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密雲水庫的董各莊村,這裡有一羣歡聲笑語的人們

對於一個村莊來說,

最大的優勢便是有山有水;

湖光山色、風景優美的地方,

對於當地的村莊來說,

簡直就像是被眷顧一樣。

在北京,

有一處區域就是有這樣的先天優勢,

它就是密雲水庫區域。

今天講述的村莊臨近密雲水庫,

依山傍水,

它就是密雲區不老屯鎮董各莊村。

密雲水庫是密雲區標誌性的地方,

它的建造要追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

1985年被列為一級水源保護區,

是北京的主要水源。

密雲水庫的水位建造為157.5米,

全水域共兩座主壩、五座副壩,

全長4559.8米。

水庫橫跨潮河和白河,

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

有“燕山明珠”之稱。

一條長110公里的公路環繞水庫,

夏季的平均氣溫比市區低3度左右,

因此成為北京地區的避暑勝地。

為了保護水庫水源質量,

從水庫建立之後,

政府陸續推出了一系列保護水源生態環境的政策,

這也為附近的村莊指定了“生態環境為第一”發展方向。

例如

2014年密雲區人民政府發文

《密雲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加強密雲水庫水源保護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摸清水庫周邊鎮村垃圾收集運輸設備運轉情況,因地制宜確定垃圾箱、保潔車及運輸車等設備的配備數量,足額配備;

·落實“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的各項措施,徹底治理垃圾亂堆亂放、隨意傾倒等現象;

·全面清理村內外環境,廣泛開展四旁植樹、庭院綠化等綠化美化活動,杜絕焚燒秸稈、垃圾等行為,建設美麗鄉村。

·禁止任何單位、集體、個人在庫區138米——155米範圍內從事糧食種植、林果栽培、畜牧養殖等一切生產經營行為;

出臺了這麼多政策後,

現在水庫旁邊的村子是什麼情況呢?

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的實踐小隊來到董各莊村,

一探究竟。

7月13日,

小隊同學們集合前往密雲區不老屯鎮董各莊村,

董各莊村是個偏僻的村莊,

也是個十分美麗的地方,

曲徑通幽,

豁然開朗,

每個到這裡的人都被美景所吸引。

進村後簡單的休整後,

小隊同學們簡單的走訪村莊,

在與村民們聊天中,

初步得知村裡的農作物在生產到銷售中,

鏈條上的環節存在一定問題。

有了前一天的簡單瞭解,

小隊在面對村書記的時候,

有了一定的針對性,

而不是籠統的交流。

村委劉書記對小隊的到來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這也樣小隊同學們信心倍增。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劉書記帶領小隊參觀了圖書室,

也介紹了村裡經濟狀況,

其中農作物沒有統一的銷售渠道是最大的問題,

加上村中沒有建造冷庫這樣的保存系統,

使得村裡的農產品無法得到儲存。

董各莊村的主要農產品為板栗和核桃,年產值達到134噸。

在這兩類農產品成熟的時候,

沒有渠道的村民該如何將這一百多噸的產品銷售而出呢,

難度可想而知,

這樣的現實情況對於董各莊村來說,

是一項棘手的問題。

入戶走訪是小隊同學們在社會實踐中最重要的事情,

小隊同學們討論了採訪內容,

還細心在走訪前準備了訪問品。

小隊的同學們主要關注農作物的生產和兒童教育的問題,

雖然當天下起了大雨,

但絲毫沒有澆滅同學們的積極性。

村民們非常歡迎同學們的到來,

村民鄭叔是其中一個訪談對象,

鄭叔不僅認真的回答同學們的問題,

而且還積極的帶領同學們參觀他的核桃園,

詳細地講解核桃種植技術。

董各莊村有村民從事民俗旅遊,

小隊同學們走訪了村裡經營民宿的王姨,

王姨家不僅經營著民宿,

還有一片核桃種植地,

不同的產業為收入多一層保障。

幾天的相處讓同學們和村民們熟悉起來,

每天調研工作既緊張又快樂。

短短的幾天實踐活動,

讓小隊同學們更加學會到信任,

村民對他們的信任,

他們對村民們的真誠,

所收穫的東西遠比這幾天要多。

我們的實踐告一段落,終於到了分別的時候了。無論是楊書記和劉書記對我們的大力支持並幫助我們組織實踐,還是王姨和張姐在我們實踐時的熱心照顧,以及村民的熱情淳樸,都讓我們十分感動,非常感激。這些天的調研讓我們瞭解了很多,董各莊村的經濟狀況,村民生活情況,核桃板栗種植中遇到的困難,林下經濟實施的可行性等等。我們看到了村莊的困難,也運用我們自己的知識為村莊提出發展方向和改善措施。希望我們能儘自己所能幫助村莊脫離貧困,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遇。

——小隊

“鄉村振興·青年作為”陽光使者專項社會實踐活動還在進行,

如果你們需要增加所在村莊的知名度,

可以在微博上加話題#鄉村振興·青年作為#

並@智惠鄉村志願服務中心,

也可以編輯你們服務隊的新聞稿、照片、視頻等資料,

發送至郵箱info@zhihuicun.org.cn,

我們會篩選後發佈的。

(圖片、資料來源密雲區不老屯董各莊村調研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