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孙过庭《书谱》善笔力者多骨

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则若枯槎架险,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若遒丽居优,骨气将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尽善难求。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淬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

今译:假若能使众妙之笔归纳具备,一定要致力于追求骨气,骨气树立,还须融合遒劲圆润的素质。这就好比枝干繁衍的树木,经过霜雪浸凌就会显得愈加坚挺;鲜艳芳茂的花叶,间与白雪红日相映,自然更加娇辉。如果字的骨力偏多,遒丽气质即少,就像枯本架设在险要处,巨石横挡在路当中;虽然缺乏妞媚,体质却还存在。如果婉丽占居优势,那么骨气就会薄弱,类同百花丛中折落的英蕊,空显芬美而毫无依托;又如湛蓝池塘飘荡的浮萍,徒有青翠而没有根基。由此可知,偏工一专较易做到,而完美尽善就难求得了。虽是宗师学习同一家书法,却会演变成多种的体貌,莫不随着本人个性与爱好,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风格来:性情耿直的人,书势劲挺平直而缺遒丽;性格刚强的人,笔锋倔强峻拔而乏圆润;矜持自敛的人,用笔过于拘束;浮滑放荡的人,常常背离规矩;个性温柔的人,毛病在于绵软;脾气急躁的人,下笔则粗率急迫;生性多疑的人,则沉涵于凝滞生涩;迟缓拙重的人,最终困惑于迟钝;轻烦琐碎的人,多受文牍俗吏的影响。这些都是偏持独特的人,因固求一端,而背离规范所致。

这一段有两点,一曰:骨与肉的关系;二曰:字如其人。

米芾老年一路书风被称为肉丰骨老,这已经是非常高的评价了。古人对骨力有很多精彩的论述,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东晋 卫夫人《笔阵图》

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形枯;复不可肥,肥即质浊。

————唐 欧阳询《传授诀》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唐 徐浩《论书》

骨丰肉润,入妙通灵。

————南朝 齐 王僧虔《笔意赞》

筋骨之说处于柳,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北宋 米芾《海岳名言》

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尚也。瘦而腴者,谓之清妙,不清则不妙也,肥而秀者,谓之丰艳,不丰则不艳也。

————明 项穆《书法雅言》

明代的汤临处则认为,字本不分骨肉,自《笔阵图》传世,后世的人们才不厌其烦的讨论书法中骨与肉的问题。这就是佛说的分别心,原本是一物,何必二分法。

看看前人所论,会对书友有所启发。

从小编的学习体会来讲,骨与肉都是线质要解决的问题。线质的弹挺厚重有了,骨力就解决了,线质的圆润解决了,肉就有了。还是关于笔法的问题,是非常实际的若干技术组成的,行笔速度,着力点发力点,毛笔提地起按地下,捻管,铺毫展毫等等,并不是那么玄虚的问题。

所以,古人的话是明镜,不是圣旨,不能盲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