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再看《开学第一课》,我一定见招拆招!



如果明年再看《开学第一课》,我希望自己不像今年这样猝不及防。与其无力吐槽,不如见招拆招!


图|pixabay

新学期第一天,小朋友从书包里拿出每日记事本,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着:晚上8:00看央视《开学第一课》。作为一个教育部隆重推出延续11年,且向来口碑不错的品牌节目,我们做家长的自是支持,只是没想到节目还没开始就引发了一场“家庭内战”。

儿子坐在沙发上傻呵呵地看了5分钟广告,娃爹有些不爽:“你到底要孩子看什么?看这些无聊的广告?”

我也有些纳闷,但想着节目开播前放些广告也算正常,就敷衍道,“再等等,马上就开始了。”

谁知道8:10了还在无休止地轰炸各种课外机构补习班的广告。娃爹实在坐不住了:“马上关掉电视,孩子玩10分钟都比这强!”

啪嗒,电视黑屏了。我瞬间清醒了:我刚才在干什么?!

如果有人跟你说让孩子看10分钟或是更久的广告,你愿意吗?正常情况下,没人愿意。可事实上,我刚才就这么做了啊!如果不是娃爹断喝,孩子还会傻呵呵地看下去。

第二天网络上对今年的《开学第一课》骂声一片,吐槽的起因就是这长达13分钟的广告。在教育部正式发文要给孩子减负,规范课外补习的背景下,在各级教育部门不断上传下达,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的情形下,你们居然敢在节目开播前放长达13分钟的广告?好些个闻所未闻的课外机构补习班轮番轰炸,生怕家长脑残记不住。

其实,人家也读书,也看报,可依然这么做,那无非就是一种吃定你的心态:我知道这事不能这么办,但是我就要这么办!你们说什么我不在乎,因为节目你们必须看!不仅得看,还要写感受,上传观看照片呢!

那么好,遥控器在我手里,我来选择哪一分钟看。



关掉电视后的第一招,就是让孩子该玩什么玩什么,等微信群里有人说节目开始了,我才打开电视让孩子看正片。之前,算咱实战经验少,没屏蔽好不良信息源,以后应对指定收看节目的第一招:不急于准点打开电视,待节目正式开播时间确认,再让孩子直奔主题,有效避开广告雷区(插播广告同理)。

《开学第一课》的开场让人有些意外,我本人并不反感成龙,单从他的影视作品和现场讲述来看,他的确能挑起开场嘉宾的重担。可陪着孩子一起看,没法只想他是一个从跑龙套到摘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功夫巨星 ,终究还是会联想起他那吸毒的儿子,和出柜的私生女。当然,这是做家长的心理活动,我们要传递给孩子的依然是充满正义感的“英雄梦”。



在我看来,这个节目有两个吸引孩子的亮点:一是纪实摄影家解海龙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们这一代家长都很熟悉“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大眼睛”,可孩子并不知道这张照片的主人公苏明娟当时(1991年)只有8岁,每天需要往返24里山路到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中心小学上学。

一张张黑白照带着孩子们穿越到20多年前,他们看到了当年的“小光头”、“大鼻涕”,还有破败的校舍和崎岖的山路,这些画面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但却真实存在。在节目最后,解海龙拍下的一张彩色“全家福”印证了:知识改变命运。

亮点二是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揭秘“中国创造”。 孩子对去年首飞成功的国产C919大飞机特别有兴趣,当他看到试飞机组成员邹礼学、聂飞、刘立苏在节目中集体亮相,看到飞行员首飞时穿着的橙色连体飞行服,看到吴光辉院士将C919首飞时带入机舱的一面国旗通过恩师赠予母校南航时,孩子激动地鼓起了小掌。




当然,整档节目看下来,和大家观感一致的吐槽点是:“少年娘、则国娘”。好端端的“非牛顿流体”、“ 无壳孵化小鸡”非要植入几个“花样美男子”,抢个气球就如同躲猫猫一般,权且当他们让着孩子,不以大欺小吧。可这打个鸡蛋,打到花容失色、节节败退,真是看不下去。

席间孩子还问我:“这个姐姐怎么了?”弄得我哭笑不得,于是将错就错,没告诉孩子这个“姐姐”是男生。不是不想说,而是一时说不清!



我对性别并没有什么刻板印象,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化妆美颜倒还是潮流呢!当时随着唯美思潮的盛行以及玄学思想的影响,处于社会中上阶层的男性很注意用化妆的手法美化自己。名士何宴就好傅粉施珠,任何时候粉帛都不离手,因为面色异常白洁,魏明帝即认为这是其傅粉过度的缘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审美潮流,当下一些年轻人特别粉“花样美男子”,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气质更接近虚拟的“二次元世界”吧! 但这不符合我的审美,我想也不是主流的审美倾向。在孩子的成长期,给孩子树立什么样的role model很重要,我显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花样美男子”。

所以,应对指定收看节目的第二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孩子感兴趣的节目就强化,看后还可以深度讨论;对反感的部分则弱化,弱到引不起注意最好。即便注意到了,跟孩子说清父母的想法和立场也挺好。

其实,《开学第一课》的初衷没错,孩子们结束假期,再进校园需要一种仪式感。不过仪式感的呈现方式有很多,伴随着网络吐槽,不少网友也发了许多其他充满正能量的“开学第一课”。



比如美国版——2009年9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所高级中学面向全美从幼儿园到12年级学生发表的电视开学演讲。这个英文视频我也让儿子看了,演讲的开篇就很能跟孩子“共情”:奥巴马讲述自己小时候由妈妈独自养大,妈妈没钱让他接受美式教育,就凌晨4点半起床亲自教奥巴马功课,然后赶去上班。很多时候,奥巴马就在厨房的桌子前睡着了……

当小孩子听到总统小时候也会起不来床,也会因为学习要克服许多困难的时候,这份激励对一个孩子来说难以估量,我想他们也能记住奥巴马最后所说的这句话:“你要记住,哪怕你表现不好、哪怕你失去信心、哪怕你觉得身边的人都已经放弃了你——永远不要自己放弃自己。因为当你放弃自己的时候,你也放弃了自己的国家。”


除此之外,“开学第一课”日本版也很适合孩子们看。小学生独自上学被认为是学会独立的第一步,即便是接送孩子,书包也由孩子自己拿,日本皇室的小公主也不例外。在学校吃午饭,学生们自己搬运食物、分配食物、分类垃圾、收拾餐盘、擦拭餐桌。

其次,孩子们要学的是责任。在学校,日本的小学生除了正常值日外,还要负责打扫教学楼走廊等公共区域的卫生,厕所也要清洗!

再次,就是磨砺。冬天无论多么冷,日本幼儿园的孩子都穿短裤上学。每年大寒的节气,老师还会组织小朋友脱掉上衣,半裸运动,训练身体素质。

最后,要学的是尊重。即便是过马路,日本孩子也会给让路的司机鞠躬感谢。



说实话,这些图文真是让儿子受到不小的惊吓。我逐一解释给他听,这些就是与你同龄甚至更小的日本孩子在做的事情啊。

综上所述,应对指定收看节目的第三招:开动脑筋,利用身边资源的多样性帮助孩子把话题延伸开去,而不只是应对学校的要求。

如果明年再看《开学第一课》,我希望自己不像今年这样猝不及防。与其无力吐槽,不如见招拆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