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诈骗,为了奢侈品她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震惊叔

学生们好不容易读了好几年书来到大学,总得买手机、买电脑、买衣服更新一下装备。

这时就出问题了,有些人把钱花光之后,想的不是努力学习拿奖学金或者勤工俭学,而是坑蒙拐骗周围朋友分期贷款。

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女大学生小微,在公共管理系读大二,她在2016年冬天的时候,找上了自己好友小杨。




这次可不是跟往常一样的聊天,而是聊“生意”。

小微说,“我听说做某东代理的收入特别好,你要跟我一起做吗?”

能赚钱的活谁不想干?

而且两人又是认识的同学,想着也不会有什么风险,小杨就答应了。

可接下来画风就不对了,小微明明自己就能注册账号,却说某东代理需要审核,拿走了小杨手拿身份证以及学生证的照片。




没过几天小微又找上了小杨,说“某东白条的审核没能通过,你手机上的注册软件也没啥用了,我帮你卸载掉吧!”

为了获取信任,小微还特地加了一句,“你的照片我都全部删了,不用担心信息会被泄露。”




于是小杨安心地让她摆弄自己的手机。

小微就在这时做了不少手脚,她先是把小杨注册的某东白条的手机号,改成了自己的。

这样她就可以用自己手机登录小杨的账号贷款了。




但这笔贷款是打到小杨的银行卡上的,怎么拿到手就成了问题。

小微就想了个提钱的办法,她跟小杨说自己忘了银行卡号码,自家亲戚过几天会给她打生活费,想借小杨的银行卡用用。

等她的贷款一到,她就让小杨用微信给自己转过去。

此时后者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被亲近的同学给骗了。




就这样,小微利用小杨的个人信息,在四五家分期平台上贷款。

小额的有几千块钱,大额的将近一万,加一起光本金是27000元,因为小微没钱还,逾期款高达32021元。




在贷款越来越多的时候,小杨也接到过好几次催款电话和信息。




她怀疑哪里出了问题,可当她每次跟小微商量的时候,对方都说是诈骗电话。

对于同学她还是比较信任的,这事儿就这么糊弄了过去,小杨也没在意。

小微就这样利用同学舍友对自己的信任,骗了周围八个人的个人信息去贷款。

每人得到的贷款数额都不少,最后本金加上逾期款一算,发现小微骗别人帮她网贷了20多万。




小微是普通家庭出身,父母在外打工,除了学费和生活费之外,没有多余的钱供她挥霍。

可能是出于贪慕虚荣,她拿着这二十几万买了漂亮衣服、名牌化妆品和首饰。

剩下的部分,就跟着男友两人在各种酒吧歌厅里花天酒地,两人成天花钱跟流水似的,到手的钱没过多久就败光了。




当警方去调查的时候,发现小微的购物记录里还有一千多块钱的护肤品订单,没有一样是关于学习的,很明显这笔骗来的巨款,都没用来干过正事儿。

最后小微眼看情况不对,欠了这么多钱根本没能力还上,也盖不住骗人网贷的事实了。

于是连学也不上了,想要逃跑,可最终还是被警方通过网上追逃抓了回来。

被抓之后她觉得承受不住,开始后悔自己之前的行为,进行各种自残,不是用头撞墙,就是摔杯子用玻璃割手腕,尽管闹得挺厉害,每一次都被警方救了回来。




可无论怎么折腾,都无法改变小微为了自己消费而骗人钱财的事实。

小微骗过的同学舍友一个个站出来起诉她,之前跟她一起纸醉金迷的男朋友也跑了。

毕竟自己造成的后果要自己承担:

由于诈骗的财产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属于“数额巨大”的诈骗行为,小微不仅会坐牢,还得罚不少钱。




最可怜的是小微的父母,辛辛苦苦把女儿供上了大学,结果却是女儿自己把前途作没了。

明明上了大学,早该是明白事理的年纪,却总有这种抵抗不了利益诱惑的人。

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很多大学生在经济问题上做出的糊涂事儿。

有的是跟朋友借钱买了高档化妆品,然后在开学的时候,报警说自己的学费不见了,其实她只是想跟父母要双份的学费来还钱。




有的是因为贷款之后换不上了,就去了高中疯狂盗窃16起,偷了一万多块钱。




现在,铺天盖地的都是贷款怎么怎么容易的信息,但有借总得有还,天上掉馅饼这种事儿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借钱去买远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外的奢侈品或者护肤品,不是蠢是什么?护肤品这种东西是持久的,不是用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善的,借的了一时,借的了一世吗?

说句父母那辈人最爱说的话:看别人用好东西你也想要,你怎么不去看看人家好学生是怎么学习的。

没钱可以省着花,可以兼职赚钱,那么多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什么非得选择自毁前途的那种?

你不是孩子了,确实应该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