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改变自己就是改变教育

虹野:改变自己就是改变教育

谈及当前教育,不少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大都摇头叹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教师不得不为应试教育而“努力”着,家长不得不为孩子增加学业负担而费心费金;人们一边赞同教育应当公平,一边又为占有优质教育资源而四处择校……每个人都反对应试教育,但是每个人都作为应试教育设计好的“程序”而自动运行着。


每当谈及改变教育生态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感到深深的无力,即便是有些愿意改变教育的人,也更多的去通过各种方式去改变他人。我们很容易把错误推给别人,以至于改变教育的呼声往往变成了指责教师,指责家长,指责体制、指责社会……

在指责的过程中,最终演变成通过强权去改变他人,简单、粗暴、缺乏理性充斥了人们大脑,每一个想改变别人的人都在和其他人的斗争中被迫往自己不想变的方向而改变着。

最终,认为改变现状就是改变别人的那些人,也被改变了,改变他们的恰恰是他们想要改变的人。而那些更多的认为改变不了现状的而不愿意做任何改变的那些人,却不断的改变着他人的努力,而最终因强权和粗暴而改变。

教育总是要改进的,无论你喜欢不喜欢教育,大家都在努力的改变着教育,只是,以改变他人为改变教育的方式使得教育更加糟糕。

每一个人在庞大的应试教育机器面前都显得无比的渺小,每个人都似乎只是程序中的代码无奈且自动运行着,无奈祈祷着别的代码去改变或终止程序的运行。

如果个人把自己当成了代码,把希望寄托于其他“代码”,这注定是无法发生任何的变化的。无论是教育还是社会,宛若是一个巨化的个体,它是什么样子并非幂幂之中设计好的,而是个体的结构组成了整体的模样。

自己变成什么样子,教育也就成为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粗暴,教育就会粗暴,如果我们理性,教育就会理性;如果我们交流,教育就会交流,如果我们自大,教育就会自大;如果我们愚昧,教育就会愚昧;我们宽容,教育就会宽容……

如果我们不喜欢这个巨化个体或者这个巨化个体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作为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永远不可能有力量直接击垮或者改变这个巨人。任何宏观的改变,都是微观做起的,个体的微观的改变是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教育亦不例外。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逐渐改变这个巨化后的教育。为了教育的改进,大家一起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自由、易处、文明吧。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