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馅饼还是陷阱?听听民警“回收”的诈骗故事!

讲故事了,

请搬好你的小板凳。

社会新闻中出现的

仿冒身份

兼职欺诈

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

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

蜀黍忍不住开一个话题:

“你遇到过的诈骗故事”

防诈骗宣传出新招啦!

民警摆摊“回收”群众的被诈骗故事

引导群众讲出身边碰到的诈骗案例

再由民警支招破解

并将诈骗案例和防范提醒“广而告之”

最“接地气”的方式

“给我说一件您或者您身边人遇到过的诈骗或者疑似诈骗故事,我来支招破解。”在人流密集的公园、厝仔村委会广场前,蚶江派出所社区民警吴振宇摆摊吆喝着“回收”村民的被诈骗故事。以“接地气”的方式贴近百姓,在警民良好互动之下,提升防范诈骗的宣传实效。

在吆喝下,很快围观群众跃跃欲试。“上次,我在网上看到诚招网络兼职,帮助网上商城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广告,后来按照对方的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前后共被骗了600多元。”外来务工人员小王说出了自己的经历。“有一次,我想办理大额度的信用卡,对方提出要保证金并且需要走流水,在对方的怂恿下,白白损失几千块钱。”本在一旁看热闹的务工人员小陈也接着说……

根据真实案例分析和建议

据了解,由于电信诈骗犯罪具有跨区域性、专业技术性和手段多样性特点,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给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损害,令人防不胜防。在社区警务工作中,防范电信诈骗宣传也显得至关重要,防范于未然,让群众知晓防骗常识,避免上当受骗。

民警根据大家遭遇到的真实案例,给出了针对性的分析和建议,并再三提醒群众天上不会掉馅饼,防范电信诈骗要做到: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

以往的诈骗宣传往往是民警分发宣传手册

缺乏互动和交流

这次“回收”诈骗故事则把主动权交给群众

让群众说出自己的被骗经历

防骗宣传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佳

民警“回收”诈骗故事是一种新形式

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警民和谐

以及在警民互动中传授了诈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