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姐妹做美发圆梦北京:不推销办卡 顾客多是几十年“回头客”

清早,黄家姐妹的美发店里就坐满了等着做头发的顾客,她们大多在此做头发超过了20年。“店面越搬越远,还是有很多老顾客跟来做头发,去年刚搬过来我还有些担心,担心有些顾客岁数大了跑不了这么远,现在看来没问题。”

踏入美发行业已经30年,姐妹们更加沉稳,她们不追求当下的流行与时髦,而是恪守年轻时候师父的传授。

“我们1986年进入理发行业,当时是拜王府井四联理发馆退休的金师父、刘师父为师,姐妹三个学徒从扫地开始。那时候学徒不能等着师父手把手教,得靠自己用心学。1992年,两位师父年事已高,我就承包下了师父的店,开始自己干。后来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我们的店从金鱼胡同搬到崇文门、又搬到宽街、去年11月搬到了现在胜古庄这个位置。”大姐黄勤霞回忆着。

在黄家姐妹的带动下,店里员工对顾客都格外的贴心和热情。

“美发这个行业是个手艺活儿,需要踏下心来做,我们也不和当下的新型发廊攀比,我们这里也从不办卡、从不推销,属于丰俭由人,而且我们还更关注那些老年客户群体的需要,其实老年人群这个市场潜力不可低估。”

这里的顾客大都是超过20年的“回头客”,彼此也都不陌生。

家住望京77岁的张树兰就宁可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做头发,“我在她们这里做头25年了,不光手艺好,态度真诚,关键是她们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她们能记住我们这些老顾客的习惯。”

许多顾客都是远道而来,店里的一些设施方便了顾客,又不过于繁琐。

另一位阿姨也是这里20多年的老顾客,“我是妹妹推荐的,后来搬家,从西直门外展览路搬到石景山游乐园附近,隔一段时间就来,今天一早坐了33站车、2个多小时,已经习惯了这里,20多年像朋友一样,我有什么要求她们都知道。”

店里都是自家人,弟弟黄益斌是技术力量里唯一的男性。

黄勤霞说美发是个手艺活儿,比较慢,一天不可能做太多,她和二姐黄勤玉、三姐黄勤秀、弟弟黄益斌、弟媳张凤琏五个人和两位帮工的年轻姑娘每天从早上8:30营业到晚上7:30打烊,每天工作11个小时,每天轮流安排一个姐妹晚到两小时,以保证休息。这样最多时候一天能接待40多人。

拥有自己的美发店是黄姐弟妹的梦想,如今一家人在一起和睦温馨。

生于六七十年代的黄家姐弟看上去都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微笑总是挂在脸上,大姐黄勤霞说,“我从开始入行,最大的愿望就是有自己的美发店,现在自家人一起干的感觉挺好的,也很和睦,孩子们也在北京上大学。北京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实现梦想的地方。”

来源:北京晚报 张树兰 程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