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人,爬雪山、过草地……守护50颗初心-戊戌五一夏特记

1

2

戊戌五一夏特记

木扎特河上壮观的雪山

3

一、前言

刚开始参加户外徒步时,有人说:“户外运动是一种绿色的鸦片,一旦参与其中便会上瘾”,最初听说以为玩笑,也没当回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受越深,每年度过新疆极其寒冷的冬天以后,便打听俱乐部开年有哪些活动计划,以便尽早安排时间,做好出行的准备工作。

【夏特古道图片来源@密航】

很多人看着我们一个个背包客很不理解,在山里的哈萨克族牧民曾经问我们:“你们这样走路,给你发多少钱工资?”当我们说需要自己掏钱时,他十分不解,那不是“勺子吗”(新疆话傻瓜的意思);

【夏特古道图片来源@密航】

也有和朋友聊天时质疑,我们出去旅游,交了钱,旅行社管吃管住,看风景名胜,而你们出了钱还要自己准备吃的、住的东西,还需要自己背上、自己动手做,实在不理解;也有家人和朋友对我们安全的担心,考虑诸多户外安全因素,也不希望参加过度危险的活动。

【夏特古道图片来源@密航】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有着十分丰富的户外资源,古今多少故事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的改善,一条条古道已经远离今天人们的生活,一些已经变成历史或者记忆。伴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寻找和探索历史古道的步伐也在加快,新疆天山的东八道、(狼塔、乌孙、夏特)三条国内顶级徒步线路、(喀纳斯、喀拉峻)风景如画大环线等线路,因其险峻、或者历史蕴含深厚、或者俊美的风景吸引着疆内外甚至国际户外爱好者不断加入其中。

【夏特古道图片来源@高翔】

“有人只喜凡间赏花观月,有人踏遍万水千山追逐天堂”。身处新疆的我,也被这些线路所吸引,也希望能走遍新疆的各条线路,除了装备上的准备外,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假期、身体等情况,安排适合自己的线路。

3

在得知俱乐部五一期间安排走夏特后,户外有句“乌孙过后不古道,夏特过后无冰川”,已经体验了乌孙之美,稍作考虑便报了名,交了押金,准备体验一把身在地狱、眼在天堂的夏特;感受一下玄奘西行一心向佛的虔诚。

【夏特古道图片来源@高翔】

随着时间的临近,行程却变得不确定了,为了行程,前期已经办好休假手续,领队为了了我心愿,又介绍了一家五一期间安排这条线路的俱乐部,因为不熟悉这个俱乐部的情况,特意实地到俱乐部了解了一下情况。考虑到明年要去驻村,今年时间也不是很多,新疆想走没有走的线路还有不少,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这次走夏特,有机会的十一在走个喀纳斯或者其他路线。确定路线,接着按照活动行程安排,在网上查询了解夏特古道的情况。

【夏特古道图片来源@密航】

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它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是北疆通往南疆的捷径,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夏特古道位于乌孙古道之西,是伊犁和阿克苏之间的第二条著名的古道,它承载着太多太厚重的历史,有过太多太炫目的辉煌。2000年前秦汉的和亲公主从这里远托异国;1300年前唐玄奘从这里翻越3500米的哈达木孜达坂,到达天山南麓的佛国龟兹·····上个世纪初期,芬兰探险家马达汉,由新疆的阿克苏出发,路经夏特古道回国,1944年~1946年他担任芬兰共和国总统,不知在成为总统后的马达汉有没有曾经在梦里重回夏特···上世纪中叶,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筑路军人先后打通了两条跨越天山南北的通道,险峻的夏特古道逐渐被人遗忘···荒凉,有时也是一种美;静默,或许是生命的另一种倾诉···

夏特古道是聚考古和探险为一体的高危的徒步探险线路,穿越途中,支离破碎的木扎特的冰川,冰缝、冰河,以及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会给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加上马匹无法通过木扎尔特冰川,探险者只有靠自己背负所有的装备食品,在高海拔山区行军对体力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去年中央电视台联合当地旅游部门,在雇佣十多匹马,骑行穿过了这条古道。

4

三、行程情况

阿克苏—玉石矿---羊圈(吐木拜勒)---木扎特河谷---古堡遗址---木扎特冰川-—哈达木孜达坂(3509米)—木扎特达阪(3582米) ---夏特桥---卡拉旁子---夏特乡 全程约120公里(实际本次行程110公里)

D1:乌鲁木齐—阿克苏

行前准备: 4月29日下午3点,行前会议,大家相互见个面,由领队胡狼宣讲了行程安排,注意事项,签订合同与安全事项。同时补交了活动剩余款项,发放了背包套等礼品、高原打火机等用品。

【准备会现场】

为了保证行程安全,对队员的装备情况进行检查,减繁补不足。

【装备检查现场】

下午六点大家在乌鲁木齐南站前集合。参加活动后才知道这次参加活动的有50个人,乌鲁木齐出发40人,阿克苏10人;参加人员有北京、东北、广州、郑州、重庆、湖南等全国各地,还有一个兄弟从美国回来参加活动,真正新疆本地人员还不多,当他们沿途给你讲他们什么时间走过什么线路,真为新疆有这么好的路线资源,距离又这么近,而真正参与这项活动人不多时,感到惋惜。

【火车站等候】

准备出发。

【乌鲁木齐火车南站】

D2:阿克苏—破城子—玉石矿—黄树林 —木扎尔特冰川出水口

4月30日,早上到达阿克苏,大家壮观出站。

【出站】

在阿克苏市吃了早餐开始乘车前往徒步起点,路程检查站点较多,比较耽误时间。特别是托木尔峰管理区的破城子边检站,虽然领队出示前期已经办理相关手续,沟通了近半个小时,但仍不让进山,理由是水太大,根本过不去,你们即使进去很快也会回来;

【十三辆送我们进山的车队】

经过领队胡狼的坚持交涉,说明我们先进山,如果有危险,我们再退回来,最终边检站还是同意我们进山。


从破城子煤矿往后道路变得比较颠簸,原计划到达玉石矿开始今天的徒步,行进约10多公里后到达今天的营地黄树林,但没想到道路状况不错,车子直接将我们送到黄树林,时间为中午三点中,大家卸下背包,简单午餐后,沿着简易的沙石公路前行,刚开始大家兴致很高,走的也很快,下午7点多钟,行进了10多公里,在路边一片从木林里扎营。等到了营地,大家纷纷找地扎帐,我将行李打开一看傻眼了,出行这么多次,这次竟然万事俱备,没带帐杆,没法支帐篷,只好到处求援,好在和我们同行的小桥大哥十分宽厚,不嫌骚扰,容纳我和他一起混账了四天时间。

4

由于道路比预计好,车送我们向里多走了十公里,到了原计划第一天的宿营地黄树林。大家下车后简单午餐后,准备前行。

5

从黄树林出发后,基本是沿河左侧的沙石公路前行。

6

沿途典型新疆地貌。

7

中途小憩

8

沿途的玉女瀑

9

10

混浊的木扎特河

11

谁的鞋子?

12

第二天行进了十公里,在路边的一片沙石地宿营。

13

容我混帐的小桥

14

D3:木扎尔特冰川出水口—古堡营地

5月1日早上7点起床,吃过早餐,9点钟准时出发(团队要求),继续沿着木扎尔特河左侧简易沙石路一路上行,在不久就到了本次行程中最危险的路段,乌鲁木齐登山协会前主席董务新,和另外两名山友都在此魂归天堂,大家紧张的到了跟前,发现已经修好的公路被水冲断,好在水不大、不深,最深处仅到漆盖处,但河水比较宽,也冰冷刺骨,所以还是换上防水袜,在领队探明水情后,大家依次过河。

15

过河后不久,来到驴友称为银滩的地方,大家在此修整。在银滩左侧的一处平台上,有两个不同时代的石房子,应该是古驿站,也是进山后的第一处古遗址。靠近山脚的遗址年代更为久远,更能体现时间的沧桑,近处石房子虽然早已不见了房顶部分,但围墙上还残存这泥土,形状也更完整一些。由于时间紧,匆匆到跟前查看了一下,照了几张照片,就匆匆跟随队伍前行。

16

【较近时代的遗址】

下面不断在河谷中穿行,经过木扎尔特冰川出水口后,开始在冰川上行进,第一见到冰川,冰川上覆盖着一层沙石,仔细看才能发现下面的冰层,并没有向想象的那么壮观,但还是有点小激动。沿着冰川行进了一段路程,爬升到木扎特冰川上一个平台古代兵营的石头房子扎营。全天行程14公里左右,用时9.5小时,因为第一天省10公里路程,今天大家虽然辛苦,但到达时间比较早,驴友中有来过的,熟悉这里的情况,介绍说已经过来的路上有木乃伊、骷颅头、古城堡,大家又打起精神,返回不到1公里路程,仔细查看了这几处遗址。

【较近时代的遗址】

17

木乃伊在山坡的一块巨石处,这巨石和山坡的斜面刚好有一定的间隙,先将遗体放在间隙处,周围再用大小合适的一些石头将周围封起来,由于地势较高,虽然处在冰川地区但却十分干燥,人的胡须清晰可见;下面有一块巨大岩石,这里既有古岩画,也有近代包括三区革命留下的遗迹,又让我们回忆起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好在最近对山区革命有新的论断,认定了的它分两部分的认定,认定了后期的革命性,使得对三区革命有更科学的认定,更加符合历史事实。再往前有个高台,上面有几间古堡石头房屋,保留还算完整。几处均有图片。

18

第一次过河,由于天气原因,今年河水不大,但是河水太冷,多数还是换上防水袜,没有带的只有受罪了,只有在新疆户外的人才能体会。

20

到了银滩,大家稍做休整。在银滩左侧就是本次行程中第一个古战士戍边遗址,有不同两个时代遗留的石头房子。

21

在大家休整期间,我到石头房子跟前看了看,历史了解有限,发照片,慢慢研究吧。

22

23

24

第一眼看到了冰川

25

冰湖

26

双月湖

27

冰川上行进

29

小冰山

30

近距离接触冰川

冰川上前行

31

两山之间均为冰川,从左侧的痕迹看,冰川下降了有20米右,消融十分严重。

32

第二个古代兵站石头房子,也是当天的宿营地。

33

34

有人在里面扎营,虽只剩石头围墙,但挡风还是不错的。

35

山中的小花,艳丽顽强的开着

36

扎营完毕,时间尚早,去附近古遗址看了看,这是一个单个房间,里面还有文字和图案,意思不详。

37

石人还是清楚,不知道左侧的是不是馕饼?

38

39

附近的另一个兵营,还有木乃伊和骷颅头,就在这里不展示了

D4:古堡营地- 哈达木孜达坂

​木扎尔特冰川实际上是天山山脉积雪融化积於两山中间形成的一条大的冰带,有30多公里长、2公里宽,由于冰块的挤压运动,在裂缝交错的冰川上隆起了小山似的冰塔。

40

夏季冰川融化,在不足2公里宽的冰川上冲出了一条又宽又深的冰沟,这天的路程是本次穿越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天,在横跨冰川的过程中需不断探路,以绕过巨大的冰裂缝。由于冰川的退缩,冰川末端落差很大,短短300米的距离落差达500米。

41

但这段路线是木扎尔特冰川最为艰难而险峻的路段。冰川落差极大,有些地方几乎垂直地面近100米高,冰川上冰缝交错,深不见底。行程6公里左右,用时10.5小时,哈达木孜达坂上扎营。

42

这天这么长时间,没有走出路程的原因是这段路程是这五天里最困难的一天,出发不久由于冰川消融,原先的平台已经消失,大家先从古堡的平台上下到冰川,行进不久又爬上一段遗留的平台,驴友戏称为高速公路,然而没多久,平台又消失了,领队开始前面探路,队友们陆续跟在后面,由于路况不明,领队也只能边走边探,不时叫停行进的队伍,大家有的在山腰,有的在平台,在平台的急着要向前行,前面站在山腰的没地休息,只能用手杖支撑的身体暂时休整一下疲劳的身体,等我到了跟前,才看清楚,哪里有什么路,全是领队拿手杖在90度的崖壁上凿掉虚土,露出有石头的地方,大家翻过身来,面向崖壁,上面一个领队指挥“左脚向左、向右一点,好,换右脚”。下面一个领队在接应,实在没地方支撑,领队将自己的手杖或者脚伸出去,大家踩着再翻过身来,这段不到100米的路程,50个人估计最少耗时两个小时。下来以后刚好有个平台,大家一边休息,一边等待后面的队员。等全部下来后,已经开始下雪了,大家有穿上雨衣,开始在冰川上蜿蜒前行。

43

看两边痕迹,冰川融化很严重!

44

最困难、最危险的一段行程

45

冰桥

46

雪中前行

47

48

49

冰湖

50

冰上扎营, 早早赶到今天的宿营地,营地在一处长满高原草甸的平台上,正好可以远望整个大山和山间冰川河谷,十分壮观,大家扎下帐篷,纷纷到平台上摄影留念。营地旁边的大的河流十分浑浊,做饭有点困难,旁边的一条小溪十分清澈,大家打水做饭,因为高原风大,只有想办法找相对避风处点火做饭。

51

D5:哈达木孜达坂—C4营地

上午行进在雪山之中,在昨天晚上宿营时,领队就通知因为昨天行程太辛苦,早上10点出发,但大家都穿好雪套。夜里刮了一夜的大风,早上还没有停的意思,实在太冷了,谁也不愿出帐篷,睁着眼睛等着,一直到8点20分,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才依依不舍从温暖的睡袋中出来,穿好衣服,一边烧水一边收拾睡具。昨天夜里天气太冷,晚上打的水在锅里结成了冰块,只有点火慢慢融化,河道也已经结成了冰。草草烧点汤吃了点就出发。

52

​刚出发没多久,领队胡狼招呼大家停在一个平台上,集体合影留念,还拿出直升机进行摄影(沿途风景好的地方均如此)。合影完毕大家继续前行。

53

达坂是维吾尔语山垭之意。哈达木孜达坂其北为昭苏县夏特河源头的冰川,南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木扎尔特河的源头,东西两侧为海拔5000---5400米的山峰。

54

哈达木孜达坂是南天山南北水系的分水岭,也是阿克苏地区至伊犁州的捷径要隘,古称古素尔岭。达坂上多冰,冰面上多缝,峭壁多刃,峡谷深幽,景观殊异。

55

56

今天一路雪地前行,伊犁地区的污染少,所以雪十分干净,在阳光下十分刺眼,如果不带有色眼镜,很快就会发生雪盲,没走几分钟,我就赶紧将有色眼镜取出换上,中间还试着取下看看,实在太刺眼了,这个的一定要注意。整个过程雪山十分壮观和美丽,大家纷纷停下来照相,积雪十分深,有的地方没过大腿,所以雪套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尽量沿着前面队友的足迹前行。

57

58

59

60

前行15公里到达夏特河直流的交汇处扎营,营地是非常平整的草地,用时8小时。

61

小憩

62

63

64

65

66

D6:C4营地—夏特温泉—昭苏—伊宁市

今天的路程非常轻松,行走在夏特牧场,因为我们来的季节尚早,只有零星的野花分布在广袤的草原上,更多的是去年留下干枯的黄草,倒是旱獭横行,在草原肆虐,将草地上挖的到处是洞,草原啃得一片片新鲜的土地。背后就是汗腾格里峰,美丽的雪山屹立在背后,脚下是厚厚的草甸,两边是天山雪松。用时3小时,行进10公里后中午时分就可以达到夏特景区。

67

到了景区门口,我们第一辆车先到,打听到门口左侧有一个餐馆,8个人一人一个拌面。等吃完饭,左等右等也不见后来的队员过来,等我过去才知道,他们以为这里没有饭馆,确定后,大家才纷纷到饭馆吃饭,人太多,饭馆太小,只好凑活吃顿。吃完饭后,接应的人送来烤包子、啤酒、饮料,又吃了三个烤包子、一个啤酒,才感觉饱了。

69

领队做完总结,发了证书,大家合影留念后,坐上在那里有等候我们的车辆,回忆一路的艰辛到达伊宁市。晚上,大家有其他活动的陆续有人来接了;有亲朋的的去看望亲朋,有好友的好友相聚,最后就剩下驴友们自己凑份子相聚了,根据发的照片,吃的挺美。吃饱喝足,大家11点钟伊宁火车站集合。

金草银山

70

71

72

73

74

75

76

好像一个人,观注每个进山的行者

D7:伊宁市—乌鲁木齐(火车卧铺或夜班车)

准备回家。

三、夏特印象

乌孙古道和狼C、夏特古道并称新疆三条顶级线路,难度系数均为8级,夏特路线的基本特点是前期主要在河道行进,中期主要在冰川上行进,中后期翻越大阪后进入夏特牧场景区,先看到天山雪松,后进入高原草场。但这次由于前期道路较好,少走了10公里线路,并且天公作美,第三天下了些雪,并不大,道路也不湿滑,但下雪之前已经度过最难地段,总体上这次难度系数有所降低。

夏特属于历史古道,应该先了解一些历史,走起来更能丰富徒步内容,古道上历史遗迹较多,建议留有一定的时间考察研究。

78

四、关于玄奘是否走过这条夏特古道的个人见解

根据钱文忠《玄奘西游记》第十一章翻山绕海遇可汗中介绍:玄奘从龟兹(今库车)接着往西走了六百多里,穿过一个小沙漠,到了跋禄迦国(今天的阿克苏),他在此地停留了一天,略事休息。再往西三百里又穿过一个小沙漠,就来到了凌山脚下,也就是葱岭的北麓。这里是交通要道,非常艰险。凌山是著名的冰山,海拔七干多米,险峻异常,常年积雪,很难通行。

79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玄奘在这段行程的记录是:“复无燥处可停,唯知悬釜而炊,席冰而寝。七日之后方始出山。”意思是说,那里找不到一个干燥的地方可以停留,连垒一个灶都垒不起来,只能把锅子吊起,底下点上柴火做饭,睡觉时也只能躺在冰上。一共经过七天,玄奘一行人才走出了冰天雪地的凌山。他们在这个地方的损失也是惨重的,和玄奘一起来到凌山的人中“十有三四”没有能够熬过这一段路。

80

玄奘走出凌山之后,继续往西约行走了四百多里,就是大清池。它另外有两个名字一热海、咸海。其实这个地方就是著名的伊克塞湖,由于玄奘没有办法渡河,所以他只能绕着湖走,差不多向西走了五百多里之后,他到达了碎叶城。

根据现在交通路线,库车到阿克苏257公里,和从龟兹接着往西走了六百多里到达阿克苏基本一致;玄奘走出凌山之后,继续往西约行走了四百多里,到达伊克塞湖,和现在昭苏夏塔到伊克赛湖距离差不多,后面绕湖到碎叶城也就能对应上了。阿克苏到温宿县破城子距离120公里,和西行记里三百里基本对应,对应不上的是进入夏特古道的破城子,在阿克苏的东北面,不在西面。但根据目前的状况看,阿克苏地区探明的古道有两条,一条乌孙、一条夏特,乌孙古道,在阿克苏拜城县,就更向东了,乌孙古道根本无冰川,基本可以排除。而夏特古道是一条30公里长冰川的古道,历史上有官兵把守,是一条交通要道,这是原因其一;其二阿克苏向西三百里,按照150公里,基本到达现在的乌什县,但如果从乌什县向北穿越,出去以后,基本就到伊克赛湖,路程上无法和穿越后向西四百里对应;其三目前探明只有夏特古道,我们正常驴友基本行程也在5天,这是目前公路延伸以后,在没有公路的情况下,最少也需要7天时间,这个和玄奘行程基本一致,所以个人认定玄奘走夏特的可能性最大。至于阿克苏到破城子的方向问题,是否存在方向上的错误,有待进一步考证。

81

户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