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人们都去哪儿了

中秋节近了

在花好、月圆、人团圆日子里

赏月聊天,何等惬意!

山西有哪些最适合赏月的好去处

这几处绝佳赏月地请收藏

月满古城

灯光璀璨,月影朦胧,秋风醉游人。大同古城墙倒影在护城河内,圆月亮升起在古城上空,桂酒宫饼赏月人在哪里?中秋佳节,大同古城内的华严寺广场、纯阳宫道观等地还可能举办传统祭月活动,游人和市民一起游在古都,吃在古都,观传统建筑,品传统文化,度传统佳节,赏中秋明月。

古关揽月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是长城之祖、关隘之首、杨家将故事发生地。中秋之夜登临雁门关,你可以感受周穆王出巡时的天子威仪、王昭君出塞时的丝丝香风、徽钦二帝被掳时的那声叹息、杨家将血战沙场时的战马嘶鸣、八路军伏击日军时的隆隆炮声……你会生发一种“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思古之幽情。

蒙山晓月

蒙山晓月为太原八景之一,据《太原县志》记载:“蒙山晓月:此山最高,与悬瓮、方山鼎足而峙,每当清晓,月挂峰顶,清寒彻骨”。蒙山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罗城村西,站在罗城村向西望去,最高的山头就是蒙山顶,当地人称蒙山寨。蒙山顶曾建有殿阁,为蒙山晓月遗址,如今殿阁虽不复存在,但是留有瓦片等遗物。站在蒙山顶远眺,晋阳古城,尽收眼底。

汾河映月

汾河边上赏月,烟笼寒水月笼沙,看灯影里的汾河,读汾河里的月影,这才是山西的味道。汾河边上,最好的赏月地点是太原汾河公园,小编喜欢南内环路口、桃园三巷还有湿地公园附近,皓月当空,银辉泻地,感觉水里洋溢着山西的灵气。

双塔揽月

双塔寺位于太原东南郝庄,这里,绿树红墙,宝塔梵殿,龛阁玲珑,碑碣栉比,花卉溢香,松柏凝翠,肃穆幽静,古香古色。中秋月夜,或与家人相伴或与好友通行漫步寺中,抚今追昔,看景赏月,为中秋夜增添一份情趣。

月照绵山

绵山十里夜景,灯光月光相辉映,温馨异常 美丽。中秋去绵山,住在悬崖上,走在悬崖边,吃在苍穹下,听潺潺水声,看十里夜景,赏中秋明月,站在云峰墅苑顶层平台上,体会“危楼高千尺,手可摘星辰”的刺激与美妙。据说,大罗宫、水涛沟等小景区还将举行赏月活动表演。

珏山吐月

珏山,有“中国赏月名山”之称。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景观之一。每年中秋之夜,站在山脚下青莲寺内的款月亭中观望,一轮硕大的满月自珏山双峰间突涌而出,如水似银的月光将珏山周边的山、林、水、石泼泻得银光闪烁。而珏山双峰则被裹在轻纱似的月色中,勾勒出其绝美的形胜,朦胧迷离,隐约天宫,这就是历代咏叹的晋城名胜“珏山吐月”。


赏月有了好去处

出行这些事宜也得注意!


9月17日,省公安厅交管局对中秋节假日期间道路交通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研判,今年中秋节期间全省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将突破130万辆次,总流量预计将达到400万辆次左右。全省交通总流量预计将突破900万辆次,日均流量预计达到300万辆次。

交通事故多发路段要注意

1

大同浑源县

S203(59Km-61Km+500m)

2

阳泉郊区

G207(919Km+200M-921Km+ 500m)

3

忻州忻府区

G208 (750Km)

4

吕梁交城县

G307(610Km+500m611Km+750m)

5

晋中太谷县

G108(663Km+700m)

6

运城万荣县

S238 (21Km+200m-23Km)

7

运城永济市

G521(74Km76Km)

G20 青银高速

(934Km963Km + 900m)

G20 青银高速

(1010Km+0m-1013Km+0m)

G5京昆高速平阳段

(65Km+300m65Km+800m)


安全知识要记牢

1.大型车辆驾驶人请靠右侧车道行驶,不要长期占用快车道,影响其它车辆通行;不得随意变更车道,如要超车,超车后要及时返回原车道行驶。

2.节日期间车流密集,请不要违法超车,不要占用对向车道逆向行驶,视距不良路段要及时鸣喇叭,行经弯坡路段,要减速慢行,做好避让停车准备。

3.客运企业和驾驶人要认真落实安全告知制度,在发车出站前,应检查人数,告知车辆核载人数,严禁超员。乘客应按照驾驶人提示安全乘车。

4.请合理安排假期行程,切勿超速行驶!

5.酒后莫开车,开车莫饮酒!

6.遇有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请依次排队,不要随意穿插,以免发生事故或加剧拥堵。

7.假日期间夜间车流量大,行车视线不良,请降低车速,保持精神集中,注意观察道路情况,并正确使用灯光,会车时需及时变换远近光灯,不要长时间使用远光灯。

8.自驾长途出行,切忌疲劳驾驶。

9.景区道路坡陡、弯急、车多,景区驾车一定要靠右行驶,切记不要逆行,不要超速行驶;下山路时切忌空挡滑行,停车观景一定要拉好手刹,防止溜车。

10.驾车行经农村、山区公路要谨慎驾驶,夜间驾车要减速慢行,注意观察道路情况,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切莫超速、逆行、违法占道行驶。

中秋巧遇首个丰收节——和他们一起庆丰收 去吧……



如果开始对城市疲倦,对光怪陆离都不再新鲜,也许是时候去一次美丽乡村了。

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不妨以节为媒,和我们一起盘点镶缀在三晋大地各个角落的美丽乡村,在田野阡陌间,找寻记忆里的乡土情结。

偏关县老牛湾村

黄河与长城在这里“握手”



黄河从这里流入山西,内外长城在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

老牛湾村位于山西省偏关县万家寨镇西北边陲,是黄河入晋第一村。

以老牛湾古堡和望河楼为标志的老牛湾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是明代的军事要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长城文化与黄河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塞外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不断交流、碰撞与融合,形成了老牛湾独特的民俗风情及历史人文景观。

历史正在书写新的篇章。随着引黄入晋工程和万家寨水电站的兴建,老牛湾变成高峡平湖。引水灌溉,种花养鱼,开发旅游。现如今,老牛湾已经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养生和体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地方。

陵川县锡崖沟村

现代版“愚公移山”




诗人李白曾经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要是放到太行山区的锡崖沟,或许更加贴切。锡崖沟隐于山西省南部,位于王莽岭景区南端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锡崖挂壁公路被称为世界奇观。该区由于天险阻隔,沟中二百户人家几乎与世陷于隔绝,1962年,沟里人不甘闭塞,历时三十年,在村西绝壁上凿出一条长7.5公里的挂壁公路,开创了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

大山的阻隔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世外桃源,该区谷底阡陌交通,沔桥流水,田畦青翠,民风纯朴,自然风光秀丽,村中有一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垂直分开,深邃悠长,峭壁如屏、砂岩如朱,一股清泉从壁间飞流而下,涛声如雷,寒气上逼,云雾飘渺,蔚为壮观。

右玉县杀虎口村

明清盛景依稀现



杀虎口村是右玉县杀虎口旅游区下辖村,处在右玉县最北端,与内蒙古和林、凉城二县接壤,东临塘子山、小五台山,西傍大堡山,北靠雷劈山,南对咽喉梁。外长城横亘其口,沿山岭向东北和西南延伸而去,像半月牙把杀虎口围在其中,东西山岭两侧,坡陡壁立,呼大公路蜿蜒其间,有名的苍头河纵贯南北,地势十分险要。

近年来,右玉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当地人开发“西口”系列地方名优特色产品,翠翠陈醋、西口杂粮、西口羊肉等20余种特色产品受到了游客的欢迎。现在杀虎口旅游区被评为我省文明和谐景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燕麦、荞麦、糜黍、豆类、土豆等小杂粮和羊肉等在全国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杀虎口农民的钱袋子也一天比一天鼓起来。

碛口古镇李家山村

清远隐世桃花源



李家山村,位于临县碛口古镇南五华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李家山村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

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态在八种以上,这些无论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无不附着中华民族的灵魂,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

盂县大汖古村

藏在深山里的“布达拉宫”




“汖”,字典里说读pìn,但当地人念chang,三声,也有方言读can的,四声。大汖人说,山水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也就是瀑布。因为原来进到大汖村的山口有三条瀑布,村子又居最大瀑布之地,所以取名“大汖”。

数百间风格相似却又完全不同的各式平房、窑洞等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密密匝匝,左拥右靠,鳞次栉比,远远望去,其形势与西藏布达拉宫极为相似,因此被全国各地的“摄客”和“驴友”亲切地称为“深山里的小布达拉宫”,并入选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

襄汾县丁村

历经10万年生生不息




这里不仅有而闻名中外的旧石器时代的化石,还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人文风景。丁村遗址,是一片片断崖沟壑中的沙砾地,就在这里,发掘出我国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化石。

什么地方能够穿越二十多万年的岁月,将远古的遗迹带到你的面前?什么地方能用一栋栋亦或精美、亦或庄重的建筑,令你与几百年前的气息触手可及?有什么地方能将现代、过去和远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个地方就是丁村。

沁水县湘峪村

明代古堡神韵依旧



湘峪村,原名相谷村。为明万历年间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孙氏兄弟的故里。因孙鼎相在兄弟行第三,其故居便称“三都堂”,又称“三都古城”。始建年代不详,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被誉为“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堡城”。

远远望去,一排气势恢宏的长长的古堡矗立在山崖上,周围被河水、群峰环绕,苍松翠柏,宛若一幅美丽的画卷。步入古堡,层楼叠院,高低错落,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旖旎的风光无法用言语形容。现存主要建筑有三都堂、帅府、十大宅院、大小男院等民居建筑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公共设施。另外还有孙居相墓等。

榆次区后沟古村

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


后沟古村与寿阳县相邻,全村有75户人家、280多口人,是榆次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可考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

村庄建筑接近陕北窑居,沿河岸依山势而建,保留了砖窑三合院、四合院、独立式窑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观音堂、菩萨殿,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遥相呼应的石窑、土窑、砖窑、明券窑、土挖窑、独体窑、里外窑等,形成了后沟村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景。古村地下排水系统可与一流的水利专家设计的工程相媲美,从村东北、西北的高处起,穿村过院,勾连各家各户,形成黄龙、黑龙两个体系,流经村西南、东南留水口最终归入龙门河中。

安泽县和川村

令人魂牵梦萦的千年古村


早在5000多年前,和川村就有先民居住。商周时期,和川有“千亩聚”之称,历史上有名的“千亩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到了汉唐时期,这里成为上党地区往来长安(今西安)的必经之路。

现在,从保留下来的范家大院仍然可以看出和川鼎盛时期店铺林立、车水马龙的盛景。

在这里,可以参观闻名遐迩的麻衣寺塔;还可以站在当地有名的二郎庙上,一览和川全景;还可以来到古朴的和川老街,追忆汉唐盛景,参观保存尚且完整的范家大院;也可以来到不远处风景秀丽的引沁入汾水库,享受扑面而来的阵阵凉风。

代县新高村

美丽英姿耀古关



要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代县新高村就不能不提。古老的雁门关下,这个经年默默无闻的小村几年间声名鹊起。变化之大,令闻者艳羡,居者自豪。

168户428口农民

住的是5层高楼住宅小区,

种的是高效特色农田,

走的是柏油马路林荫街道,

娱乐去的是九龙壁喷泉文体广场,

游玩去的是生态公园,

看戏去的是新高剧院,

“五保”对象住的是敬老院,

日子过得是美滋滋、乐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