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高手都是脚掌着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马拉松一流高手,几乎都采用前脚掌着地的跑法。这种观点已经成为跑步界的一种常识。

但事实告诉我们,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一年之前,在2017世界田径锦标赛举办期间,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Leeds Becket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比赛场馆和马拉松赛道上安装了49台高速摄像机,全程跟拍38个个人项目参赛选手的每一个动作。

他们最终通过国际田联发表38份详尽的研究报告,披露出一些以前不为人们所知的有趣发现。其中与长跑有关的几点概括如下:

他们最终通过国际田联发表38份详尽的研究报告,披露出一些以前不为人们所知的有趣发现。其中与长跑有关的几点概括如下:

一、脚跟着地者占压倒多数。

伦敦世锦赛的马拉松赛道,是在伦敦市区内环形路线上连跑四圈。

先简单回顾下比赛概要:

男子比赛由来自50个国家的98名选手参加(中国缺席),最终仅有71人完赛。

肯尼亚人基鲁伊(Geoffrey Kirui)以2:08:27夺冠,埃塞俄比亚的托拉(Tamirat Tola)和坦桑尼亚的辛布(Alphonce Simbu)分获亚、季军。

女子比赛共有来自46个国家的91名选手上场,最终78人跑完。中国派出两人,其中一人DNF。

肯尼亚裔巴林选手切里莫(Rose Chelimo)以2:27:11获胜,肯尼亚人Edna Kiplagat和美国人Amy Cragg收获银、铜牌。

研究报告指出,在被分析的70名男选手中,脚跟着地者竟然多达三分之二——47人,占67%。

而中足(midfoot)着地者有21人(30%);脚掌着地者仅占2.8%(2人)!

女子比赛的情况也非常相似:78名完赛女选手中,脚跟着地者更是高达将近四分之三——57人,占73%。

19人(24%)中足着地;两人(3.8%)脚掌着地。

另外,男子前四名(第四是东道主选手、帅哥Callum Hawkins)均为脚跟着地,而且全程四圈下来,都是这么跑的。

这一发现推翻了高手都是脚掌先着地的传统观念。正是因为这一刻板印象的根深蒂固,耐克在为其马拉松“破2”计划研发跑鞋时,曾试推出一款“无鞋跟版”,以便减轻重量。

结果所有试穿过的选手无不痛恨它,因此最后定型的Vaporfly 4%“神鞋”,又恢复了厚厚的鞋跟。

当然,上述发现并不证明,脚跟着地一定比脚掌着地更有优势。它只是推翻了一种成见,告诉大家不必为了追求跑快,而非要改成脚掌着地不可。

二、疲劳会影响跑姿。

有些跑者的着地方式并非始终如一,例如女子冠军切里莫就是前两圈脚跟着地,第三、四圈提速时,却变成中足着地。

男子第八名兼2017年伦敦马拉松冠军万吉鲁(Daniel Wanjiru)也是如此,但他却是在后两圈掉速的情况下变换跑姿的。

疲劳还可能从其他方面影响选手的跑姿。

例如男子第五名基普凯特(Gideon Kipketer)到第三圈时,左右步幅还基本对称,两者相差仅1厘米;但第四圈这一差距就扩大到9厘米。

第七名Yohanes Ghebregergis也从6厘米扩大到11厘米。

美国名教练马格尼斯(Steve Magness)指出:“随着运动员疲劳度的增加,他们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会开始显露,他们会开始作出补偿。”

多数运动员会在加速时提高步频、加大步幅,在掉速时两者均有下降。

不过,男子亚军托拉在35公里过后的掉速,却几乎全都来自步幅的缩小(-14%),而步频基本不变,如此现象实属罕见。

三、左右不对称,是否该纠正?

在伦敦世锦赛径赛所有项目选手中,左右步幅最不对称的,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女子万米冠军阿亚纳(Almaz Ayana)。

5到10圈过后,她的左右步幅差达到17厘米,最后一圈(第25圈)更扩大到20厘米,令人咋舌。

如果让她“纠偏”,能不能提高她的成绩呢?

不见得,因为人家本来就是史上万米跑最快的女人(该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其实同样的现象,也存在于“闪电”尤塞恩·博尔特(Usain Bolt)身上。

去年就有报道说,博尔特在迈右腿时,用力比迈左腿时多13%。

这可能是他两腿的长度略有不同所导致,也意味着他已经针对自己独特的身体条件,对跑姿进行过优化。

“换言之,纠正他的不对称,不仅不会让他跑更快,反而可能害他变慢。”美国研究学者Peter Weyand指出。

四、是否存在“正确跑姿”?

关于跑姿,笔者曾在去年撰文指出:

跑步姿势虽然有相对优美、合理的,但具体怎么跑仍应因人而异,并不存在某种最标准、最正确、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跑姿。

咱们就举几个实际例子吧。

奥运史上最伟大的长跑选手埃米尔·扎托佩克(Emil Zátopek),被笔者尊称为“奥运长跑之神”。

我来告诉你这位捷克人有多牛:1952年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他名副其实地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人囊括5000、10000米和马拉松三大长跑项目冠军;

同时打破这三个项目的奥运会纪录;

而且那场马拉松是他的首马;

三场比赛前后时间跨度仅8天!

世界最流行的速度训练法间歇跑,可以说就是他发明的。

然而,扎托佩克的跑姿却非常笨拙难看:身子上下起伏,脑袋左右摇摆,摇摇晃晃,而且总是一脸痛不欲生。

有人形容他的跑法仿佛脖子上套着绳圈,或者胸口插着一把刀在跑,分分钟可能倒地身亡。

《Sport》杂志称他是“一个毫无跑姿可言的疯子”(a formless madman)。

美国田径教练Larry Snyder则指出:“他的跑法都是错的,可他就是能赢。”

扎托佩克的回应是:“我才能有限,没办法一边跑一边微笑。”

再看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波拉·拉德克利夫(Paula Radcliffe)。

这位1973年出生的英国人2003年创造的世界纪录2:15:25已经长达14年无人能撼动,其间男子纪录已被改写过六次。

但她的跑姿同样不雅观:跑步时脑袋会上下、左右晃动,仿佛边跑边打瞌睡一般。

“她看上去不像最漂亮的跑者,但这问题不大……你不能光是瞅一眼某人,就说他比另一人更有经济性。”美国著名运动生理学家兼教练杰克·丹尼尔斯指出。

回头说摆臂。你知道吗,马拉松高手除了前后摆臂之外,还有双臂不摆动、下垂着跑的。

2017年3月名古屋女子马拉松,23岁小将安藤友香石破天惊地跑出2:21:36,不仅夺得亚军兼日本第一,还打破日本首秀纪录,同时创造近年日本最好成绩。

而安藤双臂下垂的跑姿十分古怪,人称“忍者跑法”。其实她原先也会摆臂,只是跑姿显得十分机械,上下身动作不协调。

2014年加入铃木滨松企业队之后,她和教练里内正幸一起研究如何改进跑姿,最终决定采用现在这种让自己放松的跑法。

“经常有人问我:这样跑不会很累么?但对我来说,这很舒服。”她解释说,这能让自己保存体力,在名马后半才能和里约奥运会亚军基尔瓦(Eunice Kirwa)并驾齐驱。

因此,对跑姿不必太纠结、讲究。借用《孙子兵法》的一句名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只要你跑得不错,而且自己感觉得心应手,其实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