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欠50万,不还钱却去西亚淘金,今把商场开遍全球成隐形富豪

海外有很多著名的华人企业家,比如印尼林氏集团的林文镜、林绍良,泰国正大集团的谢国民,马来西亚丰隆集团郭令灿等,其实还有一个值得一提,他就是陈志远。

说起陈志远,很多人对他非常陌生。但是说起中国商品城、中国轻工城、中国志远鞋城、中国汽配五金城等,去过迪拜的人就非常熟悉了,而陈志远就是这四个商城的老板。

很多人都把能去迪拜旅游一次当作梦想,迪拜这个非常富裕的地方,而且也是寸土寸金,然而陈志远居然能在迪拜的10年中,创办了中国商品城、中国轻工城、中国志远鞋城、中国汽配五金城等4个市场,为当地创造了10亿美元的年交易额。可以说陈志远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豪。

陈志远是个地地道道的温州商人,本该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可后来创业失败,瞬间从人生巅峰跌入悬崖谷底,负债累累。1998年他痛下决心,卖掉房子,背负着身上50万元的债务,孑然一身,从温州颠簸到广州,再辗转到香港,跨越千山万水抵达迪拜。

迎接他的只有大片荒芜的沙漠、刺眼的阳光和40多度高温的热浪。一个40来岁,曾经享受过荣华富贵的大男人,他不得不直面现实,入乡随俗。刚到迪拜的时候,陈志远身上只有从朋友那借的1000美金。但是语言又不通,没办法为了生计,陈志远只能去卖鞋的老板那里帮忙烧饭,不要工资,只需提供吃和住。

可是一直过贯被人伺候的生活,连油烟味都没闻过的他,连基本的做饭都不会,炒菜时常被烫伤,饭菜做得不好吃,还经常挨老板的骂。陈志远心里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初中还没毕业的他开始勤奋起来,利用空闲时间自学英语,同时有时间就偷跑出去看看迪拜的各个市场寻常商机。

就这样大半年下来,他几乎跑遍了迪拜的每个大街小巷,最后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从在迪拜做生意的上海人那里进中国货,在街边上摆起了地摊,一天能赚几百迪拉姆。

每天啃一个面包,一天顶着烈日走5个小时的路,他没有一声怨言。陈志远一心想要东山再起,于是想要在迪拜立足,要付出非常艰辛的努力。陈志远身上的那种商人适应环境的本能,让他找到了一条捷径。

一年之后,陈志远用摆地摊赚到的钱去租房子,再分租出去当二房东,这样又存了点钱。这时他发现了商机,就是原来迪拜有这么多的中国人、中国的资源,但是却没有中国的市场,他就想做个市场。

不久之后,他就租了1万平方米的商场。场地租好后,陈志远赶回家乡温州,通过自己的人脉大力招商。2000年10月,8000平方米的中国商品城开业。但是刚开始运作出现了问题,导致陈志远一度资金差点断裂,于是他跑回温州把祖上留下的房子也卖掉了,又向亲朋好友借钱,一个月时间终于凑足了钱。渡过了难关。

有了第一个成功的市场,陈志远信心十足。2年后,陈志远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建起了第二个市场,叫志远鞋城,3000多平方米。在迪拜繁华的木撒拉路上,浓郁的阿拉伯风格建筑中,有一扇门格外引人注目:大门两侧威武的石狮子,门楣上方大红灯笼高高挂。四个遒劲的中文大字“志远鞋城”,道出了这座商城的归属。

2004年,又做了第三个市场中国轻工城,后来又到智利圣地亚哥办了一个市场。在阿联酋的华侨华人中,陈志远已经是鼎鼎有名的商场大王。从白手起家到成为十万浙商在迪拜投资商业地产的成功案例,他创办的这四座商城带动了迪拜一片贸易中心的兴起和繁荣。

不过,作为商人的陈志远还有着远大的商城梦,随后在南美的智利、东南亚的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他的商业版图逐渐扩张。当然不管什么地方,他唯一不会放下的就是温州。

踌躇多年的想法,他终于踏出了第一步。最终位于市区马鞍池东路与莲花路交界处的温州赛格数码广场高调开业,这座数码广场总投资额3.3亿元,经营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成为温州地区IT集散中心和分销中心。陈志远正是这座数码广场的合作投资者之一。

如今功成名就,人们更多看到的是陈志远身上闯荡江湖的传奇色彩,和缔造商城的商业神话,还有一颗始终关注公益事业的善心。多年来,他已经累计捐资600万元,为温州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由他个人出资300万元人民币发起成立的志远慈善助学基金,已累计为295人次的寒门学子发放了助学金。

温州人欠50万,不还钱却去西亚淘金,今把商场开遍全球成隐形富豪。在浙江资本进军迪拜的创业史上,陈志远是一个跳不过的名字。在迪拜华人圈子里,如今提起陈志远的名字,无人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