打上了“睡城”“堵城”的标签。 如何让大城市病困扰的“回天”地区找到一条宜居的“回天”之术,成为城市治理中非下决心解决不可的一道考题。

这道考题前有“重心”的下移。为把“回天”地区打造成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一年多来,市委书记蔡奇多次到这里明察暗访,聆听居民呼声:去年7月23日的专项调研、现场调度,今年6月7日聚焦百姓起居住行的调查研究,8月13日针对市民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暗访。

这道考题前有“短板”的补齐。上个月,总投资近200亿元的2018-2020年《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发布,3年内将通过97个项目和储备项目补齐短板,同时,17个委办局按照“办一件实事”的要求,从制约“回天”地区的瓶颈入手,缺什么补什么。

这道考题前有“共治”的参与。

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节奏中,居委会、社会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打造“幸福回+”“观里好人”等社会治理品牌。8月25日,19个社区党支部发起了包括文明倡导、秩序维护、文化提升、健康管理、卫生整治、安全保障等6类活动在内的“回天有我”活动倡议,累计2.2万余人次参与。

从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园,打造大型社区治理典范。“回天”有术,其中既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也有“绣花”般的理念更新;既有主人翁意识的唤起,也有共建共治潜力和活力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