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一部真正在故宫实景拍摄的电影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二百多年的清史共有12位帝王相继登场谢幕,我们现在常看到的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等经典电视剧大都描述清朝走向鼎盛时期的影视作品。然而清朝末年,大清国运极速衰退,而此时年仅3岁的爱新觉罗溥仪成了中国末代王朝最后一个皇帝。作为普通人来讲,对这位末代皇帝一生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为数不多的影视剧和其自传《我的前半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聊一部电影《末代皇帝》,这部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史诗级电影,荣获了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九项大奖,最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是由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拍摄的,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竟然没有拖沓之处,然而这部电影还是第一部获得中国政府允许,进入故宫实地拍摄的西方制作团队拍摄的电影。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次具体实践。

我看这部《末代皇帝》的经典之处在于将溥仪这一辈子传奇经历通过电影镜头展现出来,影片着重把溥仪在各个时期的心理活动描述的很生动。据说当时这部影片的投资是两千万美元,令人惊奇的是虽然是市场化运作,但影片仍然是尊重史实的,没有美化和贬低之说,只是把溥仪当作了一个不小心当上皇帝的普通人,尽可能真实展现这点很不简单。影片中光影镜头的运用和故事情配合的相得益彰。再加上演员的精彩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

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这部影片令人感叹的就是细节的展现,无论是场景还是人物角色服装的搭配都是恰到好处,在这些众多特色之中,我认为最为难得的是影片拍的令观众都能身临其境将其看懂,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西方人拍中国的电影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或许会有一些笑话出现,但是这部影片拍的不仅使我们这样的炎黄子孙看得明白,就连外国观众都是看的非常喜爱,单从当时美国上映之后的市场表现来看每场都是座无虚席,口碑甚佳。

影片确实有很多之最,但是我认为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们对末代皇帝溥仪先生的一生有了一个立体的详细了解,怎么讲?溥仪虽然是末代皇帝,已没有其祖上先辈那种文治武功的气势和传奇经历,但是他这一辈子有着另外一种传奇,甚至可以说历代帝王也没有他经历的时代演变的多,他经历了清末,军阀,伪满洲帝国,中日战争,国共战争诸多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溥仪去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最后因为他从根本上彻底反省了自己的问题,积极配合改造后来获得自由。

影片中溥仪的宫廷教师苏格兰人,庄士敦,说过一组数字反映了溥仪皇宫日常生活的数据一个小缩影,1200名太监 350名宫女 185名厨师 一个月买120张貂皮 一个星期买3000只鸡 内务府840名侍卫随从再加一名内务府总管,这比起他的祖上似乎已经是最低配置了。

整部影片看下来让我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位末代皇帝没有改造醒悟之前,更像影片中溥仪幼年登基时的那只被装在套子里的蝈蝈,整天也只能受制于狭小而又暗无天日的生活许多年,虽时有呐喊,但终究也只是徒劳悲鸣罢了。溥仪这一生从皇帝转变到傀儡再成为阶下囚,最后改造醒悟得到特赦才得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他经历的传奇令人甚至难以用一般思维去相信,在他来说,面对祖宗基业已然覆灭是不争的现实,他根本无力改写,在面对日本人凶残的威胁时,他同样无法反抗。面对国民政府的皇室成员优待的空头支票,孙殿英对其家族的奇耻大辱,他也是无能为力。面对生活,曾经的他似乎太弱小了,然而经过共产党改造后的他获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