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云平:殡改路上的搬“石”人

走进桐庐县域境内大道村巷,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秀美新画卷。道路干净通畅,两旁绿树掩映,就原随处可见的坟墓都难觅踪影。这一切,源于去年我县奋力破冰前行,持续推进生态殡葬改革。

但你可知,这一块块阻碍绿色发展的“绊脚石”——传统落后殡葬习俗是如何“搬挪”的?这就不得不提到殡改路上的指挥者,有着34年党龄的县民政局殡葬管理所所长季云平。

“喂!是季所吗?明天的殡葬政策解释必须请你到现场来!”“不管你是‘鸡所’还是‘鸭所’,你说说为什么不能选我们自己看中的地方?非要去镇政府选的?”去年5月至10月,季云平的电话每天都被打“爆”,每按下接听键,他都礼貌而耐心地回复。

去年5月,我县开展乱建坟墓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以来,他的身影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县内各个村庄、山地的角角落落。那5个月中,他几乎没有一天的休息日,即使是连续多日的40℃高温天,也没有挡住他上山踏勘的脚步。

得知某新丧户想把骨灰盒放入一空一实坟墓内,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予以制止,并与镇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做丧户的思想工作,宣讲政策直至深夜11点。第二天一早,又趁热打铁,将新的生态公墓规划好,并当日将首个墓地做好,且与镇干部一起将墓碑背上山,协助丧户将骨灰安葬到公益性墓地内。

在某村宣讲政策时,季云平有被村民围逼到墙角质问的场面,他不急不恼,耐心安抚村民情绪,细心为他讲解政策,村民也平复情绪,说起了“难处”。

各种诉求被一一回应,季云平的言行也真切地打动了当事者,让民众对殡葬改革的认识从“不理解”转到“支持带头”。

季云平被民众称为殡葬改革政策的“老专家”,可谓名副其实。对殡葬改革政策,他了然于胸;对规划设计,他见解独到。清理整治范围界限在哪里,是否属于乱建乱葬,只要拍照给他一看,就能给出明确意见。哪个地方适合建公墓,该如何设计,村里是定要请他去作参谋的。规划设计方案给他一审查,就知道墓穴设计是否符合标准,并提出修改意见。他的手机号就这样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号,呼之必到,问之必答。他自己的几个老娘舅,想通过父母来干涉公墓设计方案,扩大墓穴规模,给开个“小灶”,就因为他事先跟老父母讲清了殡葬改革重要性、紧迫性,获得了理解支持,顺利地关上了“后门”。

作为一个“60后”,换了智能机发发工作图片,因没包流量产生巨额话费,到努力学打字,再到以视频和图文形式反映工作进度和成果。并对各镇街工作情况进行在线点评、提醒,推进工作亮点显著村,他已然是工作群中最活跃者了,而在工作圈中早已形成了一个共识——有问题就@季所。

在深入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季云平提出了“党员干部的先拆、群众反映强烈的豪华墓的先拆、三沿五区和两路两侧的先拆”工作思路,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全县党员全面签定《无乱建坟墓承诺书》。短短2个月时间,完成拆除主要道路两侧、城镇周边、旅游景区等可视范围乱建坟墓447座,党员干部100%带头拆、群众自拆助拆率达90%以上,专项整治中没有一起信访投诉,没有一起暴力抗拆,没有一起群体事件。同时堵疏结合,完成全县241处新建公墓的规划选址、现场踏勘、意见征询、建设方案等,引导莪山畲族乡率先试行“树葬”殡葬新模式,创造了整治乱建坟墓的“桐庐模式、桐庐速度”。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他的处世之道。“我从1997年从事这项工作,见证了殡改20年的成果,这次“回头看”取得实效,也是我县殡葬事业绿色生态发展的一次质的提升。”而面对各界表扬,这个脚踏着泥土芳香的老党员又连连摆手,这应该归功于各方努力,有乡镇主体责任的落实,有民政人的众志聚力,而他说自己只是做了份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