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居住、旅游、医疗……焦作的这些方面市民有话说

管好出租汽车

让出行安全便捷



出租车司机在用手机接单。

市民心声

出租车应兼顾便利和安全

出租汽车是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为公众提供个性化运输服务。目前,出租汽车主要包括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近年来,网约车使出租汽车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乱象。

市民周先生说,他现在出门几乎都会使用手机叫网约车。在他看来,网约车比较方便,基本上随叫随到,不存在等不到车的情况。市民夏女士也表示,网约车给她带来了便利。不过,她如果夜间单独出行,一般会坐在网约车的后排,而且不携带贵重物品。

“能坐巡游出租车就别坐网约车,千万别乘坐黑车,不要与陌生人拼车。女孩子如果夜晚出行的话,最好有男性陪同。”市民贺先生说。

网约车确实比巡游出租车方便,不过在安全监管上与巡游出租车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巡游出租车有交通、交警等部门工作人员监管,一旦出事,能够保障乘客权益。如果网约车是非法注册,则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调查

出租车乱象依然存在

网约车与巡游出租车并存,确实提高了出行效率,满足了市民的不同出行需求。不过,网约车与巡游出租车未能完全形成有效互补的局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我市巡游出租车运营服务一直得到不断规范,监管部门也一直在整治拒载、不打表等违规行为,一些乱象依然存在。比如:个别车辆的车况差、卫生环境差,乘客乘车体验感较差;个别驾驶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仍存在拒载、绕行、强行拼客等问题。

网约车在运营模式上相对严格,不存在拒载、不计价收费、拼客行为,但仍然存在监管盲区。就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我市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网约车平台有6家,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有190辆出租汽车,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有241人。对于我市上千辆网约车群体而言,以上数字显然较少。换言之,很多不符合规定的网约车仍在上路营运。

代表委员建议

铲除违规车的生存土壤

市人大代表王保才说,出租汽车行业要确保乘客安全,就应该在打击黑车、“克隆车”上下功夫。黑车、“克隆车”的司机宰客、乱跳表、绕行,乘客投诉后很难维权,要加大打击力度,增加黑车、“克隆车”司机的违法成本。他认为,要促进巡游出租车升级,加强网约车监管,合理控制网约车规模,加快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融合,是出租车行业的下一个发展方向。

市政协委员柴战柱认为,已经有规矩的,就应该严格按规矩办事。“部分网约车平台明知司机无证,却依然默许其运营。大部分无证司机依然能接到平台的派单,其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柴战柱说。他认为,有些网约车平台有法不依、有规矩不遵守,导致了种种问题的出现,应该在监管网约车平台上下功夫。我市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铲除违规车的生存土壤,最终形成网约车与巡游出租车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行业环境。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锴/文 王梦梦/图


完善中医服务

深耕基层护航健康

市民心声

方便百姓在家门口看中医

出门步行15分钟,就能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想看中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聘请老专家定期坐诊⋯⋯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其中,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享受贴心医疗服务。

解放区焦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市太行路与民主路交叉口东南角,以中医治疗为主的“国医堂”受到居民的欢迎。

9月25日10时许,在位于“国医堂”二楼的中医康复室,63岁的陈阿姨正在接受治疗。这一次,在医生的建议下,陈阿姨开始贴膏药,并配合理疗。

因为得了腰间盘突出,腿脚不灵便,陈阿姨成了这里的常客。每隔一段时间,她都来接受一次诊疗。“这里的医生用中医技术给我治疗,效果很不错。”陈阿姨说。

“这里提供中医药服务已经有好几年了,我经常到这里看病。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好的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聘请许多大医院退休的老专家来这里定期坐诊,特别受欢迎。”陈阿姨说。

记者调查

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2017年,“国医堂”建设被列入市卫生计生系统十大重点工作项目。当年,我市遴选出50家基层单位,建成了50个标准化“国医堂”,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中医。

设在解放区焦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国医堂”设有中医治疗室、康复室,配备了针灸仪、牵引仪、中药熏蒸机等器材,有专业的中医医师坐诊,既能开中医处方,又能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针灸、推拿、拔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等多种中医药服务。

为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服务需求,我市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纳入今年卫生计生系统十大重点工作项目。今年年底前,我市5家县级中医院将完成二甲中医院评审验收,我市将再建30个标准化“国医堂”,全面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提升,基本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代表委员建议

抓紧解决人才、待遇问题

市人大代表闫惠霞认为,近几年,我市中医药医疗事业发展总体向好,但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基层中医院建设仍相对滞后。目前的问题是,很多中医从业者收入不高,人才流失严重。同时,中医人才进入综合性医院后,容易遇到被边缘化、同质化等问题。她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加大中医药服务类医保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中医人才的生活保障水平。同时,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待遇,以稳定队伍,从而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提供保障。

市政协委员王彦霞认为,目前,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是最大的发展瓶颈。她建议,有关部门适当降低基层单位中医药方面的用人门槛,在继续教育、在职培训、进修等方面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切实建立起“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用人机制,调动中医药人才扎根基层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基层中医药人才的诊疗水平,增强他们的服务能力。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冰/文 宋崇飞/图


做足交通文章

为全域旅游添动力


焦作火车站南广场有开往云台山景区的K3路公交车。

市民心声

去有些景区无直达公交车

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焦作山水和太极拳这两块享誉世界的金字招牌让不少焦作人感到自豪。然而,对于“无车一族”来说,想趁着节假日到我市景区逛一逛着实不便。

市民杨峥属于工薪阶层,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她本想带父母到温县陈家沟景区转一转,但最终取消出行计划。由于没有私家车,杨峥打算乘坐公交车前往陈家沟景区,可到焦作旅游汽车站和市汽车客运总站一打听,市区竟然没有直达陈家沟景区的公交车。

记者调查

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外地来焦游客主要在市汽车客运总站、焦作火车站下车。9月25日,记者先后来到位于市汽车客运总站的旅游集散中心、焦作火车站北广场的焦作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询问是否有去我市景区的直达公交车。这两个中心有去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净影景区的直通车,根据人数可提供7座商务车或有20多座的中巴,天天发车,售往返车票,但没有发往陈家沟、嘉应观景区的公交车,原因是去的人少。

焦作旅游汽车站的车辆主要发往我市各县市。在该站售票大厅,记者看到问询处旁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旅游景区售票”,便上前咨询。问询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站每天都有发往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净影景区的车辆,但没有去陈家沟、嘉应观景区的直达车。

目前,焦作市区只有K3路公交车可直达云台山景区。武陟县城虽有发往嘉应观景区的公交车,但经常到了发车时间不发车,就连当地人都不愿坐。温县县城直达陈家沟景区的公交车早已取消。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驾游、自由行越来越受到人 们的推崇。打造金牌景区,便捷的交通、完善的配套设施必不可少。虽然我市旅游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比如修武县前移服务端口,打造空乘式服务、景点式高速公路收费站,博爱县建成旅游集散中心和交通驿站,但这些服务设施主要针对的是自驾游游客,我市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我市要发展全域旅游,旅游交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开通焦作市区到主要景区的旅游直通车十分必要,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游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游业内人士说。

代表委员建议

打造全域旅游交通体系

市人大代表李菁认为,发展全域旅游,对旅游厕所、旅游交通服务、旅游应急救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应该打造完善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同时,针对与日俱增的自驾游、自由行游客,应在车站、景区、主城区等客流集散地设置具有咨询、接待、租车、预订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游客享受当地旅游服务搭建桥梁。

市政协委员穆毅民认为,便捷的交通网络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条件,从客源地到达旅游目的地要有换乘方便、接点通畅的交通工具。同时,还要有科学、有序的内部交通体系,建设有利于居民和游客的公共交通系统。在公共交通线路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本地居民和游客的需求,形成旅游专线车与公交车相互补充,实现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爱红/文 蒋 鑫/图


改善城市“气质”

留住蓝天和白云

市区的好天气增加了市民的幸福感。

市民心声

大气污染防治要加码

“冬季即将来临,重污染天气也将进入高发期。为了让焦作留住更多的蓝天、白云,我市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更重。我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为老百姓创造好的生活环境!”昨日,市民王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3909990说。

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仍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市民张先生说,一方面要继续大力治理污染,绝不手软;另一方面,在治理大气污染时,紧急停工、停业、停产虽然省事,但留下的后遗症也不少,还是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记者调查

我市综合施策保蓝天白云

为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我市近年来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去年,我市空气质量实现“一升两降”:优良天数为211天,比省定目标194天多了17天;PM10浓度均值为1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PM2.5浓度均值为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8月空气质量及同比改善程度排名榜上,焦作均位列全省第一。

下半年,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发力。在源头治理方面,我市加快推进8.2万户“双替代”工作,推进剩余3台35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拆改工作,持续削减煤炭消费总量,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推进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工作,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焦作电厂燃煤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大车用油品治理监管力度,深入推进老旧车辆淘汰工作,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量,持续优化交通结构。

在冬季采暖期,我市将面临较大污染存量和不利气象条件叠加的影响。我市未雨绸缪,抓紧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日前,市环保局负责人在县市区开展调研活动时明确提出,各县市区要科学出台企业应急减排措施,准确核定减排比例,切实增强减排措施的有效性、针对性、可考核性、可操作性。各县市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修订部门要积极与企业沟通,充分结合企业类型、生产工艺、涉气产污环节、污染物治理等,合理确定应急减排措施,杜绝一刀切。

代表委员建议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持久战

市人大代表雒温生说,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我市开展“蓝天雷霆”行动、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等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大气污染防治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创造绿色生产、绿色生活,需要全社会发力。

市政协委员李晓拴说,治理大气污染是群众拍手称快的好事。在治理方式上,要坚持精准施策,对于存在污染的行业和领域,不是简单地一律停工、停业、停产,而是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找到“病灶”再动“刀子”,既切除“毒瘤”,又不损害身体健康,这是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负责任的做法。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军/文 吉亚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