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科尔沁」移民搬迁 翠绿罕山

文图/张力军

罕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扎鲁特旗西北部,总面积137万亩,地处锡林郭勒草原和科尔沁草原之间的大兴安岭隆起带上。主脉南段,是典型的山地向平原、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多重地貌在这里叠加并置,多种地形在这里交相辉映,境内平均海拔1120米以上,海拔1444.2米的通辽市最高峰吞吐尔山坐落于保护区,各式形态迥异的山峦蜿蜒起伏,张开伟岸的臂膀阻挡着冷空气侵入科尔沁草原,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产生积极的影响。罕山自然保护区70多万亩天然次生林,则呈现出一片深绿,宛如一道厚重的生态屏障,捍卫着科尔沁草原。

保护区内林海涛声阵阵,60多处泉眼四季欢跃奔涌,辫状水系遍布保护区,霍林河、阿日昆都楞河、达勒林河等10余条河流发源于此,是嫩江水系和西辽河水系的分水岭。众多河流流经科尔沁草原900多平方公里,源源不断的向科尔沁沙地及其下游三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注入补给水源,是通辽市地区不可替代的水源涵养地。

为了保护这处科尔沁草原的绿色瑰宝,2008年,扎鲁特旗旗委、旗政府将保护区内的243户、718人口居民和近20万头只牲畜全部搬迁转移,对所有搬迁转移职工给予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建成通辽市面积最大的无人无畜封禁区。2013年,扎鲁特旗又将与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的阿日昆都楞镇北部72万亩草原划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移民规划的实施,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实现快速恢复,天然林面积逐步扩大,涵养水源功能得到了极大提升。保护区内森林、草原、草甸及湿地相间,过渡性特征明显,多样植物保持完好的原生状态。森林、草原、灌丛、湿地在这片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孕育着众多野生动物,24种脊椎动物,120种鸟类,在罕山繁衍生息。如今,在翠绿的罕山,马鹿、狍子呼朋引伴的群像随处可见。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相对较高的世界濒危鸟类大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金雕,在保护区筑巢繁衍,孕育新生灵。

本版由通辽旅游摄影家协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