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阳人口中的3路公交究竟是什么?

车的始发从北陵公园正门到南京街沙阳路,岐山、宁山、崇山、省供销社、四院、十二线、北市场、民族电影院、红旗广场、医大、中山公园、铁路中学、体育场、新华广场等等,最后在沙阳路终点。当时3路是沈阳南北第一交通干线,重合交通在一起跑的还有6路,也是大辫子,6路从三台子开始到红旗广场也就是中山广场之后拐到沈阳站去了。

3路无轨票价是按站数收费的记得五站以下五分,五站以上1角,车上一名司机配两名售票员,车中间带软连接有三个门,但没有三个售票员,许多借中间门逃票,等剩一位售票员时,那可就非常辛苦,前后拉回跑,稍加不注意就有许多没买票白乘的,车上上下班非常挤,男女都紧身接触,但那年代没有谁喊,可能穿的都厚实,天天挤没什么特别的也许都习惯了。


有一回父亲没卖月票,单位按实际报销,但是得要票根,有时候没有那些票根父亲让我去捡两张,都留票根到哪那么好捡的,顺马路牙子下有流水沟捡走出去四、五站也没捡几张。什么活都不好干啊。

3路和市内其他交通车辆都是大辫子,全城上空布满了辫子用电线路,好似蜘蛛网一样,是当时沈阳城市一大景观。大辫子跑起来经常脱轨掉辫子,得有好些工人师傅维护,辫子掉下来还经常伤人,六十年代开始启用,九十年代末期逐渐退出了沈阳城,大辫子是十九世纪初沈阳有轨交通到汽车交通过渡交通方式,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提供了出行也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大辫子和清朝末年人头上大辫子被减掉一样,不适合历史发展最终要被淘汰。3路天天围绕着广场转的就是那个3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