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80后的童年——一年一次的“赶会”

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也没有楼下的便利店,更没有可以逛很久的大超市。可是童年的我们却很快乐。

每隔几天总会逢集,叔叔大爷,大娘大婶们,邻里乡亲的三五成群的约上一块去买东西,当时的集市都是有固定时间的,比如农历的一、六,二、七,三、八等日子。那时候卖东西的也不多,无非就是谁家里的菜种多了,拿出来卖掉换点生活用品,当然还有很多炸油条,大包子这些个吃食。

每到逢集也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了。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买些好吃的好玩的,毕竟那时候生活苦,能吃点带肉的包子那就是过年了。

还有每年一次的集会,当地人都称为赶会,就是比平常的逢集场面要大一点,在每年的春末夏初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农忙即将开始的时候,农民们闲了一整个冬天,在春暖花开时候约上亲戚朋友出来逛一逛,也算是走个亲戚串个门,毕竟交通不便利时时代就算亲戚们走动也是不太方便的。

60多岁的爷爷在作画

80后的都认识这个吧

在即将开始的春耕时节,逢会仿佛成了不可或缺的交易场所,能工巧匠们会把做好的竹筐,铁锨等农具拿到会上来卖,既挣到钱了又让缺少农具的人们买到心仪的物件。每当逢会,肯定会有唱大戏的戏班子过来,台下很多的爷爷奶奶辈的坐在台下静静的听,反正我没听懂过。

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也不缺吃穿了,可是每年一次的赶会习俗却保留了下来,会上也融入了现代化元素,糖炒栗子,

骑电动车的小商贩等等,

还有淘宝等新兴字眼飘入眼中。

在城市中生活久了,来到集会上逛一逛走一走也是很不错的。