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吊瓶的时候需要注意,别让空气进入血管!

现在,很多年轻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都习惯打点滴,因为他们觉得打点滴来得快,效果比吃药明显,能很快消除身体的不适症状。但最近有很多网络传言说打点滴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让空气进入血管,就可能有致命危险了。是不是真的如此,今天在这里介绍下。

在正常情况下,打点滴的时候需要将针管的空气排出。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空气随液体一起进入静脉循环,最后进入心脏,影响心脏功能。如果在打针的时候没有把针管空气排干净,这些空气进入血管后就可能成为疾病的诱因了。但也要指出,对于仅有气泡或少量空气进入体内的时候,这种情况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人体也有自我保护功能,这些少量的气泡会经肺的呼吸作用,将气体排出,这也就排除了空气滞留引起不良后果的危害。

但也要指出的是,如果有大量空气进入血管,也会有很大的危害。

空气进入血管后会和血液混合,这种大量的混合液体会形成血栓,阻塞肺脏内的细小分支,导致血液在肺脏内淤积滞留,而进入心脏的时候就可能阻塞重要的血管,损害心脏和肺功能,非常严重的时候就可能导致组织缺氧,甚至死亡。

如果出现这种严重情况,医院就应该立即采取补充吸氧等抢救措施,这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而如果只是轻微少量气泡则不需要担忧,身体会自己将气泡吸收排出。如果是在打点滴的过程中发现空气进入的情况,就应该尽快夹闭静脉输液管道,避免进一步加重,另外,这个时候抬高下肢,通过重力作用也有助于降低空气进入肺动脉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