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连景点的名字都叫“天堂”

杭州是一座幸福感聚集的城市,在全国城市当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此次连续第十一年登上“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充分展现了杭州“人间天堂”的魅力。

杭州也是全国我最偏爱的一座城市,山野与现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特质同时出现在一个城市且被轻松切换。在杭州的任意一处角落,都能感受这种微妙的平衡。和上海的快节奏不同,杭州人的生活更为缓慢也更休闲;和被誉为绿色城市的新加坡也不同,杭州的景致多元,每一处因地势景点不同而有着不一样的体验;再和苏州相比,杭州的道路和城市建设又增添了一份精致感。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提起杭州,没有人不想到西湖的。画舫笙歌,文人雅会,西湖最为称盛。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西湖、西泠、西溪”并称的“三西”之说。西溪,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与西湖、西泠相比,更有“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之说。西溪湿地属于西溪天堂国际旅游综合体,美得似世外桃源。毕竟在国内,敢自喻天堂的景点也只有三亚的亚龙湾了。

我们从景区主入口周家村进入,景区比较大,虽然周末在景区门口聚集的人不少,但是一进去都分散开来,游玩体验还不错。

当天阵雨,景区盛开的金丝桃上挂满了雨珠,bling bling地就像小钻石般,惹人喜爱。

景区为了营造和湿地相呼应的自然元素,树上挂满了逼真的鸟笼,远看,还以为是真的。

西溪湿地非常大,你需要留给这里一整天的时间,并计划好当天的路线。一天游遍西溪是不可能的,但是预先有个计划,可以让你不错过大部分的精华景区。于是,我们进园后买了船票,然后先去了离入口很近的梅竹山庄景区,再打算坐船一站站游玩。

通往梅竹山庄的路是一条在湖面蜿蜒曲折的木质长堤,和水岸景观搭配得天衣无缝,充满诗情画意。

梅竹山庄为清钱塘文人章黼(字次白)(约1777年-1857年)的山庄别业,他在庄外种植大量梅花与翠竹,其又人性高洁,自比梅竹,又好读书、擅字画,常邀朋唤友至此吟诗作画,因此得名。梅竹山庄主要有“梅竹吾庐”、“萱晖堂”、“虚阁”三个主体建筑,为西溪主要的赏梅区域。

梅竹山庄之美之幽无人不叹。清陈桐生先生撰文道:“梅竹山庄者,同年次白尊兄游息之所也。占北郭之名区,撷西溪之胜槩,六桥三竺逊此幽妍,辋水蓝田无其旷朗,入桃源之路,鸡犬皆仙;过栗里之居,桑麻俱古。半村半墅,可读可渔。一壑一丘,如图如画,期真栖汲之上游云霞之息壤也。”陈桐生先生于清嘉庆丙子(1816年)年到梅竹山庄拜访过章次白先生。那些天,他与章次白先生泛舟于西溪之上,吟诗赋词,把盏临风,其情其景,终生难忘。

山庄中央放置了一把古琴,至今轻抚仍会发出曼妙声响。

虽然夏天的梅竹山庄无梅花可赏,但是西溪湿地的植被非常丰富,看到了刚结果的小柿子,还是绿色的小小一颗,特别可爱。

电瓶船是环线的,沿线按顺序依次停靠周家村、烟水渔庄、深潭口、茭芦田庄4个码头(起点码头就是终点,坐船一圈就回来了,没有回头路),每个码头都可免费上下,自由活动,码头有下船码头和上岸码头。

西溪湿地被称为“杭州之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相较于西区,东区以自然景观取胜,西溪湿地的代表性景观——水塘、绿意、芦苇、游船、青石板路等,在这里都能看到并且体验到。

棹船而入,两岸葱郁,湾流曲转,烟村僻静。西溪的田园野趣,各朝代的文人墨客留下诸多赋咏,名园古庵曾经也有不少。西溪有三景值得一看:秋芦飞雪,火柿映波,曲水探梅。秋天和早春是西溪最好的时节。可惜这次是初夏。下次秋天的时候一定还要再去一次,看看西溪是否变得更为动人。

第一站在烟水渔庄,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是西溪农耕渔事文化展示、游客休闲、餐饮的中心。借鉴了清代文人陈文述《秋雪渔庄》的诗歌意境,取柳烟、炊烟、水烟三烟之妙,因此得名。此景点有桑蚕丝绸故事、婚姻民俗、西溪人家等展览馆,展现水乡民居的地方特色和居民质朴的农耕文化。

婚俗馆内能一睹水乡人民结婚嫁娶的特别习俗,比如水上婚礼。

烟水渔庄如今是西溪的一家农家菜馆,这一站景点并不算多,时间紧的话可以忽略。

第二站是深潭口又名深潭港,据《南漳子》记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因此得名,是西溪主要的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西溪龙舟胜会每年都在此举行。

这里可以从景区离开,进入免费的公共区域,来到西溪慢生活街区,那里有很多餐厅,可以选择在这里吃个午餐,再回到景区。

恢复的河渚街是一条以休闲、商贸集市、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民俗商业街,展示西溪特有的民俗文化和西溪物产等。可在茶馆品茗,在商铺购买西溪小花篮、蓝印花布、西溪米酒、糕团、古荡盘柿、竹笋、西溪鱼制品等土特产,在蒋相公祠堂瞻仰赈济扶贫、乐善好施的蒋氏三兄弟,在古戏台欣赏越剧表演,在龙舟展示馆参观西溪龙舟发展史,欣赏工匠的龙舟雕刻和模型制作。

在这清幽静谧的西溪,身在船中,心仿佛到了大自然的深处,不知不觉的心也慢慢的沉淀了下来归于沉静。在西溪湿地有很多生物,我们不时的就会看到众鸟齐飞的场面,西溪不仅是湿地的天堂也是鸟的天堂,恋爱的天堂。

第三站,也是西溪中部景区最精彩之景点——高庄。

高庄又名西溪山庄,俗称西庄。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之间,是清代文人高士奇(1645年-1704年)的山庄别业,具有典型的明末清中期前宅后园的官宅特点。

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瓶庐,又号竹窗,钱塘(今杭州)人,官至礼部侍郎。他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

高庄内由高宅、竹窗、捻花书屋、桐荫堂、蕉园诗社等建筑组成,再现了当年康熙临幸高庄的历史场景。

公元1689年农历二月初十即康熙二十八年南巡时,高士奇作为唯一的汉族高官,跟随康熙帝南巡,在巡游了杭州的西湖与灵隐等名胜之后,骑马至西溪的高庄。康熙命随从留在桥头,只让高士奇一人陪驾,乘小船到高庄观览游玩。康熙帝极喜西溪山庄,常“登楼延赏,临沼清吟”。高庄周围风景殊丽,竹林深秀,景色宜人,康熙帝对高庄赞不绝口,挥笔写下“竹窗”两个字,还乘兴写下一首诗:“花源路几重,柴桑出沃土。烟翠竹窗幽,雪香梅岸古”。

高庄周围风景殊丽,竹林深秀,景色宜人,康熙帝赞不绝口,挥笔写下“竹窗”两个字,还乘兴写下一首诗:花源路几重,柴桑出沃土。烟翠竹窗幽,雪香梅岸古。

有点遗憾留给高庄的时间太少,这里真心是西溪湿地的精华部分。作为园林,它的亭台楼阁,回廊幽径一点也不比苏州那些园林差。并且连接着西溪湿地的大片荷塘,这里比一般园林的格局要更宽广。

高庄的一半是荷塘,后花园的亭台廊庑厅堂都环水而建。这荷塘有一湾池水伸到了“逸志”楼下,水上有小石桥,桥旁有假山洞,楼上的窗户半开着,颇有“小轩窗正梳妆”的意境。过了小石桥有一座重檐的亭子,隔一条石板小桥是飞檐翘角大屋顶的“桐荫堂”面对荷塘,边上有几棵梧桐,厅外有茶座;在荷塘的北端,有一座简朴的亭桥,如果在春雨霏霏或者秋雨绵绵的日子里,站在桥上看着烟雨中的池塘微起涟漪,远山青黛衬托着竹窗逸志,若还能把酒临风吟诗颂文,则乐在其中矣。

竹窗水南的一面(面北),两翼展开,有腾空欲飞之势。

其实,西溪真是一个好地方,真该多停留几日,好好看上一看。懂得为西溪停留的游客,是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有人说过,如果世外桃源真的存在,或许就该是西溪的样子。初识的西溪是最好的状态,幽野淡雅,水鸟翻飞,可以寻梦,更可以释放身心。而当你想要真正读懂西溪,那“留下”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