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买方天下,没钱别说话

“金九银十”您听着耳熟吗?该怎么解释这个词呢,它应该是一个噱头,是开发商利用各色营销手段包装出的销售高潮。而今,当金九银十被褪去推波助澜的外衣,开发商甚至做出各种让利的小动作,楼市的下滑和疲软依旧难以扶起。

对咱们买房人来说,房价稳定,开发商那还能讨来优惠,这不正是买房的好时机吗?可是,不少人又该犯嘀咕了,“是不是我应该再等等说不定还能获取更大优惠?”

所以,究竟是该抓住眼下还是让子弹飞一会?

我的观点:买房不易,早买早珍惜。


房价正在阴跌

就目前的通货膨胀率而言,房价不涨就是在贬值,但更直接的降价莫过于房价的悄然阴跌,而且这场大戏正在全国楼市上映。

北京:41个定案名的限竞房项目有14个开盘,某些项目甚至隐形降价可还是没能换来骄人的开盘业绩。

厦门:

“厦门地价腰斩,地王挥泪甩卖,房价下跌近万元”,这样的恐慌并不是空穴来风,虽然没有那么浮夸,但可以确定的是泡沫正逐步破碎(小编说点题外话:具有稀缺属性(如学校)的新房或者二手房房价还是稳的一笔)。

成都:别人是阴跌,成都却是光明正大的往下掉。根据安居客数据:成都8月份的住宅成交价为10186元/㎡,其中主城区均价13000元/㎡,环比下降12.8%。一些没有被政策波及的项目,还不忘推出了“老带新”、“团购优惠”、“特价房”等一系列贴心服务。

别以为只有新房不受待见,二手房的价格和成交量也惨遭下滑魔咒。

可还记得前几天上海的那条气人的热搜— —“上海某二手房降价200万依旧无人问津”。


其实这个个例只是上海不景气的二手房市场的缩影,因为上海二手房市场下行早已经是基调。根据上海二手房指数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上海二手房指数为3916点,已连续9个月下行,相比去年同期下跌1.81%。




2017年11月-2018年8月的上海二手房指数


但是,您不要指望着会一直降下去,因为降价或许不会成为主旋律,但是楼市稳定一定是。该理性的不仅仅是买房人,还有开发商和中介。

对于新房来说,前期注水过多,即便再强大的开发商也带不来强大的资质支撑,也带不来产业支撑,所以断利求去化求生存,甚至让房价脱水,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对于二手房来说,借助新房市场的涨势而起,也随着新房下滑而下滑。

当市场变得越来越冷静时,我们就该上场了。


抓住当下

“听了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看了这么多房子,依旧不知道买还是不买。

限购政策的坚决执行让新房和二手房都在走房价、成交量双下滑之路,尤其是房价下跌,对有资格购买、有强烈住房需求的人来说,房价已经被按住,可以说现在入场再合适不过。但从房住不炒定调的话,对开发商也对我们普罗大众来说,以后的楼市会更加严峻,原因是信贷政策持续缩紧,隐形福利逐渐减少。

信贷政策对开发商多么不利,我们暂且不表。可对于买房人来说,买房这件事越往后拖,信贷政策能带来的隐形福利就越少。

信贷政策对我们买房人来说就是房贷,而房贷能给我们造成毁灭性伤害的主要是加息和降额。政策越是触碰这两点,我们的权益就越少。我简单梳理一下这几年我们的隐形福利是怎么缩水的。

2015年-2016年,按不住的楼市和房价“招来”了各项限购政策,其中限贷一则里,包含着对贷款额度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多拿首付少贷款,买房门槛攀升至历史高点。以郑州为例,现在要求二套住宅首付6成,也就是说贷款不超过4成,要知道之前的郑州二套要求是贷款达7成。

在限购政策陆续出台之后,贷款利率开始选择用加息的方式慢慢跟进。如果说,贷款额度降低导致首付增加,那么加息则直接体现在月供和还款额上。我们以100万商业贷款(利率4.9%)&100万公积金贷款(利率3.25%)为例,此时等额本息下的月供是12216元,还款总额为2931936元。


而目前首套贷款利率上浮20%(大多数),二套上浮30%(大多数),等额本息下的月供是12767元,还款额3064130元。


不论是上浮10%还是20%,月供不得不增加,还给银行的钱也越来越多就多了。

而现在刚需的护城河— —公积金也“出事了”。北京的公积金曾凭借3.25%和120万额度俘获人心。而今,这项保障性贷款的门槛越来越高,让真正拿符合120万资格的人大幅减少。就像我们团队之前算过的账,月供增加是少不了的,还款额增加也少不了。

从限制贷款额度,到慢慢加息,再到公积金门槛拔高,这让我悟出的道理是,对于买房人来说,越是等待,就越是招来更高的购房成本。

信贷政策以后会不会再次突然起变化?二手房某个交易环节是否也会着火?这个真不好说。赶上120万的贷款额度,赶上上浮20%的车,这种当下才是最美好的当下。

所以,要是买房,请趁着此刻稳定的楼市赶紧买。至于楼市以后还会有哪些风风雨雨,先知也不一定能说准。

至于我为什么不买房,我想大概率是因为这个,请见下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