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鼠学校游——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是一所中国著名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也是近代中国建立最早的国立大学。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清政府设立自强学堂片,由此揭开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序幕。1896年更名方言学堂,1913年更名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更名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为现名。至今已有125年办学历史。

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千人计划”、“卓越计划”等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名牌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武汉大学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地,国家5A级景区东湖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作为中国建立最早的国立大学,其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为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武大樱花约在每年三月下旬开放。

截至2017年,武汉大学的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世界第一。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4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9个学科排名全国前三,14个学科排名全国前五,23个学科排名全国前十。

武汉大学最早的牌坊,是位于街道口劝业场的民国老牌坊处,为木质结构,建于1931年,仿北方牌坊式样,四柱三间歇山式结构,琉璃瓦顶,略施斗拱,油漆彩绘。据说木牌坊建成次年,就毁于龙卷风。

1937年夏,武大在原址建造钢筋水泥冲天式牌坊:四根八棱圆柱,表示迎四面八方学子;柱头上的云纹和背面用小篆书写的“文法理工农医”六字,表明学校的学科特色和文化底蕴。此后,武大民国老牌坊渐渐被周边林立的高楼包围,虽显得格格不入,但又风韵犹存,别有一番风味;而武大的大门,也退回到现在所在的位置,即八一路上。

1992年,为迎接建校100周年,武大以民国老牌坊为蓝本,兴建新的大门牌坊,并于1993年教师节前建成。2012年10月拆除的即为此牌坊。

为迎接武汉大学建校120年, 2013年12月新牌坊和牌坊广场落成。如今这座耗资近百万的新牌坊重回大家视线,和老牌坊相比,新牌坊按原貌重建,比原来退后10米放大1.2倍。

作为武汉大学的“门面”,武大的校门牌楼可以说是兼大气与古韵与一体。牌楼上用繁体从右到左写着“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大字,在校门牌楼下的石碑上刻着武大的校训。而在牌楼的背面,还刻着六个大字,概括了武大的基本学科分类,从右至左依次是“文、法、理、工、农、医”,这几个字都是繁体。

从自强学堂到国立武汉大学,她永远的以这种姿态,渐渐成了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角色。更何况,它本身就是雄伟壮丽的。再更何况,曾经有人说,这是中国最有气魄的校名,它被念作“学大汉,武立国”。

珞珈广场

珞珈广场位于武汉大学文理学部第五教学楼前,距离武大正门只有一百多米,占地约六万平方米,是中国大学里标志性的广场,这一大块的绿化面积在全国居于首。花木繁多,小径蜿蜒曲折,交相辉映间甚是精妙。路灯相连相守,串联出一幅漂亮的夜景。这里像是武汉大学绿色的眼睛,也是文化和休闲活动的中心。每天早上有睿智的老者舞剑,白日里有稚气未脱的小孩嬉戏,牵手的情侣相拥,有风时天空中则飘满了风筝,带着你去远方,晚上广场上都可以看见很多休息聊天的学子,和进校散步、跳舞、健身的市民。

樱花大道

提起武大,一定会想到樱花的。樱园老斋舍前著名的“樱花大道”,是武大赏樱的最佳地点。春天的樱花大道,花枝浓密,满眼的樱花沿着300米长的大道盛开,洁白如雪、灿若云海。抬头只见花不见天,是个晶莹透亮的世界。每年樱花盛开的季节,无数游客都会齐聚在樱花大道上,抬头仰望浓密的花枝,映入眼帘的仿佛是一片花的海洋,微风吹过,落英缤纷,宛若整个世界在下着樱花雨。樱花的花期只有一周左右,春季盛开,旺盛期只有三四天,所以想来武大看樱花的朋友们一定要看准并抓紧时间,错过了就要再等一年了。秋天,樱花大道上的桂花也会让你觉得不虚此行!樱花树也长出了茂盛的枝叶,仿佛在积极的吸取养分,为来年的珞樱缤纷努力地做着准备。而当深秋来临,大道旁的银杏树叶变得金黄而纷纷掉落的时候,被金色的树叶铺满的樱花大道也别有一番韵味。

樱顶

樱顶

樱顶就是武大樱园宿舍的房顶,樱顶再往上就是武大的老图书馆了。樱顶的高度仅次于老图书馆,站在樱顶上可以一览武大的校园风景,非常惬意和闲适。樱顶下面就是樱花大道,立于樱顶便可以俯瞰樱花大道上来来往往的游客以及随风飘散的樱花雨,还可以与珞珈山遥相呼应。武大的樱顶宿舍是四座几乎一模一样宿舍的联合,因为本来楼就高而漂亮,四座并列相连,更显得有气势,面积也较大,平日看上去就像一个广场,站满了人游走。而楼相连或镂空的地方,周围设成栏杆,所以又像是个大阳台,倚靠在这里交谈或观赏武大的景色恐怕是每个武大人都做过的事情。而因为要显示是顶,所以四座宿舍间加盖了三座可以称作是顶的东西,修成小屋,也是飞檐琉璃,功用倒是很多。所以光是这个顶就表达了武大的很多的东西。而这些通过樱顶宿舍得到的赞誉就可得,它也被戏称:武汉的布达拉宫。

老斋舍

老斋舍就是现在的樱园宿舍,是武汉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沿着有108级台阶的台阶拾级而上,登上樱顶俯瞰整个武大校园,一片碧绿便尽收眼底。每年樱花盛开的季节,在推开老斋舍的窗子就能看见潇潇洒洒的樱花雨。老斋舍同老图一样,代表了武大的灵魂。四幢民国时期的建筑,沿山而建,用巨大的门洞相连,仿佛四个老人携手守望珞珈。因为每年樱花节的缘故,很多人把老斋舍叫做樱花城堡。

老斋舍最有韵味的地方,是按千字文里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久、辰宿列张”来为十六个门洞取斋名。从门洞里走出,会有一种从历史里走出的感觉,回头再看看已近脱去颜色的几个红底的字,仿佛那把倚在门边的椅子上正坐了个短发的女生,民国学生裙装,恬静地看着手里的书。

老图书馆

老图书馆是武大最高的建筑,位于樱顶之上,是武大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其中藏书丰富,还是珞珈讲坛的主讲地点。老图书馆以工字形占地,外观是我国传统殿堂式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庄严和威武,站在老图书馆下,一种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让人心生敬畏和神往。那清晰的轮廓、流畅的线条、飞翘的脊檐、恢宏的气势使之真正成为凝固的音乐。而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东西交融的文化氛围也足以令每一位观赏者为之倾倒。穿过古色古香的门廊,步入到明亮高穹的大厅,更能体会到一种庄重与和谐,宁谧与典雅。那是一种空灵飘逸的感受。那是一个唯美的景色,在夕阳西下时,踏进老图,宽大的老式的落地窗户漏进来短短的红光,洒在校园里最好的红木桌椅上,洒在一个个俯头苦读的学生身上,那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而故宫式的房顶上那块小小的牌匾的上的三个篆书图书馆则静静的见证着它的历史。

武汉大学学生俱乐部

在老图书馆西侧,会发现“武汉大学学生俱乐部”这样一座建筑。武汉大学学生俱乐部又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是珞珈山最早竣工的建筑之一,1930年8月开工,1931年9月竣工。1937年至1938年周恩来、董必武同志先后多次在此讲演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宣讲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周恩来在这里做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演讲,同年12月31日,又做了《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演讲,反响极大,师生们备受鼓舞,投笔从戎。学生俱乐部其实是当时学校的礼堂,许多重大聚会和学术报告都在这里举行。此外,蔡元培、李四光、胡适、蒋介石、李宗仁、司徒雷登等人都曾在此演讲。

奥林匹克运动场

“奥场”是同学们对奥林匹克运动场的简称,它又称为“912广场”。蒋介石曾在912广场阅兵,庄严肃穆,不知后来有多少热血男儿牺牲在卫国战场上。而九一二操场则是由毛主席而来,毛主席在1958年9月12号接见了此地区几所大学的学生,而九912故此命名。它是武大校内最大的运动场,也是每年军训阅兵、运动会的举办地。

六一惨案纪念亭

为纪念六一惨案死难烈士而建于1947年11月。六角飞檐,碧瓦熠熠,六根朱红圆柱支撑,都蕴含六月之意,亭四周植有冬青和绿草。亭高约7米,上部攒尖顶为木质结构,下部红圆柱用水泥注成。亭中立有一块石制纪念碑,碑身高1.46米,宽约0.58米。

宋卿体育馆

宋卿体育馆位于珞珈山南底部,是当时武大体育主任袁浚多方奔走,从黎元洪大总统家属那里争取过来十万元经费建造的。还有传说湖北走出的黎元洪大总统宋卿先生死后欲藏于此,被学校婉拒。后来其后人黎绍基和黎绍业投资在学校建立了这个体育馆,让它的名字留在了武大,也算是一丝小小的安慰吧。体育馆1936年7月竣工,四周绕有回廊,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屋顶采用跨度三十多米的三铰拱承重,这是当时西方非常先进的建筑工艺,正面看台又有中式的重檐——三檐滴水,馆里还做了只有宫廷或者高规格庙宇才采用的斗拱。屋顶覆绿色琉璃瓦,利用密檐高差采光通风,侧墙框架结构,山墙取巴洛克式,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该体育馆以黎元洪的名号命名为“宋卿体育馆”。这里曾召开过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推荐蒋介石为总裁,也曾举办过武大六一惨案追悼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非常值得对近代史感兴趣的朋友参观,研究。

半山庐

半山庐其实就是武大教授的单身宿舍,位于武大珞珈山北麓山腰,建造于1932年,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半山庐为两层砖木结构住宅建筑,小巧玲珑、环境幽雅,虽依山而建,却门前开阔平坦。整栋楼房外面全是青砖墨瓦,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和背后苍翠的珞珈山浑然一体。抗战期间,蒋介石和宋美龄还曾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

十八栋

十八栋是位于武大珞珈山腰的教职工宿舍群。整体建筑风格采用英式乡间别墅样式,每栋都自有其特点,一共十八栋,后来又增盖四栋。日军侵占武汉后,将有些别墅的内构造改成日式的。周恩来旧居与郭沫若旧居即在其中(分别为一区19栋27号、12栋20号)。周恩来旧居是一栋标准英式田园别墅,红瓦青砖,地基开阔,庭前屋后被参天大树环绕,通往山下的是几条石阶小径。别墅由两个哥特式风格的拱形门栋分开,楼栋之间有一精致花园,种有一棵大芭蕉树。别墅整体古色古香,浑然天成,极具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被称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

理学楼

理学楼位于武汉大学文理学部,与对面行政楼遥遥相望,背临东湖。理学楼是武大最古老的教学建筑楼之一,理学楼的体型与外观比较美观,圆顶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既体现了对天圆地方的追崇,又能让人产生一种平和感,使莘莘学子可以安心地读书。教室内的圆柱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威严的柱子配着白色纹状柱头装饰,严肃却不失典雅。理学楼作为武大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是广大学子学习的好去处,也是游人感受武大学术魅力的重要窗口。

雅各楼

武汉大学,作为武汉最具历史的一所综合型高等学府,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发展历程,也是众多到武汉求学和旅游的同学们必去的地点之一。学校内景点甚多,欢迎大家到武汉大学来学习和游览,去细细的品味这一份特别的传承。

此次武大游圆满结束,喜欢的朋友请点击关注,也可通过留言和私信的方式与小编互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小编一定竭尽全力满足大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