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夜宴图丨非凡艺术水准,神韵独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分裂的年代,但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南唐后主李煜虽不是一位好皇帝,但绝对是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主导的南唐画院人才辈出,顾闳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顾闳中,历中主、后主两朝画院,任翰林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其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更是家喻户晓的国宝。

深圳立信近期有幸征集到一幅南唐夜宴图,纵59.7厘米,长717.1厘米。整卷分听琵琶演奏、观舞、宴间歇息、清吹、宴散送宾等场景,场景之间以屏风隔开,表现韩熙载夜宴行乐的完整情景。采用这种连续构图又以屏风隔开,以似断非断的空间关系来处理时间的连续性,完整地表现了整个夜宴状况。构图和人物聚散有致,场面有动有静。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有神,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非凡,但脸上无一丝笑意,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使人物在情节绘画中具备了肖像画的性质。

艺术角度

从艺术角度来看,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可谓精微。全图四十余人物,根据人物关系,别主人公、宾客、乐伎、婢女,从衣着、神态等方面进行了巧妙处理。人物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设色雅丽,各种家具摆设空间处理到位,色调艳而不俗,整图格调雅致,体现了顾闳中的再现能力。

构图

构图上,画家作了精心安排,每段一个情节、一个地点、一个人物组合,每段相对独立,而又统一在一个严密的整体布局当中,繁简相约,虚实相生,富有节奏感,图中三个屏风绝不雷同的处理方法体现了画家巧妙的构思。人物的趋向动势变化丰富,疏密向背有致,神态动静相宜,全图之势蓄于画卷之内,紧密而富有张力。

人物刻画

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五代人物画中肖像画的技巧前所未有地发展,顾闳中就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画家。古代称肖像画为“写真”,“真”就是指对象内在的精神本质,即“神”,具备了高超的写真技巧,对创作人物画来说自然是得心应手。

通过对不同对象的形体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中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而对主人公刻意描绘,曲尽神形。

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长髯,戴高巾,从倚栏倾听,到挥锤击鼓,直到曲终人散,各个不同的场合始终眉峰双锁,若有所思,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戏乐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韩熙载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由此深化了《夜宴图》的内涵。

表现技法

无论是设色还是用笔,《夜宴图》的表现技法堪称精湛娴熟。如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染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从肌肤中生出一般。人物的衣纹组织得既严整又简练,非常利落洒脱,勾勒的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

敷色上也独有匠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人物服装的颜色用得大胆,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服装上织绣的花纹细如毫发,极其工细。

《夜宴图》多处采用了绯红、朱砂、石青、石绿等色,对比强烈,而整个画卷统一在墨色丰富的层次变化中,色墨相映,神采动人。人物多用朱红、淡蓝、浅绿、橙黄等明丽的色彩,室内陈设、桌椅床帐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两者相互衬托,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种沉着雅正的意味。

古人作画,专尚用笔,在准确地把握了对象的形体特征以后,用笔除了勾画出对象的外在轮廓之外,同时具有表达对象本质的要求,线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元素,在东方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用笔的变化概括起来说是“轻重疾徐,偏正曲直”八个字,实践起来却是千变万化,全凭画家妙悟,自然灵变。

《夜宴图》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的圆笔长线中,时见方笔顿挫,颇有韵味。人物衣纹组合丰富有变化,须发的勾画“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画尽意在,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所有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使这一作品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整卷引首为明代程南云题“夜宴图”三篆字,卷后有一段未署名的行楷题识述及韩熙载生平。

后主李煜、画家顾闳中、大臣韩熙载,一幅精彩《韩熙载夜宴图》让我们隐约能寻绎五代南唐时期一段特殊的历史生态和三个才华横溢人物之间的跌宕故实。蒙太奇一样地手法出现,各个人物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

这是一幅由南唐后主李煜亲手促成的画作,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有着非同凡响的绘画表现形式和艺术水准,成为世人公认的国宝,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注:文章图片由于上传原因,并非高清原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后台联系我们,共赏高清《夜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