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定价

一、概念

所谓价歧视性定价,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歧视性定价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为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这就偏向于针对每一个消费者,因此属于一种极端的情况,现实中很少发生。二级价格歧视,即垄断厂商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然后把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段,根据不同购买量来确定不同价格,垄断者仅获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买主的消费剩余。如超市中经常见到的买二赠一等,不同的购买量,决定了不同的单价。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三级价格歧视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城市销售的价格不同。

除此之外,仍然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定价方式——预防性定价:指本来可以定高价,但是只定了一个比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价格略高的价格。

二、例题

预防性定价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潜在的进入者,从而形成竞争。因此,在进行预防式定价的时候,要考虑到进入门槛低高低和替代品的替代程度。一般这样来说,在没有进入门槛时,替代品越多,预防式定价就相应的定低的多一些;若进入门槛较高,同时没有或短时间没有替代品时,预防性价格就不重要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按照垄断性的价格定了。

比如,在某一个城市新开了一家"新概念"饭店,在最初的时候生意非常火爆,因为比较新颖,价格也比较贵,所以利润很高,但却在一年之后利润急剧下降,周围纷纷新建了好多同类型的饭店,将客户分流出去好多。像这一类商品就属于进入门槛很低,替代程度很高的商品,它在最开始的时候价格定的很高,引起了别人的眼红而纷纷加入,致使其利润下降,因为定价的不成功,没有成功的预防住新企业的进入。

另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是饺子这一食品。饺子在整个行业中进入壁垒是非常低的,而且市场上关于饺子的种类、口味多种多样,而且所需的工序、原料非常简单,就如我们在超市中经常见到三全、思念品牌的饺子,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垄断别家厂商进入呢?这是因为他们采取了预防性定价方式,我们经常在超市见到十几块钱一包的三全、思念水饺,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这是因为低价的饺子可以限制一部分同类商品进入市场,然后三全、思念再推出价格稍高的饺子来作为盈利,这就是典型的预防性定价的案例。

所以,一些替代性较强、进入门槛低的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保证自己的盈利地位,多会采用预防性定价策略来进行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