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acity & Coursera:在线教育双雄

by 杨学成

今天专程前往山景城(Mountain View),拜访了两家相距不到6公里的在线教育巨头,Udacity和Coursera:

互联网对于教育的改变,始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崛起。2008年开始,有很多传统大学的教授试着尝试这种方式,最初的做法是把自己教授的课程直接放到互联网上,供全世界的人免费学习使用,并辅助以博客、论坛等交流方式。旋即,这种新型在线教育方式流行了起来。

三年后的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Sebastian Thrun和Peter Norvig联合开发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在线课程,仅仅通过电子邮件邀请的方式就收获了全球16万注册用户,甚至收到了斯坦福大学停止招生的禁令。Thrun不能理解斯坦福大学的这种做法,这让他下定决心离开斯坦福,并于2011年秋创办了Udacity。Thrun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后来还加入谷歌,是谷歌自动驾驶汽车的共同发明人,是一个才华横溢又特立独行的技术和商业天才。

Udacity并不是将传统的线下授课简单搬到线上,而是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本质。在Udacity平台上课,更像是玩游戏,学生受到的不是知识点的轰炸,而是各种问题和小测验的铺天盖地,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主题,然后由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是一种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方式。

受Udacity的鼓舞以及认识到了在线教育的广阔前景,Coursera和edx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并列成为MOOCs模式下诞生出来的三大巨头。然而,在疯狂烧掉投资人的钱之后,三大平台都面临着盈利压力,毕竟打着「教育公平」和「普惠教育」旗帜的在线教育似乎在人们的眼里生来就是个非盈利机构。但是,如何可持续成长是摆在所有在线教育平台面前的战略性难题。

基于此,Udacity再次率先取得突破。2014年,Udacity推出了纳米学位计划(NanoDegree),这是一种与硅谷的顶尖科技公司联合开发的职业培训计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公司大牛的指导,获得实践项目的意见反馈,而结业后可以直接到合作公司就业。Udacity用这种方式将企业、学生和平台联系在了一起,并与联合企业建立起了循环提升的人力资源合作关系。

我今天到Udacity总部楼下的时候,恰好遇见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几名学生正在车旁讨论。简单攀谈了几句,才知道原来这是Udacity与谷歌Waymo合作的自动驾驶工程师培训项目,这辆车只在周围巡航,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动驾驶的技术原理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而学生结业后可以进入Waymo就职。目前,Udacity也跟中国的滴滴出行和百度有类似的合作培训项目。

与Udacity不同,Coursera实现盈利主要采用「付费课程」的方式,这家平台的创始人也是两位斯坦福教授,华裔人工智能专家、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就是其联合创始人。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斯坦福计算机系教授Daphne Koller。

Coursera最初是彻底的免费教育平台,所以采取的做法是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上线了大量的在线课程,注册用户数也是最多的。吴恩达之后,平台管理由前耶鲁大学校长Rick Levin接任,凭借其教育领域的人脉又进一步扩充了课程资源储备。

直到最近,新任CEO Jeff Maggioncalda正式接棒Coursera,Jeff坦诚承认MOOCs时代的狂热已经过去,未来Coursera将坚定地走商业化路线,「证书」将会成为整个平台的核心,一方面加大与企业界的合作,另一方面拓展在线学位的开发。

Coursera的Slogan也从过去的「Take the world's best courses, online for free」,改成了「We envision a world where anyone, anywhere can transform their life by accessing the world's best learning experience」。不再强调免费,而是注重学习体验,这预示着放手让商业回归商业。

结论:改变,始于创新,终于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