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类能拍出来的最顶级动作片!阿汤哥史诗级一“跳”震惊影坛

《碟中谍6:全面瓦解》( 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

系列最佳!

一开始我是拒绝这样的评价的。

结果北美上映后,《碟中谍6:全面瓦解》口碑票房双炸裂,而且一路走高,自来水粉一波接一波的奉上膝盖,俯首称臣。

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7%,爆米花指数89%,“碟中谍”系列最佳。

IMDb评分8.1分,还是系列最高得分。

以专业影评人为主要人群,评分向来严苛的Metacritic也送出了86的绝对高分,主页还干净利落地打上“必看”标签。

难道是影片元素非常贴合西方观众的审美?

8月31日,《碟中谍6:全面瓦解》登陆内地荧幕后,

我彻底打消了所有疑虑——妥妥的系列最佳!

毫不夸张的说,《碟中谍6:全面瓦解》将动作大片引领到了全新的高度。

《007》系列的洒脱和格局、《伯恩》系列的挣扎和悬疑,甚至希区柯克影片的惊悚在《碟中谍6:全面瓦解》全都得到了融合与继承。

《碟中谍6:全面瓦解》上映之后,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席卷内地票房,在周五工作日就拿下1.71亿元的完美开局,首周末创下惊人票房成绩已成定局。

的确,《碟中谍6:全面瓦解》从各个方面都远超同期上映的各大类型影片,连漫威的“奇兵”《蚁人2》都很难与之抗衡。

《碟中谍6:全面瓦解》最令人满意的地方,就是它坚持着用传统的方式对动作片元素进行深度的革新。

当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以流水线方式,批量的娱乐大众时,巨星汤姆克鲁斯却像片中角色伊森一样倔强地复古着,坚持做真材实料的电影,

在科幻漫威、超级英雄横行的年代,他用拍拳拳到肉、不用替身的动作片给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大片回了一次“魂”。

当雷神或者钢铁侠靠着CG绿棚摆拍从天而降时,《碟中谍6》却不用特效、不用绿幕。

3000套拍摄装置,13架直升飞机,4周空中拍摄,横跨3大洲,经历2个冬季,以及一个骨折的脚踝,

这是《碟中谍6:全面瓦解》可怕的扎实数据。

来看看什么叫顶级动作大片:

在《碟中谍4》中,我们见识了阿汤哥徒手攀爬、俯冲迪拜塔;

在《碟中谍5》中,我们见识了阿汤哥徒手攀爬运输机,万米高空从飞机外部开机舱门;

《碟中谍6》再次刷新了极限的高度,阿汤哥徒手攀爬万丈悬崖;

直升机360度俯冲旋转追逐;

56岁的阿汤哥,速度180迈,在车水马龙的巴黎街道上急速逆行,还有冒着生命危险的碰撞翻转;

以及震惊世界的HALO跳伞潜入。

这些高难度动作戏,阿汤哥全部亲自上阵,而且不加特效,不加特效!

为了能驾驶直升飞机,阿汤哥专门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直升机驾驶训练。

在第三幕追逐戏里,他直接来了一次“螺旋式飞行”,

直升机专家惊讶的说:

就算专业的直升机驾驶员,也不敢这么玩。

HALO跳伞更是让他成了全球第一个完成这项特技的演员。

为了这一段拍摄,阿汤哥一共跳了106次。要知道这是一项特种部队专用的特殊战术,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素质要求极高。

高跳——跳出机舱的高度超过7620米,伴随着缺氧、减压病、失去意识的危险;

低开——在降落速度大约是每小时250公里的情况下,在离地面低于609米时打开降落伞,计算稍有差池就命悬一线。

所有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真实,动作片需要演员亲自去尝试,才能在身体上做出最本能的反应,而不是靠去“表演”。

不戴头盔,逆向、高速行驶在巴黎最繁华的大道上,人类那一时刻的行为和身体反应不是靠模仿能够完整体现的。

只有在“作死”的情景中,演员本身才能体验到死亡的威胁,焦虑、担忧、抗拒那种复杂的内心状态才会展现地淋漓尽致。

在一场酷跑追逐的跳楼戏中,阿汤哥要求体现出深度的真实,不关是亲自顺利跳过两栋楼之间,还要表现随时可能因为失误而引发的危机状态,于是他非要在墙上撞一下,然后惊险的用手拉住边缘。

结果在拍第四次时,阿汤哥脚踝两处“真实”骨折。

阿汤哥用态度诠释了为何“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被动作场景震惊到说不出的影评人表示:

“这是目前人类能拍出来的最顶级动作片”!

不是因为辛苦,不是因为危险,不仅仅是因为态度才给《碟中谍6》的动作戏打满分,而是它确实给人带来了肾上腺素的狂飙,精神上的极度恐吓感,那种身临其境的电影化表现方式让人和角色一样倍感窒息。

对于私人体验来说,我不得不提一下那场三人在厕所的乱斗戏。

阿汤哥和“超人”亨利·卡维尔与中国动作演员杨亮在狭小空间内一顿乱砸,墙裂镜碎。

三位人物之间的动作戏如水银泄地,春雷滚动,整场戏有惊涛拍岸之势,乱云飞渡之威。

这段戏不但好看,而且必要!

《碟中谍6》动作场景的厉害之处在于,不仅确实达到了超惊艳的效果,而且通过瞠目结舌的动作设计,

甩掉了一些利用高科技玩物的炫技卖弄成分,实现了动作场景对叙事的强化,基本上没有任何一场动作场景是多余的,强加的,与叙事无关的。

比如上面这段室内打斗戏,前后有文戏铺底,是剧情走势的关键节点,引出了幕后白寡妇,还有英国特工、第五部就出现过的伊尔莎。

两位女性角色的出场对剧情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功能性作用。

《碟中谍6》能得系列最高分,除了火爆异常和高难度的动作戏,

还有复杂完整,代入感极强的剧情。

影片明线的套路还是熟悉的麦格芬,小分队,最后一秒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几次关键的剧情反转让影迷大呼过瘾,引发了叙事的情绪落差,为主角触底反弹留下了充足的叙事空间。

按照以前的模式,系列能够做到一点就够了,但这次,导演和编剧希望做的更满!

《碟中谍6》在一条叙事明线上不断推进的同时,还设置了一条人物内心发展的暗线,逼迫阿汤哥饰演的男主角伊森亨特进行“两难的抉择”。

神秘女主角白寡妇的出现,让整个故事变得扑朔迷离,人物关系之间没有简单的正邪之分,朋友敌人之隔,

人人都可以是对手或者同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两面性”。

白寡妇诱惑、利用伊森亨特,最后也可以被伊森亨特反过来利用、操控。

在关键时刻,白寡妇逼迫伊森亨特在任务和人性之间做出选择。

随后,我们看到了伊森亨特在“两难之下”,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该片在动作场面和文戏之间完美融合的充分表现。

先有需求,后有动作,动作被需求刺激而出,

动作元素成为了剧情片的成分之一,紧密结合,不失彼此,

由此,我们看到了系列最强的《碟中谍6:全面瓦解》。

相比影片刷新动作类型片的高度,我更喜欢该片对于伊森亨特人物内心深度的充分挖掘。

开片的梦境锲子,几段恶梦延续,结尾现实与梦境的碰撞,

不但成功拉开了叙事的鸿沟,还丰富了人物的层次。

原来无所不能的伊森亨特也有普通人的弱点,

会在七情六欲里挣扎,在人情世故中流离。

所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光是对于角色身体和精神上的挑战,更多还是来自人性上的纠葛选择。

《碟中谍6:全面瓦解》是没有短板的大片,

在动作上做到了前无来者,

在叙事上有套环反转,

在人物上有深度挖掘,

这样的“碟中谍”,是在几经锤炼后的利刃出鞘。

8月31日,让我们一同见证《碟中谍6:全面瓦解》的伟大时刻,

再见那曾经闪闪发光的好莱坞大片时代的耀眼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