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宝:技术引领 冲刺“百亿恒宝”

从一家主营金融票证业务的民营企业到集服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恒宝已经用了22年时间,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恒宝这二十余载担负起来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公司集团的利益,更是一个产业的崛起。

从乡镇企业而崛起

从一个乡镇企业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恒宝已经走过了22个春夏秋冬,在这条坎坷崎岖的发展道路上,恒宝曾面临过无数次生死攸关的抉择。1992年,公司创始人钱云宝下海经商,1996年公司前身江苏现代安全印制有限公司成立,主营金融票证业务;直到1998年,公司才更名为江苏恒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在那个IC卡市场还被国外企业所垄断的年代,恒宝就成为了国内率先涉足该领域的民营企业。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我们的银行卡还是磁条卡时,恒宝就开始跟踪芯片卡技术。当银行启动芯片卡市场之后,恒宝就是第一批能够做出金融IC卡的企业。

1998年,对于恒宝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年份。这一年,恒宝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样也是在这一年,恒宝遇上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大困难——资金。回忆起20年前贷款的那段经历,恒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长健依然是感慨万千。他说:“当时为了做IC卡项目,我们老董事长把所有家产全部投了进去,但还有六千万的缺口。”

几经波折,最后终于有一家银行答应贷款,新项目也顺利上马。设备的轰鸣声让恒宝人听见了胜利的号角,但是产品的屡次被退回,却让恒宝再一次陷入了困境。“设备来了,但是技术没跟上来,产品发出去又退出来。”赵长健回忆说,每天听着粉碎机咔擦咔擦的声音,每一个恒宝人心里都不是滋味儿,大把大把的资金投进去,但是看不见任何回报。

人才引领 技术驱动

意识到了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恒宝决定加大这方面投入,但是在二十年前,镇江人才资源匮乏,考虑到这方面的人才大多聚集在北上广,恒宝再次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北上寻找人才。就这样,恒宝的北京研发中心成立了。

如今,北京的这支研发团队共有250人,担负着恒宝技术革新的重任。赵长健说,这个团队就是恒宝的动力源泉,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现在恒宝20亿销售的好成绩。付睿是恒宝安全产品线总监,也是这支研发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在他看来,恒宝的发展经历过三次重要的转型,而每一次转型都伴随着技术上的更新。

不停改变 力做“百亿恒宝”

恒宝在技术上经历了三次变化,第一次是恒宝由一个制造型的企业转变成一个研发智能卡的企业,恒宝是第一家用国产芯片做到量产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通过国际VISA认证的企业,所以他把这第一次变化称做“突出重围”;第二次是从做卡产品转变为做移动支付产品;第三次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变革,恒宝革了自己的命,致力于成为提供高端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企业。

22年来,恒宝似乎一直在“变”,从规模、产品到市场,恒宝从来不会在原地停留太久,而每一次短暂停留也都是为了下一次更高的飞跃。如今的恒宝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面对新的市场瓶颈,恒宝也已经做好准备,迎难而上,圆了“百年恒宝 百亿恒宝”的美好心愿。


记者:赵明 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